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人英雄庞大固埃看拉伯雷《巨人传》中的巨人意识

2015-04-10 05:27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504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巨人主义

张 岩(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504)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造就巨人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1]拉伯雷的《巨人传》则很好地传达出了巨人时代的巨人精神与巨人意识。作品中塑造的巨人形象庞大固埃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巨人英雄,而“庞大固埃主义”则是巨人时代巨人精神与巨人意识的象征性表述。

一、庞大固埃:巨人时代的巨人英雄

庞大固埃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弗拉索夫·拉伯雷(1494-155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巨人传》中的巨人英雄,拉伯雷历经30年倾其毕生之精力创作了这部当时杰出的长篇小说。《巨人传》的原名是《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作品由五部组成,叙述了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父子两位巨人乌托邦国王的故事:第一部是《庞大固埃的父亲;巨人卡冈都亚骇人听闻的传记》,写卡冈都亚的出生、接受教育、以及在约翰修士的协助下打败侵略者的过程,并为约翰修士修建了德廉美修道院;第二部名为《渴人国国王庞大固埃传;还其本来面目并附惊人英勇事迹》,写卡冈都亚的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以及他与巴汝奇的友谊;第三部写庞大固埃与巴汝奇向全欧的各种专家请教巴汝奇要不要结婚的问题;第四部和第五部,描述庞大固埃在巴汝奇和约翰修士的陪同下,远渡重洋寻访神瓶上答案的一番经历。

关于巨人的传说古已有之,在中世纪尤为流行。《巨人传》直接来源于1532年里昂出版的一本民间故事《巨人卡冈都亚传奇》,写的是巫师梅兰用巫术创造一家巨人的传奇故事,拉伯雷于1531年底到里昂行医,读了这个民间故事后深受启发,于是开始构思并撰写成这部作品。

《巨人传》以夸张的手法塑造了身躯巨大的力量英雄,赞美了人的力量与信心。故事开篇就讲乌托邦国国王格朗古杰的妻子从耳朵里生出一个孩子,取名卡冈都亚,身躯巨大无比。他每天要吃17,093头奶牛的奶,一件紧身上装要用白缎813奥纳(每英纳折合1.88米),狗皮1509张半,仅做裤子就用万米多长的布;他力大无比,一只手能举起万公担的哑铃;而且喜欢大吃大喝大笑大闹,聪颖过人,4岁能诗。卡冈都亚的儿子庞大固埃生下来时比父亲还要大上几倍,战场上一人能抵挡三百个巨人,所向无敌;半节舌头就能为百万应征作战的人挡住风雨。这些巨人形象令我们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巨人英雄们不仅形体巨大,力量无比,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充沛的生命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知识英雄或曰文化英雄。

与赫拉克勒斯与生俱来的力气和智慧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英雄往往都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无穷的智慧。拉伯雷所强调的是,这些知识和智慧的取得是接受后天人文主义教育的结果。格朗古杰给儿子请来的诡辩大师墨守院哲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让卡冈都亚接受了50年的经院教育,虽然经文能倒背如流,但越学越蠢,变得呆头呆脑,疯疯傻傻,“除了一心想着厨房,说话时连个死驴的屁也放不出来”。正是“该死的饶舌鬼,用一堆废话扼杀了思想”。于是,父亲赶紧改换了教师,采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学习,有读书,有讨论,有运动,有实验,有音乐。具有人文主义视野的老师也注意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比如,他其至建议用纸牌作为学习计算的工具,吃饭的时候结合讲动植物,使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与其说是一个学生在学习,毋宁说是一个国王在消遣。”结果卡冈都亚百艺皆通,又恢复了原来的活泼性格。当儿子庞大固埃接受教育时,卡冈都亚让他去巴黎求学,在给儿子庞大固埃的书信中,不仅教导他“无知是一种耻辱”,要做“全知全能”的人,而且还提出了一个宏大的学习范围。在《巨人传》第二部第八章中,卡冈都亚给庞大固埃列了一份课程表,这份课程表可谓包罗万象:他要求庞大固埃学习各种语言,包括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等,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这几种语言而夸耀自己博学,那无疑便是“不知羞耻”。卡冈都亚特别强调要学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告诫儿子:“至于有关自然界的事物,我要你仔细的研究,要没有海里、河里或水里的鱼类是你不知道的;天空中的一切飞鸟,森林里的一切乔木、灌木、大树、小树,地上的花草,地层下面的一切矿产,整个东方和南方的宝石,要没有你不认识的东西。”这简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视野。非但如此,卡冈都亚还要求庞大固埃学习法律、医学。“法律方面,我希望你把公正的条文全部背熟,然后再理智地加以比较。”因为法律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而医学则关系到人的健康。这个庞大的教育计划闪烁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庞大固埃在巴黎求学而后又周游列国,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同时也从社会实践中真正地认识到社会的真理。可以说,拉伯雷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人的觉醒,是对个性解放的呼唤。

