孤岛与世界

2015-04-03 15:59关璐朱红梅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吉尔伯特利维牙买加

关璐++朱红梅

《小岛》是一本关于黑人文化身份建构的小说。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角度切入,分析利维的小说《小岛》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冲突及文化身份认同思想,以证明利维是一位优秀的表现移民身份认同的小说家,且其作品《小岛》是一部深刻的身份认同小说。也以此来促进移民和新环境之间的文化交流。

文化身份身份认同《小岛》一、引言

安德烈娅·利维是一名出生于英国的牙买加后裔,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得其可以用他人所无法企及的方式和高度来描写在英国占有很大一部分的牙买加后裔的生活。《小岛》就是这样一部描写牙买加裔人民艰难生活的小说,在出版当年,便获得了英国的奥兰治(Orange Prize)文学奖。本部小说虽然不是利维本人的自传,但也掺杂着作者父母的一些生活经历,作者也是以此来探讨英国黑人的生存状况及身份认同和意义。小说由于其详细的细节描述和深刻的哲理,获得了很多的好评。

利维是当今英国最多产的黑人女作家,现年58岁,生于英国,父母为第一代牙买加移民。她的父母在1948年和大约五百名西印第安人乘坐“帝国风涌”号船从祖国牙买加出发来到英国,希望在这里开始美好的新生活。在历史的记录上,这次航行被认为是战后加勒比海域大批移民涌向英国的开始。利维的母亲在牙买加时是一名教师,但来到英国后,一开始却只能依靠做缝纫来维持生计。在利维青少年的时代,英国的种族歧视虽然没有美国那么激烈,但也是一股阴冷的暗流,使得利维从小便认识到自己的不同,并且挣扎着去找寻自己生存的意义之所在。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生长环境,加上利维对于写作的热爱,才会使得她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描写英国牙买加裔移民生活的小说。《小岛》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

到目前为止,安德烈娅·利维已经出版了包括《屋里灯火通明》(Every Light in the House Burnin,1994)、《从未远离》(Never Far from Nowhere,1996)、《柠檬果》(Fruit of the Lemon,1999)、《小岛》(Small Island,2004)和《长歌》(The Long Song,2010)在内的多部小说。这些小说都是与移民生活相关的,尽管没有一部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但都很深刻地探讨了英国黑人生存的状况和价值意义。并且,为了展示黑人文化的独立性和其特别之处,在每一部小说中,利维都不仅使用了标准英语,更是多处使用了黑人英语。利维也以此来区分出了黑人和白人不同的文化身份。

《小岛》主要讲述了一对为了移民到英国而闪婚的牙买加夫妇吉尔伯特和霍藤丝在二战后移居英国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英国的种族、阶层等社会的差异以及人的不同身份经历,诠释了偏见、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主题。利用本小说,作者也努力地研究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身份的重建之路。

二、文化身份认同理论

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的重要议题,而且在现今世界,更是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身份认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说身份认同理论是在二战后由于移民活动的不断发展才较为兴盛的,但其起源要更早于这个时期。另外,身份认同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由于受环境局限的影响要更晚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其较为迅速的成长历程。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可以说是当代文化研究学派的思想缔造者和集大成者,其思想对20世纪后半期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霍尔又着重提出了以族裔散居论为支点的身份认同理论。在霍尔的理论中,他认为,现今的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受外界多方面影响的,不断变换的历史发展进程。斯图亚特·霍尔在其The Ques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中说道:“主体在不同时间获得不同身份,再也不以统一自我为中心了。我们包涵相互矛盾的身份认同,力量指向四面八方,因此我们的身份认同总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由此,文化身份认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将文化身份认同结合到文学方面的这种批评方式,是将文学文本与不同文化、历史、种族等主题全部结合在一起探讨研究的一种新型方式。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并没有脱离文学批评,而是从更多的方面来诠释文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研究者们开始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对于身份认同有影响的因素,以此来正确揭示在陌生环境下移民群体的生存状态,帮助其找到自身的身份认同。

三、吉尔伯特和霍藤丝的文化身份认同变迁

1.吉尔伯特的文化身份认同变迁

文化身份的认同是一个长远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受到周围环境对于人本身的各种影响。主人公吉尔伯特在年轻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国家牙买加就是母国英国的一部分,所以在母国受到战争的威胁时,他和更多的牙买加士兵选择了为母国而战。“为我的国家而战”,这是吉尔伯特被问到为什么来到英国时的回答。刚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反而认为自己应该被人尊重,同时吉尔伯特也为自己的决定感到自豪。这就是在没有受到周遭新的环境影响下的自我认知,单纯地靠自己的想象,得出的不切实际的自我身份认同。

