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探析

2015-04-09 14:05陈艳珍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问题思想

□陈艳珍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6)



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探析

□陈艳珍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6)

【摘要】从严治党是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管党治党。新时期,党作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是管党治党的继承和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背景、思想要义和核心要求,实现管党治党“严、紧、硬”意义重大。

【关键词】从严治党;思想;问题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严管党治党,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化解了多次危机,取得了重大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继续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踩着不变的步伐,管党治党,提高自身建设水平,以适应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

1从严治党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自身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从严治党的思想,始于建党之初,一直贯穿于党建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严治党的探索史。

1.1 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

实践过程中,在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党建理论,奠定了党建的理论基础

1.1.1思想建设方面

建党前夕,依据《共产党宣言》精神,李大钊等创始人就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使党成为具有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政党组织。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因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1942年的延安整风开始,我们党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通过整风这一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形式,在全党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了广大党员同志,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实现了党在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1.1.2组织建设方面

为了强化对党组织和军队的管理,红军时期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建国后一段时期,党的组织建设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尤为突出表现的是党内混入了为数不少的投机分子。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对党的组织管理提出“三个必须”,即发展党的组织必须谨慎、阻止投机分子入党必须坚决、吸收有觉悟工人入党必须有步骤。这对纯洁党的队伍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1.1.3作风建设方面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明确提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任务,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强化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6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论断,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1.1.4反腐倡廉方面

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开展的较大规模反腐运动,是1932年初至1934年秋,开展的以“肃清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立了检查、监察和纪检机关,出台了《宪法》和《惩治贪污条例》等法规,初步建立起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体制机制。建国初期,为了打退敌对资产阶级的进攻和克服干部中滋生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党中央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严肃治党,惩治腐败。

1.2 改革开放新时期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一个重要前提,是抓好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建理论,强调始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时探索开创了制度建党的新路径。

1.2.1思想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得到极大释放,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伴生问题。基于此,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从严治党,给改革开放安装一道“防护墙”。江泽民、胡锦涛继承了从严治党的思想,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根本建设是思想理论建设,理论创新能够引领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先后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教育活动,教育了全党同志,凝聚了全党力量,丰富了党建理论,促进了从严治党。

1.2.2组织建设方面

针对“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情况,1983年邓小平提出“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党组织,都要对照党章进行检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作出达到和坚持党章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努力计划,并保证其实现。”[1]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不断深化,才能造就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

1.2.3作风建设方面

堡垒往往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邓小平多次说过,如果我们国家要出问题,肯定出在共产党内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的“风向标”,是人心向背的“试金石”,是党的执政的“生命线”。党的作风包括思想、学习、工作、领导、生活等方面的风气。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作风建设,要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端正党风、纯洁政风、改善民风。

1.2.4反腐倡廉方面

关于腐败问题,邓小平强调,要管好全党、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严惩腐败,特别是高层腐败。江泽民指出,腐败不除,就会威胁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会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胡锦涛要求,必须坚决惩治腐败。如果任由腐败蔓延,就会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江泽民、胡锦涛多次重申,不论是谁,不论职务多高,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予以惩处。正是有了这种居安思危的强烈意识和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党中央始终把抓涉及党的高级干部的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处理了一批高级干部腐败案件,对全党起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反腐败的决心,也使人民群众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和党的信任。

2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背景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结与深化,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继承与延伸。回顾“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背景,有利于深刻理解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有利于准确把握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2.1 基于对国内外环境的清醒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从国际角度看,世界形势错综复杂,部分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持续动荡,国际秩序“新陈代谢”的失序无序,围绕“战后国际秩序”升温的大国博弈,都使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内角度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显示了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深层次矛盾和困难,思想障碍、利益固化、体制僵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2.2 基于对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腐败的危险。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国外反面教训看,许多长期执政的政党衰败落伍,有的丢了政权、有的土崩瓦解,教训深刻。比如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日本自民党等执政党,尽管执政模式各有不同,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也各种各样,但根本的一条原因是与执政党自身建设缺失有关,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从自身发展经验看,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和制度创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系列伟大胜利,能够战胜长期执政条件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根源就在于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持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2.3 基于对党内现状的客观分析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与形势发展基本适应,管党治党的能力与党建工作大体匹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党内现状也不容乐观,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存在不少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从组织层面看,个别地方政治立场上不坚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旗帜不鲜明,自由主义盛行,对上级决策有选择性地执行、打折扣地落实;个别地方党建工作存在“两张皮”和“一般化”的普遍现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分离,导致部分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的倾向。从党员个人看,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丧失、信念动摇,党性修养弱化,思想和行动严重背离中央的精神和决策;“四风”问题虽有所收敛,但病根未除、病源还在,禁而不止、治而不绝,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等等。党内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效解决。

3全面从严治党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克服思想认识、工作重心、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误区,破解各种困难和矛盾的制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1 思想认识上有局限

