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5-04-05 03:15何廷飞郑航林宁夏青铜峡市农牧局751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乳头乳房发病率

何廷飞 郑航林 (宁夏青铜峡市农牧局 751600)

浅析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何廷飞 郑航林 (宁夏青铜峡市农牧局 751600)

据报道,奶牛乳房炎在生产中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此病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给人类健康也带来危害。实践证明,通过中西医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愈率可达70%左右,只有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够有效防治乳房炎的发生。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奶牛乳房炎是乳房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致病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引起乳房炎发生的因素是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此外还受气温、环境、管理、饲料、挤奶方式、泌乳量、泌乳阶段、胎次以及乳头形态、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牛奶及奶制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带动了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发展,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引发成年母牛淘汰,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十分严重损失。

1.1环境卫生因素 牛棚与运动场的卫生不细致,环境消毒不彻底,灭蝇不及时,导致苍蝇大量繁殖,没有做到每周对牛棚进行带牛消毒。饲养工不能及时清理牛床上的粪便,奶牛躺下休息时乳房周围粘着粪便,导致病原菌的大量滋长。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运动场积水泥泞,乳房脏污,加之高温细菌大量繁殖,乳房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冬春季。奶牛运动场面积小,坑凹不平,有障碍物,乳房容易受到外伤而发生乳房炎;办公室与牛舍之间距离近,增加了卫生防疫的难度。员工的相互窜栏现象,造成人员带菌传播。

1.2挤奶方面的因素 机器挤奶牛群比手工挤奶牛群乳房炎发病率高4~5倍。挤奶时挤奶工过多地依赖挤奶前清洗,乳头上积水过多,影响乳头药浴液的浓度,妨碍杀菌效果。个别挤奶工不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挤奶动作过于粗鲁,过度地挤压乳头,甚至直接导致乳头损伤出血。挤奶过程中奶杯落地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导致杯内外沾上粪便严重污染了乳房。有的挤奶工为了赶时间,乳汁没有挤完提前把真空杯拿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导致乳房炎。相反,过晚摘下挤奶杯,会出现空挤,损伤乳头皮肤会导致乳房炎。

1.3营养方面的因素 对于高产奶牛而言,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有利于保护和提高产奶量,同时也增加了乳房的负荷,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即使奶牛处于干奶期,日粮中也要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特别是硒和维生素E,因为维生素E可以有效的改善乳房的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乳房炎发生的几率。坚决杜绝给奶牛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因为霉变饲料中残留的细菌毒素,会奶牛造成消化机能紊乱,机体内环境改变而诱发疾病。

1.4疾病和应激因素 很多疾病能继发乳房炎,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等。机器挤奶时,人、牛、挤奶设备之间长期的配合形成了挤奶定势,不正确的挤奶操作可引起奶牛产生应激反应,长期的应激可使奶牛抗病能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隐性乳房炎发病增多。工作人员在挤奶车间内喧哗、惊吓等,特别是暴力对待奶牛,导致泌乳突然停止,而下次挤奶时又可以恢复正常,这种“回奶”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奶牛在受到刺激后体内分泌肾上腺素抑制了泌乳,减少了奶产量,也导致了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

1.5气候因素 高温季节,奶牛食欲减退,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处于热应激状态,是导致隐性乳房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统计表明,每年随外界温度升高,奶牛感染乳房炎机会增加,第三季度乳房炎发生率达到最高。而长期严寒低温对乳房炎发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宁夏地区冬季夜间气温常达-10℃以上,牛场栏舍建成开放式,地面结冰严重,奶牛休息地面无垫草,饮冷水,也会导致奶牛抗病力降低。

1.6停奶因素 奶牛停奶后乳房会因为突然不挤奶而出现一段时间的乳房膨胀,高度的膨胀不仅会使整个乳房变得十分脆弱,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而且乳房内余奶成为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温床,从而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2 综合防治措施

2.1建立稳定、高素质的挤奶员队伍 挤奶员技术水平与奶牛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联。例如产乳最初几天,奶牛乳房会有水肿,为使其迅速消散,可适当增加挤奶次数,但产后前4d全部挤干易患产后瘫痪症,这要求挤奶员一定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养殖场应对挤奶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且挤奶员尽量固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避免频繁调动;挤奶员除注意个人卫生外,每天须认真检查每头牛的乳房状况,发现患病乳区时,及时报告兽医。

