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

2015-04-04 09:33史文中
山西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营策略

史文中

(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 大同 037044)



浅谈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

史文中

(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 大同 037044)

笔者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详细介绍了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动植物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区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旨在为自然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依据,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物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关键词: 桑干河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划; 动植物资源; 经营策略

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同盆地桑干河流域,横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大同县、阳高县,地理坐标东经112°16′~113°58′,北纬39°14′~40°08′,是以保护杨树、樟子松、油松人工林和野生动物、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1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1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类型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原则,为预测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后果提供评价标准。

1.2 贮备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存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1.3 开辟科研和教育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基本规律和物种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获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同时还是教学、实验的场所。

1.4 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能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2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营总面积为73 527.9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34 553.1 hm2,非林地面积为38 974.8 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 18 253.9 hm2,疏林地面积1 178.4 hm2,灌木林地面积424.6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1 542.0 hm2,宜林地面积 2 994.2 hm2,经济林地面积 696.7 hm2,苗圃地面积160.0 hm2;非林业用地中,耕地面积29 304.9 hm2,河流湿地面积3 195.0 hm2,其它用地面积 6 474.9 hm2.保护区划分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面积19 095.8 hm2,其中,大洼核心区面积10 760.9 hm2,长胜庄核心区面积 8 334.7 hm2;缓冲区面积10 597.6 hm2,其中,大洼缓冲区面积 6 064.8 hm2,长胜庄缓冲区面积4 532.8 hm2;实验区面积 39 890.0 hm2,其中,大洼实验区面积21 324.6 hm2,长胜庄实验区面积 8 065.1 hm2,栗家坊实验区面积5 752.4 hm2,薛家庄实验区面积4 747.9 hm2.

3 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

3.1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体现了从干旱草原向落叶阔叶林过渡的特点。据调查,保护区内共有植物31科 77属10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 24科 53属 72种,单子叶植物6科23属28种,蕨类植物1科 1属1种。保护区有水生植物、沙生植物、盐生植物、防护林和农田植被等 5大植被类型,包括14个植被群落。

3.1.1 主要植物

木本植物主要有小叶杨、毛白杨、河北杨、银白杨、新疆杨、箭杆杨、加杨、小青杨、群众杨、小黑杨、青杨、旱柳、垂柳、杞柳、乌柳、白榆、桑、白蜡、刺槐、臭椿、柽柳、土庄绣线菊、毛叶绣线菊、华北珍珠梅、杜梨、玫瑰、黄刺玫、美蔷薇、榆叶梅、紫穗槐、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阴山胡枝子、尖叶铁扫帚、沙棘、沙枣、北京丁香、华北丁香、枸杞等;草本植物有节节草、猪毛菜、疾藜、远志、柴胡、薄荷、黄芩、甘草、百里香、车前、茜草、鬼针草、旋复花、苦菜、毛莲菜,白羊草、稗、水稗、早熟禾、草麻黄、狼毒、白草等。

3.1.2 主要植被

人工林以小叶杨为主,广泛栽植于盆地及丘陵;其次有油松林、樟子松林、刺槐林以及其它杨树林等;边山地区有小片天然白桦林和沙棘次生灌丛;自然植被以针茅属的草本植物为主,还有达乌里胡枝子、百里香、蒿类等;盐化浅色草甸土地带有赖草等。

3.2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21目50科170种。其中,两栖类4种,爬行类9种,鸟类133种,哺乳类2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42种。

3.2.1 两栖纲

有1目2科4种。其中,蟾蜍科、蛙科各有2种,分别为花背蟾蜍、中华蟾蜍和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

3.2.2 爬行纲

有2目4科9种。其中,蜥蜴目2科3种,蛇目2科6种,常见种类有无蹼壁虎、山地麻蜥、草原沙蜥、黄脊游蛇、白条锦蛇等。

3.2.3 鸟纲

有14目35科133种。在鸟类中包含种数较多的科有:鸭科18种,鹬科12种,鶲科10种,雀科9种,鹡鴒科8种,鹰科7种,隼科5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鹳、白尾海雕、大鸨3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白尾鹞、白头鹞、猎隼、游隼、燕隼、阿穆尔隼、红隼等16种;属于山西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苍鹭、普通夜鹰、蓝翡翠等7种;此外,还有中日、中澳保护协定的42种候鸟。

3.2.4 哺乳纲

有4目9科24种,常见种类有草兔、中华酚鼠、大仓鼠等。

4 保护区的发展策略

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隶属于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为副处级建制。2006年开始组建, 2009年正式开始运作,是以保护杨树、樟子松、油松人工林和林下野生动植物、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以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生态公益型保护区。

4.1 保护区的经营方针

以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方针,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积极繁育更新、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发展策略;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以高新科技为先导,以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保障,以保护华北地区珍稀树种为中心,紧紧围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和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充满活力的繁育工作制序,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保护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标准化,把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面向未来、管理高效合理的自然保护区,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4.2 保护区的经营目标

在以保护为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及科研设备建设;探索自然保护区各项功能全面发挥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在全面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保护水平,全面发挥科研监督、宣传教育、产业开发、区域共管的功能,建立起具有高科技、高水平的现代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

[1] 苏 杨.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J].科技导报,2004(9):31-34.

[2] 吴 瑞,王道儒.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8):73-76.

[3] 王西峰,麻应太,王学杰.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2-24;28.

2014-12-30

史文中(1968— ),男,山西大同人,2001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师。

S759.9

C

1007-726X(2015)02-0046-02

猜你喜欢
经营策略
万科:楼市进入深水区,万科这样做! 万科2020年经营策略披露
县市媒体品牌优势的打造与经营策略——瑞安日报创新教育培训项目的实践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广告的经营策略分析
上海书城融合经营策略分析
我国本土便利店经营策略浅析
两岸高校社团媒体经营策略研究
探讨情感调解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化经营策略
城市广播广告经营策略
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策略
美联社网站的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