肯定知识的价值与力量,对知识的渴求与歌颂,是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主题,也是人文主义思想价值的体现。庞大固埃是传说中的海鬼,专门把盐撒在熟睡的人的口中,让他们醒来时干渴无比。“固埃”一词就有“干渴”之意。小说以寓言的形式讲述庞大固埃出生时从母亲肚子里带出来68匹驮着海盐的骡子,出生以后世界上三年无雨,这就表明了他的来历。他的父亲卡冈都亚是母亲怀孕11个月才从耳朵里生出来的巨人,胃口极大,在卡冈都亚奇异地出生时便开口大喊“喝啊!喝啊!喝啊!”小说结束时,庞大固埃与巴汝奇、约翰在一个小殿堂里一起找到了神瓶,神瓶的启示是:“喝”。巴汝奇认为:“不是‘笑’、而是‘喝’才是人类的本能。不过,我所说的不是简单的、单纯的‘喝’,因为任何动物都会喝,我说的是喝爽口的美酒。”[2]接着神殿里的女祭司这样解释“喝”的谕示:“要喝爽口的美酒,它有能力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喝”字具有深邃的象征与隐喻意义,可以看作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神瓶“喝”的喻示和全书结尾时高唱的“畅饮”之歌,与卡冈都亚出生时大叫“喝呀”前后呼应,象征着时代对知识的渴望,强烈地表达出人文主义者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近百年来,神瓶所谕示的“喝”的意义,一直是哲学界、文学界历久不衰的研讨话题。本世纪初法国进步作家法郎士解释为:“请你们到知识的源泉那里……研究人类和宇宙,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规律……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3]。拉伯雷认为,只有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用知识开创新世界,人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如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作一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对于知识的崇尚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无不向人们昭示了知识是理性的基础,知识是良心和道德形成的必要条件,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知识是人类文明的标识。

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既是人们对抗中世纪宗教的蒙昧主义的一种反抗,也是人们对自身力量的一种信念和信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极大地震撼了人们,伽利略、达·芬奇、开普勒、维萨留斯、罗吉尔·培根等名字都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联系在一起。自然科学的成果宣告了中世纪基督教宇宙体系的破灭,敲响了蒙昧主义的丧钟,一个新的世界,鲜活的、神秘但有规律的、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地理大发现也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让西方人知道了在他们之外还有偌大的空间等待着他们去有所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似乎都在强化着人们的这种信心,仿佛人们只要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就能够彻底征服这个世界。

《巨人传》对于力量英雄、知识英雄巨人的塑造,旨在对于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无穷的智慧和锐意进取的冒险精神予以讴歌与颂扬,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渴求知识、开创新世界的愿望。巨人英雄们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型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所不能,能言善辩,智慧无穷;他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既不求助于上帝的施舍,更不惧怕上帝的惩罚。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后世小说中诸如鲁滨逊、格列佛、浮士德乃至伏脱冷、于连这类资产阶级艺术形象,都可以从这些巨人英雄身上找到基因。

英国研究文艺复兴的著名学者哈伊认为,占据文艺复兴中心位置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传奇式的英雄”。拉伯雷笔下的“巨人”就是这种“传奇式的英雄”。拉伯雷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人,将人看作宇宙间最伟大的角色,人代替了神的位置,人是高大完美、值得赞美的对象。因此,在《巨人传》中,拉伯雷着力塑造体现了完美人性的巨人英雄形象,尽情地赞颂人的体魄、人的力量和智慧,全面地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拉伯雷塑造的这些伟岸的巨人英雄,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标志近代文化世俗精神蓬勃兴起的里程碑。

二、“庞大固埃主义”:巨人时代巨人精神与巨人意识的表征

“庞大固埃主义”典出于拉伯雷的《巨人传》,庞大固埃(Pantagruel)是一位全知全能、具有大智大勇的巨人国国王。庞大固埃的意思是“当他诞生的时候,世界正害干渴”。庞大固埃不仅体形巨大,食量惊人,追求肉体的享乐,而且豁达乐观,洋溢着人文主义的理想精神。基于此,“庞大固埃”后来就衍生出了另一个名词“庞大固埃主义”(pantagruélisme),或称之为“快乐主义”。这种“快乐主义”是由狂欢节演变而来的,在古法语里,“狂欢节”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庞大固埃主义”是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视为精神健康、性格豪爽的表现,它体现了某种物质的因素和肉体精神,并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法朗士所归结的“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神髓,也可以看作是“庞大固埃主义”的精义之所在。“庞大固埃主义”现在一般被解释为明哲达观、乐享人生的生活态度。