当前,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权威定义普及宣传的程度和范围还不够大,对如何发挥作用认识还很浅薄,导致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识层次较浅。一些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停在表面、比较肤浅,仅仅是在大方向上能把握住,如往深处挖,一不留神就错误地把全面从严治党等同于反腐败。全面从严治党是反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是全部内容。从根本上来讲,全面从严治党对经济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它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二是利益面前动摇。一些人不能站在全局看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举措面前,对涉及不到自己利益的,拍手欢迎、举手赞成;一旦触及个人利益时,轻则抵触、重则反对,往往对人严对己宽,始终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说一套、做一套。三是左右摇摆不定。如何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火候”,一些人可能还存有疑虑,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们认为,如果要求松了,可能不好过关,党和人民不答应;如果要求严了,给自己和他人设置了障碍、造成了麻烦。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统一了思想认识,行动上才能步调一致,才能落实好各项要求。

3.2 工作重心存有偏差

只有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重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现实中,有人在工作重心上存有偏差。一是重点把握不准。虽然人人都知道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但是受视角局限和理解偏差,导致一些人找不到严格管理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找不准持续发力的要害和核心,最终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效果。二是措施推进不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形成管党治党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如何突破思想管理、制度落实这些难点,有针对性的措施还不够多,管用的办法也很有限。三是标准执行不严。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党治党过程中,在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诸如为了赶进度违规招投标、违规重奖招商引资等做法,内心希望保护干部,不愿意处理人,没有执行从严标准,没有在敢管敢治上狠下功夫。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心是管住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3 方式方法仍有欠缺

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更需要事半功倍的方式方法。一是不走群众路线。全面从严治党,表面看是全体党员的事,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欢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打破封闭运行的体内循环。二是不从实际出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说起来是一回事,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比如,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不够,浮于外在表面,没有深入灵魂,导致思想教育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没有筑牢干部的思想防线。又如,日常管理中存有漏洞和盲区,风险点防控跟不上,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三是不能与时俱进。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有人坚持陈旧思维和老套做法,墨守陈规,缺乏与时俱进,固守党建与经济发展是“两张皮”等错误认识,囿于人治思维的过时观念。

4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对党的建设从战略高度进行了谋篇布局,主要表现在把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进行了新的部署,取得了新的成效,初步形成新的常态。全面从严治党,不但继承了党建的优良传统,而且同时根据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

4.1 强化思想建党,筑牢信仰根基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思想建设的重要目标,是通过解放思想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一要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举办干部专题研讨班,对干部开展集中轮训,加强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三个自信”,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二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多次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必修课,发挥正反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三要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认真学习党章这一党内的根本大法,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和宗旨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等作风,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要求,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4.2 严格选人用人,夯实组织保障

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选人用人来实现的。党的领导要通过党管干部来实现和加强。选人用人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和基础。一要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破解“唯分、唯票、唯年龄、唯GDP”问题。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新时期的好干部标准,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要重点管好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从严管理领导干部,才能使整个干部队伍受到教育、有所警醒、实现监督。只有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聚焦于“关键少数”,才能严到底、严到位、严到要害处。领导干部素质过硬,才能把好方向、管好干部、带好队伍,带动党风政风民风根本好转。三要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最终贯彻执行,关系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落实,直接影响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发挥。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4.3 垂范严肃党风,巩固执政基础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3]一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12年12月4日,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切入口,是端正党风、整饬政风的动员令。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拉开了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的大幕,在全党全社会掀起了狠抓作风建设的新高潮。中央领导同志带头示范,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跟进。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作风建设的代名词。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确保在作风建设上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二要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内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四风”得到有效遏制,一大批多年积累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深挖存在问题,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落到实处。三要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和行为准则。在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要贯彻从严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上率下,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专题党课、专题研讨、查摆整改,不断巩固和拓展作风建设的成果。

4.4 严明党规党纪,铁腕反腐零容忍

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格执纪。习近平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严明纪律。”[3]一要把党章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就是夯实思想基础,就是牢固信念防线,就是点亮指路明灯。要在全党上下树立起党章的权威,用党章凝聚人心,用党规党纪汇聚力量。唤醒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二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要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破法始于破纪。要用纪律这把“尺子”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发现线索及时追踪,有了反映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有病就要及时治,切实维护党的纪律。要适应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切实转变政绩观,在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环节,都要以纪律为尺子。三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方面要狠打“老虎”,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另一方面要勤拍“苍蝇”,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彰显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4.5 严肃监督机制,扎紧制度笼子

制度治党乃党建之道。作为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没有制度,管党治党就无从谈起。一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贯彻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依据党内法规制度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管党治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要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改革。要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实施方案,从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基层组织建设等制度方面,统筹推进,提出具体改革任务,为党的建设提供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三要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是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有弹性的橡皮筋,可以随意揉捏。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才能让制度真正能够落地生根、发挥效力,才能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杨春艳]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15)04-0086-05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问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