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目标指向及指标体系探究

2015-04-10 02:09
探索 2015年2期
关键词:比重指标体系指标

张 莉

(1.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2.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永川 402160)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愿景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和文化符号。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圆梦路径,皆有一种对民族实践行动的明确指引。树立对中国梦的信念,将中国梦具体化为可感的评价指标,以评价每一阶段实现状况,适时调整应对策略,至为重要。

1 中国梦目标指向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84

1.1 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1979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社会,“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今天,小康社会意指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70。经济上,持续健康发展;政治上,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权得到切实保障;公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丰富,文化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教育就业率明显提高,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初步形成。它从民生愿望中来,直接回应民众诉求,需要心无旁骛,全面实现!

1.2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冲刺

十八大在强调现代化时未再提“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对自我身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再认识与定位。现代化没有定论,我们探求的是适合自己、也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现代化。它意味着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发达的生产力;意味着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全面改造优化;意味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取向形成;意味着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用一百年时间要完成西方三百年的现代化任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可能有西方的历时性矛盾压缩成为中国的共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现代化面临更严峻的世界性挑战,尤需民众坚定执着、团结奋斗,以实现现代化!

1.3 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与恒久

有学者将“复兴”解读为恢复汉唐鼎盛,西方有学者解读为霸权梦、扩张梦。但“复兴”不是恢复,而是传统的弘扬、发展、繁荣、完善。中国梦更非霸权梦、军国梦。“如果国界按军事利益来决定,那么这种要求就会没完没了……这种国界永远也无法最终地和公允地划定,因为每一次总是战胜者强迫战败者接受自己的条件,从而播下新战争的种子。”[2]25“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它用来压迫其他民族的力量,最后总是要反过来反对它自己的。”[2]242中国善于洞悉真理,执著求索、和平发展。罗素赞曰:“中国人不像白人那样喜欢虐待其他人种……中国人天生宽容而友爱、以礼待人,希望别人也投挑报李”[3]153-154;“我们的繁盛以及我们努力为自己攫取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依靠侵略弱国而得来的,而中国……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生存的”[3]3-4;“中国……不会对外国造成威胁”[3]15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富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要强起来,民族复兴是要兴旺起来、推动世界和平繁荣。

2 中国梦指标体系的历史由来及方法原则

中国梦是基于历史与现实,以未来发展制高点为纵横参照的理想目标。中国梦指标体系是动态、发展、全面反映中国梦实现程度的复合体系。

2.1 中国梦指标体系的历史由来

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指标体系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体系的综合与发展。

1991年,国家统计局设计小康社会监测指标,有以下基本内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农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城市人均拥有铺路面积、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恩格尔系数、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教育娱乐支出比重、电视普及率、森林覆盖率、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21世纪初,中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但社会分化、环境恶化、腐败泛滥、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弱化、道德精神下滑。国家统计局适时调整小康指标体系,有以下基本内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的居住质量指数、农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后者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出口额占GDP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人均GDP、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企业占总资产贡献率、城镇实际失业率、R&D经费占GDP的比重、预算内人均教育经费、万人专利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6岁以上人口比重、万人医生数、平均预期寿命、城乡平均恩格尔系数、人均生活用电量、百户拥有电话数、城镇百户拥有电脑数、工业三废处理率、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万人刑事案件立案率、万人治安案件发生率、万人拥有律师数、万人交通事故死亡数。2004年国务院相关机构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学者们也纷纷研究此问题。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体系也在酝酿生成。2000年,广东提出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规模、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高度化、经济外向度、自然资源承载力、人口控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平化、生活高质化、知识化、万人科技人员数、研发机构个数、万人研发人员数、万人科学家工程师数、研发经费占DGP比重、专利申请量、SCI、EI、ISTP收录论文数、信息化、网络化、科技进步贡献率、民主化、法制化、市场化等。2001年,上海提出其现代化指标体系为:DGP、DGP占本国比重、人均DG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国内投资率、个人消费占DGP比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末银行贷款余额、保险保费总额、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数、本市上市公司市值总额、研发投入总额、每10万人申请专利数、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等等。

小康社会评价体系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探寻。小康社会以人的安居乐业为重点,现代化评价体系侧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的现代化发展。两者逐渐合流,中国梦诞生。中国梦是一个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位一体,将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民族复兴贯通的民族共同理想。中国梦评价体系是综合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指标,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人本、综合、动态的指标体系。