在意识到新的环境之不同后,人类的认知便会自觉地发生变化,这是自我身份认同的最主要阶段。而对于主人公吉尔伯特来说,1948年和之前的生活经历,都给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刚参加战争时,就因为是黑人而被训练他们的美国士兵嘲笑,而当时的吉尔伯特还不能完全接受这个事实,但当真正为英国而战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肤色的不同和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为英国的一个附属国人民,吉尔伯特知晓英国的历史、地理等很多知识,但他碰到的每一个英国人,却根本不知道牙买加这个国家的存在,“我仅要问母国一个简单的问题:英国怎会不晓得我是谁?”这是吉尔伯特一开始受到歧视时最难以理解的问题,这也是他产生身份混淆的开端。endprint

那么这个身份混淆的高潮则是吉尔伯特和另一名友好的英国白人女性奎妮在饭店乃至电影院的一系列遭遇。饭店的女招待对于吉尔伯特所点的蛋糕等食物一概不理,只是为其送上最难以下咽的岩皮饼,而当吉尔伯特和奎妮交谈时,一旁的白人士兵则一直以敌视的目光盯着看他们,但这时的吉尔伯特已经对于自己被他们定好的被动的身份认同有了反抗意识,所以并没有唯唯诺诺地不敢有所行动,而是故意理直气壮地和奎妮友好地交流。并且,这种反抗的意识,在电影院达到了最高潮。当时英国的电影院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作为黑人的吉尔伯特被要求到最后面和其他黑人士兵坐在一起,但他并没有听从,然后整个电影院以此为导火线发生了严重的黑白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这是吉尔伯特对自己身份的一种保卫,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被迫接受了自己的低人一等的身份。

所以在吉尔伯特身份认同的后期,也就是1948年他作为退伍士兵重新回到英国时,已经不会再反抗,只是一味地接受。因为肤色的原因,住处和工作都变得十分难找。最后成为一名邮局的捡信员,却也不得不被白人到处欺压,这时的吉尔伯特为了生计,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特别是未婚妻霍藤丝从牙买加来到英国时,吉尔伯特一直劝解其接受现状,这也从另一个程度上表明了他本人的自我认同的确定性。

2.霍藤丝的文化身份认同变迁

“文化身份总是由记忆、幻想、叙事和神话建构的。”这种特有的记忆和幻想在霍藤丝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霍藤丝从小生活在牙买加较为富裕的家庭,所以也受到了相对较好的教育。她从小就认为自己说着最纯正的英文,能做出最好的英式蛋糕。所以,霍藤丝最大的理想,也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移民到母国去。到那里去居住着大房子,过着上等人的生活。这种文化身份认同,其实就是一种由幻想所建构的不切实际的认同模式。

当真正到达英国时,从居住环境、周围人群到工作艰难,都给霍藤丝原有的自我身份认同造成了很大的撼动性。首先,在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这让她开始怀疑原本自己最为骄傲的发音。当她充满自信地要去应聘一名教师时,对方却因为其肤色置之不理,并且故意贬低其身份和价值,这一切都给本有着壮志雄心的霍藤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到此为止,霍藤丝的原有身份认同已经开始转变。

文化身份,“是屈从于历史、文化和权力的不断‘嬉戏”。所以,两位主人公在经历了所有的歧视与侮辱后,原有的文化身份认同已经不复存在,“我发现这个国家是很冷”,这是霍藤丝最后所做的总结,但却并不是他们该有的屈服。文化身份并不是单纯地屈从,而是在新的环境下找到自己最适合最正确的方向。所以在本书的最后,霍藤丝和吉尔伯特并没有选择回到牙买加,而是继续留在英国奋斗,他们领养了白人女性奎妮和一个黑人所生的孩子,重新找到了住处,尽管条件并不是很好,但霍藤丝和吉尔伯特却有信心使一切都慢慢变得好起来,当霍藤丝在风中拉平大衣,挺直腰板时,就是两位主人公在新的环境下重新确立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

四、结语

文化身份不是一种简单的定位,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小岛》中,作者描写的两位牙买加人,就是在想象身份——定位怀疑——重新定位的过程中走向了成熟。作者本身作为一名牙买加后裔,对于英国的种族歧视也做了一定的探讨,“小岛”不仅指牙买加这样一个看似孤立的小地方,也同样指英国,因为身份的认同,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身份认同。所以,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二战后移民生活的故事小说,更从深层次上研究了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于自我身份认同重新建构的心理与行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Hall,S.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J].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6.

[2]安德烈娅·利维.小岛[M].林燕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李文堂.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冲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3):20-22.

[4]罗刚,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生安锋.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J].外国文学,2002,(6):56-61.

[6]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3):37-44.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RW201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吉尔伯特利维牙买加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试着慢一点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试着慢一点
只求输 时不要 哭
牙买加“惊喜”千名中国游客到访
牙买加出口芒果到美国
淘金垫的产物
牙买加不想再让英女王做主
听说你要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