充满人性色彩的“庞大固埃主义”体现了恣意放纵的狄奥尼索斯精神,是对古希腊酒神精神的呼唤。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酒神和狂欢神,他到处教人酿酒,或者让酒四处喷涌。在酒神的庆典仪式上,人们狂欢暴饮,毫无禁忌,纵情于狂欢化状态。因此,狄俄尼索斯精神可以说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生命意志的象征。尼采这样以狄俄尼索斯精神来表述人类在基督教文明压制之下的蓬勃无穷的生命欲望,在他看来,“对生命的肯定,甚至对它最奇妙最困难问题的肯定;在其致力于追求最高形态的过程中,对其生命力之无穷无尽而感到欢欣的生命意志’——这就是我所说的狄俄尼索斯。”[4]狄俄尼索斯精神在呼唤着我们:“象我吧——原始的母亲——不停地创造,从那纷纭扰攘的表象之变迁与流动之中,我获得了满足!”[5]信奉“庞大固埃主义”者大吃大喝、无所顾忌、用肉体的享乐来反对禁欲主义等行为,正是酒神精神之生动体现。

“庞大固埃主义”也与“伊壁鸠鲁主义”具有精神上的渊源联系。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奉行“吃喝玩乐”的快乐主义哲学。他认为,“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如果抽掉了嗜好的快乐,抽掉了爱情的快乐以及听觉和视觉的快乐,我就不知道我还怎么能够想象善”。他还指出:“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福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6]。伊壁鸠鲁告诉我们说,心灵的快乐就是对肉体快乐的观赏。可见,“庞大固埃主义”与“伊壁鸠鲁主义”共同的哲学指归就是“快乐主义”哲学。

《巨人传》第一部:《庞大固埃的父亲:巨人卡冈都亚骇人听闻的传记》的副标题是“一本充满乐观主义的作品”,在《巨人传》中,拉伯雷以极为夸张的手法对巨人英雄们的吃、喝、拉、撒、性欲、生殖等人类的自然欲求,给予了浓墨重笔的描写:庞大固埃患胃病时所服的泻药就有四公担斯甘摩尼草、138车肉桂和11900斤大黄,其他药物还不算;在第四部59章中,在介绍那些崇拜肚子的人们如何供奉“大肚腹神灵”时就列出了各种食品糕点菜肴等多达123种;他们在“守斋的日子里”供奉其神灵的食品就多达134种。就喝而言,拉伯雷在书中第一部第五章中,用了整整一章来描写人们狂饮狂醉的状态;在同渴人国交战前,庞大固埃同他的战士们就喝掉237大桶的酒。童年时期聪明的卡冈都亚曾尝试了数十种擦屁股的方法和材料,为此还创作了诗歌来抒发排泄的快感。对于人类的生殖活动,拉伯雷写道:“自然物一旦生产了植物、树木、灌木、花草和植虫,就不管时代的变迁,个别的死亡,一定要使它们永远相传下来,品种不灭。”[7]这就是强调生殖活动是自然界所有事物的神圣和必需的活动。因此,对于人类而言,“宁可没有心脏,也不能没有生殖器官。因为那里正是延续人类萌芽的神圣所在地”[8]。既然人类的生殖器官如此重要,那么保护它们的东西,如裤裆、衬裤以及生殖器、孔眼、人的性欲、性能力等都值得描述和赞美一番。

爱情和婚姻同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是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主题之一。在拉伯雷看来,人类对异性的追求,爱情与结婚的“愚行”,才使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所以,在《巨人传》中,作者充分地探索了婚姻问题。例如,为了决定巴汝奇的婚姻问题,让主人公遍访了女巫、诗人;为了探讨巴汝奇结婚的利弊,让主人公远涉重洋,寻访神瓶上的答案。主人公竟将修道院的钟声听作“结婚,结婚,结婚带来福分!”这表明追求幸福的婚姻是人性自然的要求,是任何力量也无法压制的。