2.2 完善饲养管理制度,降低发病率 牛群要按照“奶牛饲养标准和饲养规范”进行饲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精料、块根料、青贮料、秸秆等。犊牛要尽量分开单栏饲养,以免相互吸允,损伤乳头。妊娠青年牛在妊娠7个月以后至产犊前2周,2次/d乳房按摩。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铜等可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抗病力。母牛泌乳期最后1周,日粮中不宜加谷物、玉米青贮和高质量豆科干草等,可有效降低乳房炎发病率。

2.3搞好环境卫生,阻止细菌繁殖 圈舍必须有良好的卫生措施,不良的环境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场所。搞好牛场的环境卫生,及时消灭蚊蝇,可以减少病原菌的存在和乳房炎感染机会。牛场的卫生管理要从奶牛场的门口做起,尽量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要严格地执行消毒程序,不经过消毒的人员禁止进入牛场。牛舍、运动场要定期消毒,每月至少消毒一次。保持牛床、走道干燥,每天及时清扫牛床、走道上的粪便,地面平坦不积水和粪尿。牛体清洁是防制措施的关键,尤其是乳房周围不能有粪便其他污物。

2.4加强挤奶卫生,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挤奶时尽量减少乳头与致病菌的接触,是控制乳房炎发生的重要的措施。过早安装挤奶杯或过晚摘下挤奶杯,会出现空挤损伤乳头皮肤。挤奶前检查真空泵运行是否正常,并把真空压及震动频率调到预定数值,并保持稳定;在挤奶时先按摩刺激乳房挤出头几把奶,并用消毒液药浴乳头,让牛等待20~30s,然后用专用消毒纸巾擦拭乳区,最后套上挤奶杯进行挤奶。检查人工挤出的头2把奶汁状况,并将奶置于专用容器内,集中处理;每天控制在3~5min内挤完,严禁挤奶机空挤乳头;挤完后,用清洁且消毒过的纸巾擦干乳头并浸润消毒液。消毒液要经常更换,以免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

2.5提高兽医技术员的责任心 乳房炎病牛要及时隔离,合理治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传染性大的病牛要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建立病历登记制度,逐月、逐年统计发病率,摸索发病规律,制定和调整适合本场的防制措施,落实场内乳房炎防治措施的实施,实现程序化免疫,及时备全相关药品和器械;管理青贮的技术员应该经常检查青贮饲料的保管情况,预防饲料霉变。

2.6减少热应激,避免冻害 奶牛是耐冷不耐热的动物,在5-20℃范围内最适宜奶牛各项生理功能的发挥。针对夏季炎热气候,可以通过搭建凉棚,减少日光照射,增加舍内通风,降低饲养密度,调整饲喂时间等措施,创造良好的“人工小气候”。大型牛场安装风机,能够有效地降低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奶牛热应激,从而控制乳房炎的发病率。冬季要防止寒冷袭击,保持适宜温度和充足阳光照射。尽量地减少奶牛的各种不必要的应激,保障环境稳定。要注意降低畜群转移或首次应用新挤奶台,挤奶机等的应激。

2.7做好干奶控制 技术人员要在奶牛停乳前第10天和第3天各进行1次乳房炎的检测,2次均为阴性反应的牛可施行停乳,反应阳性牛要继续治疗,治愈后方可干奶。干奶前最后一次挤乳时,要把乳房内牛奶挤干净,将青霉素80~100万IU、链霉素0.5g,溶于20~30ml蒸馏水中,注入乳池内,并用金霉素或土霉素眼药膏1支,分别注入4个乳头管内,进行封闭。也可直接向每个乳头管内注入金霉素眼药膏1支,进行封闭,预产期前一周恢复药浴,可显著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3 小结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临床乳房炎可以治愈,但治愈率比较低。乳房炎也是最难预防和控制的一种常在性疾病,其发生不仅与病原的侵入、繁殖有关,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衡量一个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治成绩,不能只看治愈率,而要看其感染率、发病率的高底和严重程度。在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上,必须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根据其发病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加强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和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减少其对奶牛生产所造成的危害。

S858.23

B

1007-1733(2015)06-0037-02

猜你喜欢
乳头乳房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