2.2 设立中国梦指标体系的思想方法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实现与否的根本标准。将中国梦基本内涵与“两个一百年”目标具体分解,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以赢得国际竞争、满足人民期待、符合发展实际为基本前提。根据这一基本前提,对中国梦的评价,必须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实现中国梦确定的目标指向是否满足国际竞争、人民期待与国内发展实际的要求;二是实现中国梦确定的发展战略、行动路径与实际发展方向是否满足目标指向的要求;三是实现中国梦的实际发展水平、发展程度与发展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要求。三个“满足度”的辩证关系是:第一个“满足度”主要考察推动实现中国梦“应该做什么”,即推动中国梦的行动方向是否正确,通过评价行动方向是否有偏离从而进行反馈和控制;第二个“满足度”主要考察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即推动中国梦实现的“路径”是否得当,通过评价对路径是否可行进行反馈和控制;第三个“满足度”主要考察推动实现中国梦的“效果怎样”,即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目标是否达到的问题。“三个满足度”越高,说明中国梦实现状况越好。

2.3 设立中国梦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2.3.1 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对中国梦的评价,既涉及硬实力,也涉及软实力问题。对硬实力评价,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科技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可量化评价。对软实力的评价,则更多需要采用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如对劳动奋斗的成就感、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对民族的自信心等。指标尽管主观,但具有可感性。对评价指标来说,只有建立起一种把计量与所描述图景联结起来的逻辑关联才有意义,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3.2 坚持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相结合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富强梦,也是民族的振兴梦,更是人民的幸福梦。中国梦的实现,既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也关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以及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对中国梦的评价,既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微观问题;既要从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层面进行宏观评价,也要从文化社会制度层面进行中观层次评价,还要从人民生活层面进行微观评价;既要站在国家、民族角度从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也要站在社会角度从中观层面进行中层设计,尤其是要站在人民角度从微观层面进行底层设计。

2.3.3 坚持科学性评价与系统性评价相结合

对中国梦的评价,不能仅凭主观进行想当然的评价,必须运用科学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对有关定性指标进行科学的量化处理,对指标体系进行科学选择,对评价模型进行科学构建,使整个评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时,不能只从自身出发设计评价指标,必须将中国梦所处的国内环境与复杂的国际环境结合起来,既要考虑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国防安全,还要考虑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与生态良好,从系统角度研究中国梦实现的评价指标,实现科学性与系统性有机结合。

2.3.4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今天中国处在近代以来“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时代。但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逐步达到的过程。因此,对中国梦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对其实现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价,还要对目标指向是否正确、路径设计是否得当等实现中国梦的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价。若以本世纪为节点,可把中国梦的实现分为2020年、2050年、2099年三个关键点进行评价,清晰描绘中国梦实现过程的行动轨迹,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反馈,适时调整策略。

2.4 中国梦指标体系的评价维度

根据“三个满足度”思想方法和“四个结合”评价原则,中国梦的评价可从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其一,目标维度的评价。对目标指向的设计情况进行评价,从“第一个满足度”出发,考察设计的目标指向是否满足赢得国际竞争、满足人民期待、符合发展实际的要求,主要考察是否制定出符合“第一个满足度”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的具体目标指向,是否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与战略举措引领中国梦的实现,是否有可行的路径与完善的机制保障中国梦的实现。其二,过程维度的评价。对实际发展的阶段性状态进行评价,从“第二个满足度”出发,考察发展战略、行动路径与实际发展态势是否满足目标指向的要求,主要考察在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中都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行动路径是否恰当、是否需要修正,阶段性目标是否实现、实际发展态势是否与目标指向一致等。过程维度评价是一种状态评价。其三,结果维度的评价。对实际发展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从“第三个满足度”出发,考察实际的发展水平、发展程度与发展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要求,肯定成绩、发现差距。

3 中国梦指标体系设计

将中国梦基本内涵与“两个一百年”目标具体分解,中国梦指标体系主要体现为在不同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评价体系。

3.1 中国梦的经济政治指标

中国梦“国家富强”首先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上。它是支撑中国梦的基石。

3.1.1 国家经济繁荣

(1)人均GDP。这是国际公认最能综合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同时,该指标所体现的是以地理意义上国家(或单独关税区)为基础的、不区分企业资本国民属性的指标,对它既要重视,又不能盲目崇拜。(2)城镇人口比重。它是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集中反映,不仅影响工业化进程,也影响城乡全面统筹。(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通常,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产业结构越高级,经济发展越繁荣。但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同时,不能导致农业和采掘业萎缩、加工制造业缓慢发展,也不能转移海外而致产业空洞化。(4)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是一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是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必经路径,是体现劳动生产率之关键指标。(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国消费将进入消费转型与结构升级新时期,要求改善宏观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社会发展投入,良性促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万元GDP综合能耗。将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折算成标准煤的用量,反映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2 国家政治昌明

