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色纺休闲面料精准设计及集成加工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为色织行业节能减排、低碳生产开辟崭新途径

2015-04-09 12:10翔摄
纺织报告 2015年1期
关键词:原液着色面料

文/本刊记者 王 翔摄 /陈 莉 林 辰 研 祥

2014年12月23日,“多元色纺休闲面料精准设计及集成加工技术”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江苏南通组织的、由姚穆院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同时认定其加工技术具有广泛适用性,为原液着色与染色纤维的推广应用以及色织行业节能减排、低碳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整个色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多元色纺休闲面料精准设计及集成加工技术”由南通东帝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大学和江南大学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已申请两项发明专利。项目运用多元色彩空间混合原理,通过多元色纤维的混纤、混并、混织和后整理的技术集成,采用原液着色纤维和色织加工工艺,生产出色彩丰富、风格独特的低支高密休闲色织面料,实现了产品的高质与高值化。在项目实施中,采用自主研发的设计系统,完成了从纱线、面料到服装生产全流程的模拟和仿真设计,实现了生产加工过程的精准化与快速反应。

南通东帝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葛荣徳告诉记者,这一新技术主要采用棉型纤维,运用棉纺生产设备、工艺条件,针对有色纤维颜色偏少、较暗的现状,使用部分有色纤维和染色纤维,在精准、快速、低成本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增加可用色纱的颜色品种,生产具有毛型风格的色织面料,实现面料的表面绒面短、密、匀,身骨达到柔、垂、挺的要求。“我们利用多元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采用混纺技术,通过有色纤维比例的调整,增加颜色组合;采用混并技术,通过多个单元的色纱混并,提升色彩效果;通过混色纱与有色纱相互交织,变化出多种织物色彩,从而实现了原液着色纤维产品色彩的丰富化”。葛荣徳介绍,项目研发内容包括原液着色纤维毛型面料设计与生产的快速反应系统、多元原液着色纤维空间混合色纺技术、粗支高密毛型面料的织造技术、多元毛型色织面料短密匀绒面后整理技术。

参加鉴定的专家在认真查看东帝纺织用多元色纺休闲面料制作的服装后,十分高兴,表示这是“典型的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做法”,特别是利用部分有色纤维通过混纺、混并、混织工艺实现多彩棉混纺毛型织物的生产,以及自主研发设计软件,仿真出纱线、织物、服装的实际效果,从而缩短设计周期、实现产品的快速生产,是两大“亮眼”的创新。用这种技术设计生产的面料附加值较高,达到了中高档水准,适用于中高端品牌的时尚、休闲正装,商务、休闲类西装、裤子、风衣、衬衫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表示,这是一项清洁化生产的项目,对节能环保有着积极的贡献。混色搭配、织造及粗支休闲面料的风格呈现非常新颖,自主研发的软件实现了“一个创意+软件支撑”的创新,项目的实施顺应了原液着色纤维扩大应用的要求、纺织产品升级换代的要求和纺织行业低碳环保的要求。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加大“多元色纺休闲面料精准设计及集成加工技术”产业化力度,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原液着色面料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应用前景广阔的原液着色纤维
2020春夏原液着色纤维色彩流行趋势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超细、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实现量产
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项目“年审”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