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2015-04-10 08:43季东何永民丁飞
企业导报 2015年5期

季东++何永民++丁飞

摘 要:内部控制是国家为强化监督体系建设,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约束机制的最重要环节。提升内部控制力度有助于推进单位计划目标实现的进程,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应重点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单位内部控制的特质,指出了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举措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1断深化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正因为如此,强化其内部控制就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内部控制是国家为强化监督体系建设,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的最重要环节。是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单位运营效率,确保各方面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作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有助于推进单位计划目标实现的进程,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因此,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缺失并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受各种既得利益的驱使,再加之各类经济活动透明度差,且法制不健全,促生了信息失真等乱象的滋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贪腐案件曾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法律意识淡漠,个人修养不够,素质低等原因,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现存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进行修改使其日臻完善。

(二)施行内部控制制度,能规避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源于财政拨款,须对其进行妥善管理,杜绝非法占用和挪用的现象发生。所以,必须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能够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有序进行,规范各类资金收支行为,杜绝财务工作的随意性,尽量避免因工作失误而造成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在源头上遏制贪腐、随意挪用公款等不法行为的滋生,为依法理财在制度上夯实基础,督促政府部门依法理财工作得以顺利施行。

(三)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业务处室的工作流程,保证会计信息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能有效地杜绝单位内部人员弄虚作假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进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性。同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有效保护财务资产的安全完整,杜绝浪费、盗窃等违法行为,科学有效内部控制能够规范单位的财务收支,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这也是实现依法理财的基本前提[1]。

(四)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客观

必然有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项公益事业高歌猛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公益事业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创收也不断增长,风险也随之增大。与企业相比,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去规范相关的经济实践活动,以期减低风险,提高效率,保证单位各项经济计划目标的实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质

(一)内部控制覆盖面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科研项目及项目资金、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等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有许多下属单位,其自身和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都隶属内部控制的范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是比照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立的,其易忽略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常性财务活动的强化管理。而企业的内部控制所关注的则是与产供销密切相关的经济业务,其内部控制的内涵则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相对要容易一些。

(二)财务核算体系庞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的目标是各类非营利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核算体系的种类及涉及的内容较庞杂。行政事业单位常常有很多经营类别不同的下属经济实体[2],如科研和服务型的经济实体,其财务核算内容也囊括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范畴之内。

(三)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略有不同。在企业内部,实施内部控制所关注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攫取超额利润。而与企业完全不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盈利性的,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各类优质服务,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所以,二者在内部控制的侧重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不受重视。在企业,若内部控制失控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所以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视,操控的力度较大。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盈利性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其所追求的是社会影响力的多寡,因此,相对于内部控制而言认知和重视的程度自然较低。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具体来说,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一)充分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内部控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是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地强化内部目标管理,对外不断满足各类需求的新形势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当前,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理念、方法已逐步得到各界的认同,这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创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它可以根据其所处行业和竞争状况来制定管理模式和控制措施,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盈利性的、是履行政府职能和为整个社会提供优质公益服务的,其业务开展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在管理体制及控制方法上都有别于企业,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应充分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特质,适度地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措施。

(二)充分践行现行的财政法律、法规。伴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已拥有包括财会制度、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方面的创新制度规定,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们毕竟是分散在不同的行业,针对的是不同业务对象,目前还没有链接成一个能够相互衔制、完整的制度体系,没有充分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全面监控的的需求。所以,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脱离现行的财政相关制度规定,只有将这些制度规定做进一步的梳理、理解和吸收,同时整合到内部控制制度中才能更好地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三)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的主线和侧重点。行政事业单位是以履行政府职能、非盈利和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基本特征,其涉及的业务范围与其特定职能息息相关,如行政单位有财政、环保、计划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有教育、体育、文化等公益部门,这些单位职能差异性很大,很难对所有的业务事项控制并进行统一的规定,要从中提炼出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共性的东西加以规范,形成一条主线并通过其起到统领作用。纵观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处理过程,我们清晰地看到,财会工作始终贯穿于各项业务的始终。所以,要构建完善、有效地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体系,须以财务会计为主线,强化内部管理,才能保障各项制度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控机制。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其组织框架内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要有别于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机构,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重心是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要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抽检,检查内部控制是否依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求执行,自检报告是否如实反映内部控制现状,对于在检查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单位管理层是否采取的完善的措施应对等。依据抽查结果形成的自检报告,要及时上报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部门领导,针对检查中出现的缺失,要依据相关规定及时予以解决。四是利用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规范和监督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强化外部监督作用的同时针对其提出的检察意见和建议,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加快风险管理建设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参与经营活动的几率逐渐增加,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大,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临。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密切关注参与经营活动而带来的潜在风险,不断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小环境与外部市场运营的大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经济活动做到事前的预评估,做好前期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内外上市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逐步建立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同时通过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对比分析,勾画出财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要及时调整控制举措,将财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化解在萌芽中。因此,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依据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内部控制进行动态调整,藉此来完善机制,进而推动控制创新,争取内部控制与单位发展同步,与时代发展合拍。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沟通制度。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控制,构建与行业管理相匹配的网络信息系统,加快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有效融合。完善内部报告系统建设,准确、及时地征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联的信息,并将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与反馈。将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单位管理的各个领域,消减人为操控因素,保证各类信息的安全,同时还要强化财务软件的控制程序,优化财务核算系统。对于在信息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加以解决,真正做到政令下传无阻,下情上传畅通、内外结合的协同效应。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合理有效的运行。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增强领导层及全员内控意识,将责任逐级落实到岗位、个人,提升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断完善各部门的预算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工作不断发展,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元玲.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23):99-100.

[2] 梁步腾.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11)上:70-71.(社科版),2014,(02):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