(1)社会群体性事件爆发数。社会群体性事件是一种严重破坏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表达方式。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实现国家繁荣的道路,没有政治稳定有序,就不可能有生产力持续发展、人民福祉。这是一个逆向的综合性指标。(2)权威机构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它间接体现社会对政府职能、成绩、效能的满意度。将之常态化、机制化,有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治民主昌明。(3)基层选举自主投票率。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15。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512。要从民主程序的创设做起,促进基层自主投票选举。(4)公民献计政府被采纳数。直接民主、间接的代议制民主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中国强调协商互动式民主。

3.1.3 国家科技发达

(1)科技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这一比重,这是保证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基础。(2)百万人中研究和技术人员比重。提高这一比重,同样是科技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基础。(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们用它衡量中国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既体现为劳动生产率、能源消耗、制造业增加值、生活质量与水平、环境与生态改善,也可体现为农业增加值增长率、耕地产出增长率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等,是用专业方法计算的综合性指标。(4)青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度。这一指标是决定若干年后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来源、中国科技发达的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应该引起重视。

3.1.4 国家国防力量强大

(1)国防经费占GDP比重。这个指标并非越高越好,而要适度。21世纪以来,发达与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性大国都立足国家战略全局,深化军事变革,争取国际战略格局的有利态势。中国军队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下局部战争的“防御性国防”要求不适应。要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1]32。(2)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国防是否强大、是否实现现代化,这不是单靠武器装备就能实现的,而关键在人的现代化,尤其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决定“人-机”结合的巨大威力。(3)军民团结程度。国家是否真正安全,还要看军民团结程度,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1]543。

3.2 中国梦的文化社会指标

3.2.1 人民物质富裕

(1)人均可支配收入。它是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2)家庭储蓄率。(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它反映城乡人民的居住水平,是人民幸福的基础。(4)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农村地广人稀,评价方法不同。(5)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保障体系是衡量中国梦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基本养老保险的应享受范围是全体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应享受范围是全体居民。(6)人均预期寿命。它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整个社会的卫生发展水平。就个体而言,寿命长短未必与生活质量高低成正比;但就整体而言,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社会卫生发展水平是人的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

3.2.2 人民精神富有

(1)文教费用占GDP比重。教育经费投入不论对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还是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充实都有着基础性意义。(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它反映当前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准、未来社会发展潜力。(3)互联网入户率。它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信息化程度、精神生活丰富程度。(4)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它体现国家对文化教育的基础投入、为民众自动汲取文化知识创造的可能性条件。(5)爱心捐款占GDP比重。它体现公民思想道德境界、生活富裕度、精神充实度。中国官方统计社会捐赠量所占GDP比例很低,但大量未通过慈善机构的隐性捐赠,解决了一些修建道路桥梁、宗祠寺庙教堂等实际问题。(6)对劳动奋斗的成就感。它体现公民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7)幸福指数。它是反映民众主观幸福体验的核心指标,是社会和谐、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

3.2.3 民族凝聚力

(1)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这不是民族主义。全球化已然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客观事实。一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强势文化以非对等、非平衡的信息流动对后发国家弱势文化进行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深入开展,各民族文化总是努力使本民族特质性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实现共存。(2)对民族的自信心。它表征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3)文化产业出口总值占GDP比重。它体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4)外籍人入境人数。它揭示中国梦软实力。中国发展,消除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部分误解和偏见。但是中国还要继续“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外籍人士入境中国从事合法经济文化交流。

3.3 中国梦的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是支撑人类生命系统的整个自然系统的总称。中国梦不仅是当代人的梦想,也寄托着后代子孙的梦想。

3.3.1 尊重自然

(1)生物种类丰富度。它主要体现为动植物丰富度指数。这是一个综合反映空气、水、土质、气候适宜度的可量化的指标,间接反映人对大自然的尊重敬畏程度。(2)森林覆盖达标率。它体现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已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与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4)环境质量指数。它反映大气良好天数、集中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噪声达标率的总体情况。

