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潜藏多面弊端

2015-04-07 16:20刘燕交刘海欢
民生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志海科目改革

刘燕交 刘海欢

高考改革怎么改,改革后又會对学生和各级学校带来怎样的影响?

2015年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让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3月25日,河北精英教育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接受《民生周刊》记者的专访,全面解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利弊。

此外,作为民办教育的先驱者,翟志海也特别针对目前民办教育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高考改革实操待观察

高考改革的大幕从去年9月份开始拉开。当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实行“3+3”模式,也就是说,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这三科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对于高考3+3的模式,翟志海认为既有优势又有弊端。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可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都将成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并进入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翟志海更多关注的是高考改革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他认为,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这种模式潜藏了多方面弊端。3+3的模式初衷虽好,但最后可能依然是分数至上。“咱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搞3+X,搞到最后,又搞3+综合,3+理综、文综,现在又搞了个3+3,绕了一圈儿,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靠分,所以这次改革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翟志海一针见血。

翻看最近20年来的高考制度改革演变就会发现,国家教育部门不断进行改革,期望通过高考考试科目的设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1999年教育部就推行过“3+X”科目考试方案。到2001年“X”的选择范围扩大到高中所开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乐、体育、美术。截至2009年,“3+X”方案已被北京、天津、重庆、福建等25个省份应用。2010年,北京市实行新课程改革方案,取消3+X,改成了语数英+文理综合。

新模式面临重重障碍

翟志海表示,高考改革无论如何改,最后的评定标准主要还是看分数。首先就这次的高考改革来说,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记入档案,目的是作为参考,促进素质教育。但评价标准究竟是什么?肯定是有诸多人为因素影响的,有人情味儿在,不够客观,操纵空间太大,大学招生时就未必会相信。这样一来,还是分数最有说服力。另外,3+3的模式导致学生有十几种的组合选择,高校招生办在短短的几天招生时间内,更不会有多余精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3+3模式配比组合太多,高中学校教师资源无法合理配置。配比多直接导致学校必须采用走班制,而实践证明,走班制最终是要失败的。第一,走班制需要学生自我管理。但这显然不适合全国推广,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优秀老师和学生更少,自我管理难度巨大。第二,教学安排较难展开。走课的教学制度下,学生拥有选择老师的权利。一个老师讲得好,学生蜂拥而上,另一个老师口碑差些,课堂寥寥无人,班级设置、教学管理无法开展。另外,较热的专业选择的学生多,师资可能无法跟进,编制问题难以解决,这会导致学校完全处于混乱状态。第三,教师考评管理。班级不固定,无法对教师进行考评,教学质量都有可能下降。这些具体操作层面出现的问题,学校无法解决,最终还是会归类成文理科,走上老路子。

再次,高考改革加重农村学生边缘化程度。以上几点是3+3模式中在实际操作中会直接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高考改革还有隐性弊端。有教育专家称,未来高考就是看语文了。英语可以考两次,考多次,数学要降低难度,拉不开差距,其他选择科目,学生可以选择最擅长的进行组合,分数差距就主要体现在语文上了。语文和其他科目性质不同,环境影响非同一般。阅读习惯、情商培养和眼界视野都对语文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好的语文老师也至关重要。而这些资源,正是边远地区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所在。语文权重的提升,加剧了不公平。

最后,实际操作方面,高校专业调整应该提早至少三年公布。高中学校需要根据高校的专业调整安排教学,尽管教育部做出了相应要求,但是大多数学校并没有落实,仍需监督敦促。

民办教育鼓励基层就业

作为民办教育的先驱者,翟志海在实践多年后深知,就业是民办教育的立身根本。

翟志海说,民办教育是草根出身,初创时期就是职业教育,就业更是其命脉。如果没有好的就业渠道,学校就招不到好的学生,所以,民办教育,从创办之初,都对就业极其重视。相对于国办教育而言,民办教育危机意识更强。国办学校,政府有补贴,老师有保障,学生能否就业对老师和学校影响不大。但对于民办教育而言,就业则是头等大事。

翟志海表示,河北传媒学院以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主,这几年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所以,对于河北传媒学院来说,就业不是太大压力。河北传媒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就业,包括对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设立文化产业创业园区。翟志海自豪地说:“我们的文化产业创业园区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400万专项资金支持,被评为河北省2014年十大文化产业园区,这个包括我们搞了些文化产业,影视、动漫、演出,解决我们自己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翟志海认为,应该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县一级单位、企业急需人才,要对学生的就业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创业也是民办教育就业的重要途径。此外,由于传媒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美容美发、开影楼、卖服装等创业形式,甚至有些学生在学校就边上学边创业。总之,由于专业设置实践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学校重视就业,民办教育的就业情况较为乐观。

猜你喜欢
志海科目改革
Dual-channel fiber-optic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with cascaded coaxial dual-waveguide D-type structure and microsphere structure
“特战队”工作法:当好疫情救治急先锋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服务为民献真情——记邯郸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处长王志海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瞧,那些改革推手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