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5-04-10 10:23杜薇高琳琳刘岩单超
企业导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人才培养

杜薇++高琳琳++刘岩++单超

摘 要:本文针对影响当代文科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制约因素,从高等学校教育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科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养文科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观念;人才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人才不应只遵循旧的学术符号,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新趋势,积极发现新规律,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善于创造性思维,有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而培养创新精神是需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前提的,它不仅包括智力因素——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还包括非智力因素——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念、信心、勇气和智慧。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历史课题。

一、高等学校文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战略发展计划,政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以及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加大投入,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等机构相继出现,可见其对创新能力的重视。

政府和高校为了测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和改进。第一,等级评价法。中国人社部制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考试成绩划分为基础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这种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不够细化。根本无法真实反映职业人员实际的创新能力水平。二是二项判别法。即把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成智力和非智力两类,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定。这种方法没有完全考虑到创新能力的诸多内部要素的影响,其结果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创新水平。三是模糊评定法。即从实际出发,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评定,从创新组成的各要素出发,对大学生创新素质进行客观的系统评价。总体来说,现阶段对于国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高等学校在培养文科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讲授、轻培养。目前,在大学教育中,尤其是在文科领域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障碍之一就是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惯性。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希望学生具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宽厚知识基础,却很少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有可能会添加一些新的知识和内容,却极少有更新或淘汰旧知识的勇气,以致文科类大学生的培养始终偏重于知识传授,而非创新精神的培养。(2)重继承、轻批判。我国文化传统中重继承、轻批判的治学思想也是阻碍文科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之一。科学创新不仅是对前人知识的继承,还包含对前人知识予以批判基础上的另辟蹊径。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任何带有批判色彩的继承,都会被冠以“离经叛道”恶名的风险,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是照本宣科,重在诠释、演绎经典性的理论,学生的学习方式仍是重知识记忆、应试考试、标准答案。(3)重经典、轻实践。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还未能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文科类大学生来说,阻碍素质教育推进的因素是文科治学中重书本经典、轻社会实践的倾向。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只停留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或停留在坐而论道式的玄学思考中,缺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三、完善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适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它不是教育现实,而是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因此,它们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持有者对教育的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要真正使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就必须对传统教育中被淘汰的部分进行摒弃和更新,对旧有的教育理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同时,吸收本土的、外来的养料,才能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素养、经验能力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不断推行教育理念改革,培养实践能力,从而挖掘创新潜质。(2)调整教学模式,提倡探究式教学。强调创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则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代表。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领悟、深入体会,从而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并没有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学习。这种模式更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突出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它探究式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更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提高了创新能力。(3)营造创新环境,深入个性化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已经成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高等教育应该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已经成为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整个过程就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是观众。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性也无法被调动起来,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在创新教育的理念定位下,大学校园是一个学术氛围浓郁的环境,这里思想可以自由碰撞,擦出奇妙的火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和选择权,不断推进个性化教学,给学生的个性以足够的展现空间。(4)重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味着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高校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当然,这来源于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还是学校教育方面。从小学阶段,理论就占据了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学校教育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认知和知识的识记上,这样培养出很多纸上谈兵的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对于这种现象,方法之一就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理解,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面向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校作为科技兴国的生力军,在培养文科类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时代和社会赋予的使命。为完成这一重任,应该抓住机遇,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以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形式下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9).

[2] 王红伟.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构成因素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人才培养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