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药材经济激活现代农业

2015-04-07 16:20陈伟舒珍珍
民生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红安中药材经济带

陈伟 舒珍珍

阳春三月,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永佳河镇、高桥镇、杏花乡呈现一番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全县近4万亩有机中药材示范基地上,农民们正忙着翻地、除草、整沟、架棚……

红安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也是传统山区农业县,人口65.5万人,其中54万为农业人口。长期以来,当地种植业以红薯、花生、水稻、油菜为主,农民苦于传统农业的低效耕作,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质的改善,种田积极性受到挫伤,全县近8万亩土地抛荒。

守着土地,农民怎样致富?红安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变土地贫瘠劣势为发展中药材优势,推行“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建立生态药材经济带,有效促进农业增效、社员增收、农民致富。

最严重时一半以上抛荒

1月21日午后,湖北楚蒡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晓静和工人一道,在公司藥材示范基地做田间修整,准备春节后带领合作社及农户大干一场。

吴晓静一直对农业有浓厚兴趣。4年前,他放弃国外工作,回国当了一名“现代农夫”。虽然祖籍不在湖北,但他从小就听长辈讲述红安是“中国第一将军县”,激人奋进的红色故事让他对红安心怀期盼。

第一次到红安考察,吴晓静发现,红安生态环境保护较好,这对中药材种植非常有利。更让他高兴的是,红安人干事不服输。“在新的时代,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吴晓静说。

怀揣打造有机中药材特色经济带的梦想,吴晓静的项目很快在红安落地。项目规划占地22平方公里,主要种植牛蒡、白术、虫草参、养心菜等绿色无公害中药材。同时,整合当地现有水产养殖规模,淘汰老品种,引进推广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特种中药材种植的立体经营模式。

红安把药材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挂帅督导药材产业项目的推进。项目所在的八里湾镇政府在辖区内的5个村开始土地流转,并延续至永佳河镇等周边乡镇,流转土地近4万亩。过去无人问津的撂荒地,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别瞧不起这些荒坡地,利用好了就是聚宝盆。”在八里湾镇党委书记刘晓军看来,打造中药材特色经济带,不仅可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抛荒、人员外流问题,还能为红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开辟思路。

楚蒡源药材示范基地上,石门桥村党支书卢国平指着脚下刚刚耕完的土地说,前几年村里土地抛荒严重,他年年挨批,最严重的时候一半以上抛荒。现在规模化种植中药材,沉睡的荒地被唤醒,精耕细作的药材田取代了过去一人多高的杂草地。

大河畈村村民姜师傅说,以往种植农作物效益太低,加上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此次土地流转建药材基地后,他家3亩地全部流转出去,每年增收7000多元,光租金就够老两口过日子。

像城里人一样上下班

驱车沿石门桥村往下行驶,经过一座古村庄——陡山村。村头有座吴氏祠堂,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迄今已有250多年历史。

村民老吴负责看护吴氏祠堂,同时抽空到药材示范基地打工。“以前冬天没什么农活,天天在村里打牌。自从建了这个基地,几个村的人争相找活干。一来平均每月可以挣到2000元钱;二来还可以积累药材种植经验,等时机成熟了我们也回家种药材。”

像老吴这样在基地打工的农民,高峰时近千人。距离陡山村不远的杏花乡龙潭寺村,每天30余人到基地干活,71岁村民姚方选就是其中一位。老姚过去租邻居的田种红薯,每亩田一年交数百元租金。现在不用交租金,每天在田里劳作就能挣钱。作为基地聘请的技术工,他最多时一天挣150元。

村民秦生美与老姚同村。2014年夏季,村里成立药材专业合作社,秦生美与老姚加入了合作社。“现在每天有活干,早上去晚上回,像城里人一样上下班。”

永佳河镇处于药材经济带中下游。近年来,镇里引进湖北神鳌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土门村利用荒山闲置耕地建3000亩金银花药材基地;引进浙江丽水菲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付桥村租地500亩种植茭白等养生菜,吸纳300多农民就近打工。

红安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郭金城介绍,目前该县已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接下来将整合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土地产能提升6倍

提起过去种红薯的经历,中和司村58岁的张大爷说,从栽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整天累死累活不说,一年忙到头每亩地收获不到千元,抵不上一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无奈,他抛下3亩地远赴福建打工。

红安农民将红薯称作苕。在战争岁月,红安苕和井冈山红米饭、南瓜汤齐名。过去,由于品种单一等问题,造成红安苕滞销、价格过低的窘境。随着全县近4万亩有机中药材示范基地开建,以八里湾为代表的多个乡镇村民尝到了甜头。倘若将自家田地全部流转出去,不仅每亩可得300元土地租让费,还能在药材示范基地打工;如果不想流转,土地可作为股本加入合作社种药材。

在这种联动发展模式下,农户跟合作社签订合同,统一种植企业提供的药材品种;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最后按照合同价统一收购药材产品。企业通过合作社收购药材稳定了货源,而且统一管理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对合作社来说,直接与企业交易,省去了中间费用,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农民受益更多。公司有专业销售团队,网上网下推销产品,农民根本不愁销路。

吴晓静算了一笔账,种花生每亩收益约1000元,而种牛蒡、半夏等高档中药材并套种有机蔬菜,每亩平均收益近7000元,土地产能提升6倍。

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表示,打造红安药材经济带,既是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考量,也是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兴农之路的明智选择。未来几年,红安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努力探索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标题

猜你喜欢
红安中药材经济带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Synthesis of diamonds in Fe C systems using nitrogen and hydrogen co-doped impurities under HPHT∗
红安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红安精神 提升教师素质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