3.3.2 顺应自然

(1)生态农业实施面积率。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稳定高效、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体系。它可尽可能保证生态自然并生产出需要的产品,保持乡村特有的怡人景观。(2)工业循环经济普及率。要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直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变为“资源——产品——二次资源”环型经济发展模式,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环节的原料,资源循环,不仅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而且把资源消耗、能源节约和生态环保连带做起来。(3)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率。绿色生活方式,要求物质上崇尚适度消费观念,把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作为消费标准;引导绿色产品购买消费;倡导绿色消费行为,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中尽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自觉抵制消费破坏环境的产品;消费后,处理要循环环保。

3.3.3 保护自然

(1)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这是长期有效稳定地维持生态投资、遏制生态恶化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2)环境治理指数。即采用加权综合计算的反映城市废气、废水、废物污染治理效果的指标。它包括: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治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三项。(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无害化处理以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被污染物进行适当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和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消费领域,确保人类健康、动植物和微生物安全。走过工业化时期建设与破坏并存的年代,我们要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1]507,“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15。

3.4 中国梦指标体系建构与运用

3.4.1 中国梦指标体系建构

中国梦评价体系可分三个层级:一级指标为经济政治指标、文化社会指标、生态环境指标。二级指标为(经济政治中的)经济繁荣指标、政治昌明指标、科技发达指标、国防强大指标;(文化社会中的)人民物质富裕评价指标、人民精神富有评价指标、民族凝聚力评价指标;(生态环境中的)尊重自然评价指标、顺应自然评价指标、保护自然评价指标。三级指标共44个指标。可见下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阶段性标准值当期实现值 实现度 得分人均GDP 0.0262城镇人口比重经济繁荣(0.1796)0.033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0254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0.0304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0.0393万元GDP综合能耗0.0247社会群体性事件爆发数政治(0.4596)政治昌明(0.1238)0.0316权威机构对政府绩效的评估0.0399基层选举自主投票率0.0240公民献计政府被采纳数0.0283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科技发达(0.1008)0.0237百万人中研究和技术人员比重0.02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0.0304年轻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度0.0227国防经费占GDP比重国防强大(0.0554)0.0277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0.0124军民团结程度0.0153人均可支配收入0.0185家庭储蓄率人民物质富裕(0.0626)0.0060人均住房使用面积0.0122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0.0031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0.0178人均预期寿命0.0050文教费用占GDP比重文化社会(0.3210)0.026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0.0256互联网入户率人民精神富有(0.1702)0.0109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0.0049爱心捐款占GDP比重0.0172对劳动奋斗的成就感0.0386幸福指数0.0463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民族凝聚力(0.0882)0.0312对民族的自信心0.0245文化产业出口总值占GDP比重0.0141外籍人入境人数0.0184

续表

3.4.2 中国梦指标体系运用

上述指标数据多数能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取,或进入政府统计制度内采集。而其他监测指标,可由专门机构定期以全国为参照进行抽样调查。定性指标则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

3.4.2.1中国梦指标类别

第一,中国梦评价指标与实现水平呈正相关,确定指标下限,数值越高,实现越好。第二,中国梦评价指标与实现水平呈负相关,确定指标上限,数值越低,说明实现越好。第三,中国梦评价指标与中国梦实现水平呈倒U型曲线,须确定指标上下限。先是指标数值越高,实现越好,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指标数值越高反而影响中国梦实现。如,人均道路拥有面积,低于下限意味着城市道路不能满足需要,高于上限则意味着资源浪费。

3.4.2.2指标阶段性标准值确定

这是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两个一百年”目标历时长、跨度大,2020年与2050年差异甚大。如何设计评价指标的阶段性标准值?若有国家的、国际的或经过研究确定的当期标准值,可直接使用;若没有,为满足评价需要,就要根据一定原则确定标准值:可参考国外具有良好水平的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还可根据国内城市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也可依据现有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制定较为科学的标准值。

3.4.2.3指标权重确定

这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与效用。传统方式多是依据主观经验进行。由于主观限制,直接同时分析判断多个指标的权重不但困难且不客观。为了比较科学地确定权重,可以综合运用DELPHI法(专家调查法)和AHP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集中专家经验和意见,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或直接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在不断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提出的适于比较复杂,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能够比较科学地确定指标权重。随着中国梦逐步推进,指标权重应是动态的。

根据每一阶段的“当期实现值”和“阶段性标准值”计算实现程度,根据实现程度与权重的乘积,计算出每一指标当期得分,将每一指标当期得分相加,可得出总分。用分数说明一定历史阶段中国梦总体实现程度,可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罗素.中国问题[M].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4]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比重指标体系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