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区总体城市空间管理与发展研究

2015-04-06 17:52
山西建筑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天际线渝中区组团

黄 丽 萍

(上海大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

重庆渝中区总体城市空间管理与发展研究

黄 丽 萍

(上海大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

对重庆渝中区城市空间的规划背景、范围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空间管理规划原则及策略,详细研究了有效控制新开发地块容量及引导天际线有序发展的措施,以提高渝中区的整体竞争力。

城市,空间管理,规划,天际线

1 规划背景

作为重庆的母城,重庆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渝中区拥有完善的现代产业系统、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城市生活空间、独特的城市面貌以及丰富的城市资源与空间。通过对渝中区功能、公共空间、文化遗产、城市天际线等构成要素的统筹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索城市空间管理与发展的新模式,全面优化城市形象,增强渝中区整体竞争力。

2 规划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渝中区总用地23.71 km2,含可开发地块1.52 km2。

3 现状研究与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渝中区新增可开发利用土地不多,未来城市发展空间与动能不足。2)现状地形分析。渝中区拥有明晰的山水城市的格局,但是部分建筑对城市形象展示造成了阻隔,山水城市的地形格局在逐步削弱。3)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风貌现状。渝中区现存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8处,市保单位47处,区保单位11处,文物点134处。渝中区拥有丰厚的城市文化遗产,但部分文化遗产遭到了较大破坏,急需进行修复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展示性和到达性较弱,城市文化遗产的整体展示需要得到优化与强化;文化遗产的利用度较弱,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需要加强,需探寻新的文化遗产的利用模式。4)城市空间现状分析。整体空间呈均质化发展,建筑如同“插蜡烛”一般均匀分布,整体城市意象平淡;部分区域高层建筑对历史建筑形成了较大阻挡与压迫,使历史建筑的可视化、抵达性较弱;滨江沿线高层建筑过多,部分地段建筑过密,对渝中的整体的山水城市意象形成了阻隔;未来渝中区仍然有着约一百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开发容量,使原本多元的城市空间更为复杂,对未来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形成更大的挑战。

4 空间管理规划原则及策略

4.1 规划原则

控制重要空间地块、文保建筑的开发强度,保证开发总量的平衡,为渝中发展提供动能,对城市格局、界面形成精密化设计与管理。

4.2 规划策略

1)组团发展策略。将功能相近或互补、风格相似或协调的建筑与空间集聚起来、组团发展,形成紧凑、复合、具有鲜明特点的城市空间。

2)立体城市策略。强调城市的竖向发展,将空间拓展方式从平面的无序发展转向集约有序的竖向拓展,以高效利用城市土地空间。同时,采取大疏大密的功能和空间组织方式,将功能型、服务型空间集中,将开放型、活动型空间舒展,倡导功能的多样性和空间的多元性。

3)文保优先策略。强调文保单位的完整性和优先性,周边城市空间不能对文保建筑造成明显遮挡与压制。强调文保单位的展示性、可达性,通过现代科技强化其综合的形象展示与功能利用。

5 空间管理规划措施

5.1 空间总体容量的控制与优化

根据各区域空间特色进行总量调配;保证渝中可开发空间总量的平衡;协调组团功能。

1)渝中组团可开发地块调整建议。

容量分布分析:位于下城区的组团,文保建筑较多,因此,建筑不宜过密,容积不宜过大,建议将容积率调至3.5以下。 中部组团文保建筑较少,为渝中的功能服务与拓展区,可适当提升容积率,将缩减的建筑容量分配于此。 通过有升有降,实现渝中组团新增开发总量的平衡。功能发展分析:根据现有控规,渝中半岛片区目前的功能配比呈东面商办、商业为主,西面居住为主的分布状况。总体功能配比合理,符合渝中片区国际金融、商务集聚区的功能定位。 而新增用地中商务办公、商业与居住的功能配比中有些组团,居住功能过重,商务办公过少,商业面积较低,与区域整体功能发展规划不协调。因此,建议降低这些组团的建筑比例,提升其商务办公、商业比重。

2)渝中组团可开发地块调整建议。

容量分布分析:大石化区域未来将大力发展创新商务与金融,属于活力型、时尚型的现代生活区域,区域内文保建筑较少,建筑总体容量与容积的可承受力较强。功能发展分析:根据现有控规,大石化片区为渝中的创新金融、商务发展区,现状的功能配比中居住功能比例过高,商务、商业功能比例过低,不宜于未来商务、商业功能的拓展,不宜于区域产业、功能的提升。而新增可开发地块的功能配比中将居住功能继续扩大,原本缺乏的商办、商业功能继续缺失,不利于本区后续功能与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功能配比调整的建议:适当调整居住功能配比,提升中高端居住规模,提升商办与商业功能面积与能级。

5.2 文保建筑的保护与展示

1)确定需进行重点保护的文保建筑。

对渝中区的文保单位进行调研与分析,将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目标。

2)形成文保建筑周边空间的控制体系。

下半城区域,根据原有方案对文保单位周边空间进行发展控制;其他区域,根据通行的文保单位周边空间发展控制体系进行规范。文保单位向外四周20 m以内设为保护范围,不应进行建筑开发;在保护范围外延50 m内设为建设控制地带。建筑体量与高度不应对文保建筑造成明显压抑与遮挡;在保护范围外延50 m外为可发展区。