吃、喝、拉、撒、性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的自然生理需要,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9]在拉伯雷看来,人生短促,人不应该去考虑来世的事,而应当在今生今世的生活中尽情享受,使理智和感情结合起来,从身心两个方面得到正常的充分的满足。所以,他从“尊崇自然”的信念出发,不厌其烦地描写盛宴和狂饮的情节,竭力宣扬享乐主义,他把享受生存之乐的人看作是具有神圣而完美人性的人,这些盛宴与狂饮表达了人们寻求肉体感官享乐的欲望。巴赫金认为,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描写狂欢节一样的盛宴,是在表明有饭吃是人类最大的欢庆,因为没有饭吃是极其悲哀的;盛宴是对生命战胜死亡的欢庆,“得胜的身体容纳失败的世界并得到新生”;盛宴使人们凝聚为一个共同体,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而且盛宴时“颠倒等级制”,体现了人的平等。大量的人群和丰盛食物的宴饮,这是一种“暂时的通向乌托邦的道路”[10]。

“庞大固埃主义”所倡导的“快乐主义”哲学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这一主流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拉伯雷通过虚构的特来美修道院来建构和体现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社会和宗教主张,表达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建立特来美修道院的宗旨是培养“全智全能”的人,而“全智全能”的人即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性完美的人。特来美修道院与别的修道院不同,它没有繁琐的宗教仪式,甚至没有围墙,因为“凡是前后有围墙的地方,就会产生闲话、嫉妒和相互间的明争暗斗”。凡是体魄和思维健全的男女都可入院,只是禁止那些假冒和伪善的人、贪得无厌的讼棍、重利盘剥的守财奴入院。人们来去自由,毫不勉强,修道院的院规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这一拉伯雷提出的反封建的个性解放的口号,后来被写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旗帜上,成为人类为之奋斗的进步理想。拉伯雷认定,人天生具有自由意志,只有在意志得到充分自由的环境里,人性才能自由地发展,才能培养出精通一切学术义理及处世治世之道的“全智全能”的人来。

然而,“庞大固埃主义”所倡导的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光辉的享乐主义哲学,却是为文明社会和基督教伦理观念所贬低和拒斥的。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学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类只能匍匐在上帝的脚下,失去了人之为人的独立、自由与完整性,封建专制统治者和教会推行蒙昧主义,用神学和神的“启示”代替了人类历史创造的全部知识,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沦为神学的奴婢。基督教伦理对自然人性的贬低与拒斥,实际上是基督教文明对于人类的自然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地要求砸碎这一精神枷锁,抛弃上帝的羁绊,开始以自己的头脑、以自己的思想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第一次把人与神相提并论,从而重新肯定与确立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塑造了巨人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描绘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反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维护和歌颂人的自然欲望,把被颠倒的东西再颠倒过来,把被视为卑俗的、下流的东西重新神圣化,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巨大的现实主义魅力正在于,它无情地嘲讽和揭露了戕害人性、奴役人民的教会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中世界幽灵的丧钟,揭穿了禁欲主义的虚伪性,捍卫了人类自身的神圣权利。

三、结语

肇始于14世纪、终结于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造就巨人的时代,G.桑迪拉纳在《冒险的时代》一书中对这个时代作出过这样的描述:“在这里现在是一个新的趋向:热烈的市民生活;富于创造性的诗歌,‘自然的魔力’,知识与实际改造事物的能力相结合的科学。人不再是冥想的灵魂,而是投身于最大限度的真正冒险的改造者,是意识到自己的自由的力量(关于人的)。”[11]也有人把文艺复兴时期称之为“人”的发现的时代,这种发现在拉伯雷的《巨人传》中表现为一种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理想,庞大固埃是新一代的巨人英雄,伟岸的巨人形象对比着封建文化的萎靡渺小,将旧日至高无上的神学权威践踏于脚下。表现为倾注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庞大固埃主义”对于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蒙昧主义的反叛,标志着人对神的觉醒,意味着人对加诸自身的精神枷锁的彻底否定。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沉睡已久的人性的一种合乎理性的呼唤,这是第一次将大写的“人”字提出来与神性相对抗的时代。“庞大固埃主义”充满时代进步精神的自信与追求,呐喊出了巨人时代的巨人精神与巨人意识的时代强音,全面表达了巨人时代的人文主义理想。

[1] [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5.

[2] [法]拉伯雷.巨人传(下卷).成钰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096.

[3] [法]拉伯雷.巨人传·译本序.成钰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Ⅷ-Ⅸ.

[4] [德]尼采.瞧!这个人.刘崎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57.

[5]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刘崎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129.

[6]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63:309.

[7][8] [法]拉伯雷.巨人传(上卷).成钰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459,461.

[9] [美]马斯洛.人性的探索.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361.

[10] 米哈伊尔·巴赫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366.

[11] G.桑迪拉纳.冒险的时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53.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巨人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写意主义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国内
近光灯主义
直立的石巨人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