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海关监管机制改革

2015-04-10 09:15刘宁
企业导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监管机制协同发展一体化

刘宁

摘 要: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突变,京津冀作为中国北方机构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被我国定为重大国家战略。海关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通过“一个中心 四个平台”的作业架构,沿着京津冀海关业务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协同发展;监管机制;改革

京津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沧州、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和石家庄,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5 亿人。其地缘相接,历史渊源深厚,能够实现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城市群。虽然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各城市之间联系松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差异悬殊,但若借鉴两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打破“ 一亩三分地”思维,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必将使本地区经济实力得到提高,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京津“双城记”的概念。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2014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就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出七点要求,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定位。同时,要求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大国家战略,通过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监督管理方面,实现三地海关间的一体化作业,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建立监管更加严密、通关更加高效、服务更加到位的海关监管服务机制和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从而为京津“双城记”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京津冀地区贸易现状

近些年来,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活力持续增强,2013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6125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7%。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在北京和天津海关之间已于2014年7 月1 日正式推行。数据显示,2014年7月1 日以来,已经有超过10万票进出口报关单,按照通关一体化方式进行运作。加之该地区拥有环渤海区域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拥有国际大型航空港、中国民用航空辐射中心的首都机场,拥有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的秦皇岛港,还拥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各种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通关效率和京津冀区域物流速度的提升,对于发挥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二、京津冀海关业务一体化的改革进程

在明确了 “京津冀海关业务一体化”的改革方向后,我国于2014年5月由海关总署正式对外发布《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为较好的履行海关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职责,充分发挥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海关的监管优势,增强监管合力,执法统一,通过构建区域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通过海关信息化手段共同构建一体化通关作业的基本架构,建立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模式,明确各相关作业环节。不能一关一个样,让企业无所适从,让企业在办理海关事务时,真正感受到“三关如一关”。同时,涉及海关法制建设、税收征管、打击走私等9个方面的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保障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可以顺畅进行。要“以京津‘双城记为突破口,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随即将京津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的范围,扩大到石家庄关区。

作为第一批实验者,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肩负重任,不仅要解决通关一体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可复制、可推广。作为先行者,在没有任何原则、框架可循的情况下,固有的海关现行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早已被熟知,而通关一体化改革则要求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机制创新来实现。就是需要京津冀地区的海关,摒弃“各自为政”的思想观念,主动融入发展改革大局。将曾经各自独立的业务,进行深度的沟通和融合。这项改革涉及全部海关业务领域,业务职能部门、主要业务现场和后勤保障部门等等。

三、“一中心、四平台”的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架构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的主要作业框架是通过建立“一个中心”,即:区域通关中心。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海关通过机制创新,将原先各自独立的通关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联动的通关中心; “四个平台”包括:一是统一申报平台,京津两地企业在获取舱单信息后,通过京津海关的电子口岸,可以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或货物进出境地自主选择申报口岸向海关提交报关信息,开放两地代理报关企业异地报关授权,打破异地申报限制,实现“一地注册、多地报关”;二是统一风险防控平台,京津两关按照统一的风险参数和布控指令对京津口岸申报及进出境的企业、商品等进行风险甄别,实现同一企业同一商品统一风险防控;三是统一专业审单平台,京津海关按照各自监管优势进行分工,开展更加专业化的审单作业,如北京海关负责审核航空器、电气仪器等商品,天津海关专审车辆、矿产品等;四是统一的现场作业平台,实现指令互认,明确一体化报关单货物原则上在口岸海关实施查验,统一卡口核放标准。

四、关于京津冀海关业务一体化模式的设想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使跨区域通关更加便捷, 京津冀三地企业除需要查验的货物要在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外,可自主选择申报的海关,可实现跨关区的放行;惠及企业范围更广泛,京津冀地区企业都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并放开了企业类别的限制,腹地地区企业在京津冀口岸通关,也同样适用一体化通关模式;同时,一体化改革将使企业进出口物流更顺畅,海关服务也将更加到位。

比如石家庄企业在首都机场通关的货物,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企业可以直接向石家庄海关申报货物进口,而不必再到北京向首都机场海关申报;石家庄海关可以直接对货物进行放行处理,首都机场海关则根据石家庄海关的放行指令放行货物。货物放行后,企业可以直接将货物运输到厂,不必再通过地面航班的运输形式周转至石家庄机场后,再运输到厂。一体化模式下,石家庄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将大大减少,同时也节约了大笔费用。

结语:通关一体化改革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表面上看,企业受益最多,但其深远影响不止于此。改革将释放国内各区域发展潜力,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地快速跟进。逐渐改变内地沿江各省份的货物成本,使其能通过低成本水运快速走向世界,逐步拉近相关区域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综上所述,京津冀海关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充分利用自身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对京津冀区域内,乃至更广域范围内的管理资源加以整合,简化海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提高进出监管效率,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荣,北美大都市区改革 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启示[J]. 理论探索, 2014, (4): 80-82

[2]王琳琳, 刘, 畅. 解读京津冀海关一体化[J]. 科技研究, 2014, (17): 524-524

[3] 孙久文, 邓慧慧, 叶振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2): 55-60

[4] 芦玉敏,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唐山海关的作用分析[J] . 电子制作2014, (21) :274-275

猜你喜欢
监管机制协同发展一体化
大数据时代涪陵政府采购监管机制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