3)强化文保建筑的展示性与体验感。

对文保单位进行修缮修复、强化标识导引说明系统,增强场馆展示、解说参观系统、增加互动体验感,突出虚拟展示、多媒体数字化展示,增强对市民、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渝中文化形象与品牌。

5.3 城市视觉通廊的梳理

1)依据山水城市要素确定城市视觉通廊。

确定16个城市视觉通廊,覆盖了渝中区重要的城市阳台,文保单位,滨水节点,绿地公园或者城市广场等山水城市的构成要素。

根据渝中东西片区不同的发展状况,对城市视觉通廊控制范围形成不同的控制标准。

东部片区历史文保建筑较多,建筑密度较大,将视觉通廊控制范围设为50 m。

西部片区属于渝中城市发展区,城市绿化较多,建筑密度相对较小,更易形成空间上的视觉联通,将视觉通廊控制范围设为100 m。

视觉通廊控制范围内以低多层建筑为主,局部可建高层。

2)视觉通廊优化手段。

视觉通廊将南北滨江联通起来,凸显渝中山水城市的城市形象。在视觉通廊上形成特色视觉聚焦点:视觉聚焦点可以为城市空间,也可为具体的城市建筑。结合视觉通廊,对新增开发地块形成开发指导。

结合文保单位的保护与展现,城市视觉通廊的展示,对渝中新增开发地块形成严格控制区、适当控制区、现有规划实施区,并对不同控制区域内形成不同的开发指导。

渝中区可开发用地总计约151.75 ha,其中:

严格控制区:27.35 ha,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不宜建设超高层建筑,建筑对文保不应造成明显的压抑。

适当控制区:51.82 ha,视觉通廊范围以及滨江地带,建筑不应对视觉通廊形成阻隔。

其他现有规划实施区:72.58 ha。

5.4 城市天际线的优化

1)城市天际线设计导则。

新开发的建筑应该与城市的地形及景观特征相协调:根据地形确定城市天际线的走势。

滨水天际线:a.注意低多层滨水建筑与树木的关系,不宜与树木形成对半开的呆板关系。b.如果滨水地带是高层建筑,建筑宜为点式,减少对背景建筑或山地景观的遮挡。

临山天际线:a.以山脉为背景的建筑,要控制建筑高度,使山顶部分的20%不被遮挡。b.如果山顶已有建筑,则建筑依山势而建。山顶放高大建筑,强化山体的挺拔,山坡和山谷宜放低多层建筑,以延续山势。

以文保优先为原则的天际线:a.碗状模式:以文保单位为中心,建筑物向外围逐渐增高。b.蛋糕状模式:如果现有规划的周边建筑较高,则随着高度的增加,可逐渐退台。

2)确定天际线观测点,结合计算机空间模型的模拟运用,对视点做出具体分析与评估。

根据文保单位分布密度,渝中区主要人流导入口以及可开发区域的重要性,选择了8个观测点进行分析。

天际线存在的主要问题:a.滨江天际线发展极不平衡,局部过于平直;b.滨江局部建筑间距过小,对滨江产生压抑感;c.现状天际线以单一地标为主,不能形成一定的节奏;d.局部建筑的高度已经挡住了山顶。

优化措施:a.在不破坏山体景观的情况下,滨江的建筑适宜建低多层建筑;b.新规划的建筑要依山就势,不能挡住山顶;c.滨江建筑为高层的,尽量设计为点式;d.动态手法引导未来天际线以群组式形态发展。

3)动态管理监控。

天际线的调控没有最终的结果,是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完善。

分时期,有计划的,分地块,对总体天际线进行多视点计算机模拟,综合性的评估,并及时调整。

4)地标建筑与群组性建筑分布建议。

渝中区解放碑地区的高层建筑群组已经初步形成,随着未来若干高层项目的陆续开发,本区域天际线将更加饱满,400多米高的万豪国际金融中心,将成为本区域内的地标。

此外,未来渝中区的整个天际线,将形成以解放碑群组为核心,两个次要群组区(朝天门群组和化龙桥群组),两个一般群组区(菜园坝群组和七星岗群组)的起伏有致,韵律有序的天际线,为渝中区的空间发展奠定结实的骨架。

[1] [美]E.D培根.城市设计(Urban Design)[M].黄富厢,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 WayneA toe.天际线美学[J].朱 斌,译.国外城市规划,1987(3):5-10.

[3] Kelvin.Linch.The Image of the City[M].MIT Press,1960.

[4]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徐恩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段 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 赵永秀.城市规划设计实例探讨[J].山西建筑,2014,40(23):10-12.

Study on integral city spa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Yuzhong district in Chongqing province

Huang Liping

(ShanghaiDahanBuildingDesignCo.,Ltd,Shanghai200082,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city space planning background, scope and status of Yuzhong district in Chongqing province. Combining with spatial management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it studies effective measures of controlling new developing land volume and leading orderly skyline development, with a view to improve integral competitiveness of Yuzhong district.

city, spatial management, planning, skyline

2015-01-28

黄丽萍(1979- ),女,工程师

1009-6825(2015)10-0015-02

TU984

A

猜你喜欢
天际线渝中区组团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芜湖滨江天际线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FULL TEXTS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重庆市渝中区噪声污染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面向优势选择评价的天际线方法
兵器组团“打雪仗”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