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声生教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常用对药经验

2015-04-04 10:16李晓玲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柔肝枳壳白芍

李晓玲 张声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北京,100010)

张声生(1964.11—),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张声生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30余年,精研中医古籍,学验俱丰,擅长运用经典理论和方药治疗脾胃病。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对其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较深。笔者在本文将张声生教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的常用对药经验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1 肝脾病理生理与调肝理脾

肝生理上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藏血,能调节精神情志;脾属土,喜润勿燥,以升为健,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肝脾生理关系为“土得木以疏通”“木赖以土滋养”。《医学正传·胃脘痛》中载:“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痰涎食积郁于中,七情之气触于内之所致焉”。机体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若肝郁不畅,或肝体用太过,则横逆犯中,影响脾胃升降纳运功能。正如《黄帝内经》云:“气有余,则制已所盛,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沈氏尊生书》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可见肝脾在病理上关系密切。张声生教授通过辨析脾胃病的病机特点,认为“调肝可以安胃”,临证治疗脾胃病以调肝理脾为法。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和法”的范畴[1-2],其中调肝法包括疏肝、泻肝、清肝、平肝、镇肝、敛肝、柔肝等;理脾法包括健脾、运脾、温脾、滋脾、祛湿、消食、升脾等。肝脾功能协调,是脾胃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基础;肝脾功能失调,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3-4]。凡肝脾失调,需肝脾同治,张声生教授根据肝脾失调所表现的不同证候类型,常将调肝法与理脾法配合应用,如疏肝健脾法、泄肝补脾法、泄肝扶脾法、泄肝和中法、暖肝温脾法、柔肝滋脾法、补脾养肝法、理气化瘀法、清利湿热法等,往往临床疗效显著。

2 对药调肝

张声生教授常用调肝药物:疏肝用柴胡、郁金、香附等;泄肝用青皮、枳壳、川楝子等;清肝用黄芩、黄连等;平肝用天麻、钩藤等;镇肝用龙骨、牡蛎等;敛肝用白芍、木瓜、山茱萸等;柔肝用白芍、当归、枸杞子等。

临证治疗脾胃病时,张声生教授善用对药,常用疏肝对药如:1)柴胡配白芍: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一散一收,一气一血,刚柔相济;2)柴胡配枳实(枳壳):柴胡升气,枳实(枳壳)行气、降气,一升一降,调和肝脾气机;3)柴胡配郁金(香附):柴胡清轻宣畅,郁金(香附)轻扬散郁,共奏疏肝解郁;4)木香配砂仁:木香“入脾则夺土郁,入肝则达木郁”,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在疏理肝气的同时调中开胃,二者合用共奏疏肝行气解郁之效。

常用清肝对药如:1)黄连配吴茱萸:黄连清肝泻火,吴茱萸入肝降逆,又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一寒一温,寒温并用,共调肝胃郁热;2)蒲公英配夏枯草:两药均为苦寒清热之品,二者合用共奏清肝泄热之功;3)丹参配焦栀子:焦栀子泻火除烦,两药相合为丹栀逍遥散之意,取其疏肝解郁清热之效;常用泻肝对药如:厚朴配枳壳(佛手):厚朴行气消积,“专泻凝滞之气”,枳壳(佛手)行气(理气)宽中除胀,二者合用行气宽中;常用柔肝对药如:生地黄(枸杞子)配白芍(当归),生地黄(枸杞子)滋阴清热,白芍(当归)养血柔肝,二者配伍共奏滋阴柔肝之功。

张声生教授认为调肝类对药有疏泄、酸敛、柔润等不同功效,调肝之法,肝郁当疏,肝体宜养,肝用当泄,诸药配伍应以寒温并用,润燥相济,升降相因为宜,使肝气得疏,脾气得健,胃气得顺,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

3 对药理脾

张声生教授常用理脾药物:健脾用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等;温脾用干姜、黑附片、肉桂、吴茱萸、荜茇、桂枝等;滋脾用山药、太子参、石斛、玉竹、麦冬、天冬等;祛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六一散、白蔻仁、半夏、砂仁等;消食用焦三仙、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连翘等;张声生教授临证常用起协同作用的理脾药对如:脾胃气虚者以党参或炙黄芪配炒白术益气健脾;脾胃阳虚者以干姜或黑附片配炒白术温中健脾;黑附片配肉桂温补命火;白芍配桂枝通阳化气,调和营卫;若脾胃阳虚兼有气滞者,以紫苏梗配荜茇以温中理气;胃阴亏虚者以北沙参配麦冬或石斛滋养胃阴;白芍配炙甘草或五味子配太子参酸甘化阴;湿阻中焦者以藿香配佩兰芳香化浊,醒脾化湿;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气滞者以白术、枳实配伍,白术健脾益气,枳实行气消痞,一消一补,以复脾胃升降;胃气上逆者以旋覆花配代赭石重镇降逆止呕,吴茱萸配生姜、丁香配柿蒂或刀豆配荜茇温中降逆止呃;食滞中焦以神曲配连翘(山楂、麦芽)消食化积和胃;脾气下陷者以黄芪配升麻益气升提。

综上所述,张声生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六经辨证为指导,抓住脾胃病的病机特点,尤重视调畅脾胃升降气机,以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之准绳,于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并且根据肝脾病理生理关系,临证治疗脾胃病时适当调肝,依据病情运用疏肝、泻肝、清肝、平肝、镇肝、敛肝、柔肝等方法,配合理脾法健脾益胃,相得益彰。张声生教授在用药方面药味精简,药量轻灵,善用对药,力求协同增效或相互制约,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郭鹏,孔伟.和法的概念及其实质浅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6):436-438.

[2]何新慧,张苇航,朱娇玉.和法析要[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3):32-33.

[3]张声生,李乾构,魏玮,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4]张继泽.调和肝胃(脾)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J].江苏中医,1996,17(10):17-18.

猜你喜欢
柔肝枳壳白芍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柔肝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白芍花开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红外线热成像对柔肝化痰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