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显形理论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以综合英语教学为例

2015-04-10 12:26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周琼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论译者显形理论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以综合英语教学为例

周琼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劳伦斯·韦努蒂主张译者显形,保留原作的“异国情调”。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在选材、语言以及文体上的角色定位,科学地整合创新教材,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译者显形理论;综合英语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综合英语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能全方位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英语语言技能,厚实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运用英语从事教育、管理、翻译、外事、外贸、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1]1。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未来毕业生的语言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刚从中学阶段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sPoon-feeding)中走出来,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教育模式,综合英语课程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无法实现。那么,如何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基础薄弱,语言能力发展极不平衡的英语专业学生打好语言知识基础、开发语言技能、提升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策略和升华文化意识,便是教材与学生的媒介——教师的责任。

一、译者显形理论与综合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德国思想家施莱尔马赫(Sch1eiermacher)于1813年提出两种不同的翻译途径: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2]。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批判性地继承了这一翻译思想,并于其代表作《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The trans1ator's Invisibi1ity—A History of Trans1ation)中提出译者显形理论。韦努蒂认为译者在翻译文本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洋味”。译者还可以采用“陌生化”(defami1iarization)策略,在语言结构和用词上给读者传达“异国情调”(foreignism)。这样有利于改变读者阅读的方式,最大地发挥读者的主体性,同时还能促进目的语民族文化的构建[3]。

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翻译过程。教材可以被看作是翻译活动中的原作,学生作为翻译活动中的读者,教师理所当然地充当着将原作转换成译作的译者角色。

相对于译者而言,读者处于被动地位。译者首先考虑的就是原文中的信息或文体特征[4]。如果仅仅只考虑读者的期待,翻译的过程是无法进行的。尤其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并没有具体的期待,他们习惯性地将自己定位成被灌输者,对于教材的利用缺乏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教师作为译者,对教材进行理解,阐释和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作为读者,是教师理解,阐释和再创造教材的对象,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对于原作——教材的整合和重新编排,体现了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的媒介,发挥了他作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其作为译者的工作价值,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二、译者显形理论下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选材的定位

韦努蒂译者显形理论认为,译者可以选择一些被译入语主流文化所排斥的文本,让译文和目的语主流文化进行碰撞,从而对目的语主流文化产生影响,或者帮助译语语言文化的构建。

综合英语教材以经典文和现代文为两大主要取材来源。题材、体裁广泛,以人文社科类的散杂文和短篇文学作品为主,兼收反映自然科学成果以及报道经济法律界人与事的文章和报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志杂记,书信函电等题材均有涉及[1]1。因此,教师在选材上可以作为译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对于学生来说“冷门”的文章。综合英语I中编排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老龄化人口的话题、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及教育改革问题等等,恰好契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存状况。教师对这些话题的侧重和集中学习,能强化学生认识了解这些问题,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谢天振在其《译介学》中提到,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就是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5]137。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而叛逆的尺度和方式则取决于译者想如何传达原作的意思给译文读者。

教师作为教材的“叛逆者”,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创造性地将类似主题的单元作为模块整合,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步骤,而不是依照教材本身的设计逐单元处理,让学生感受创新和广度。以综合英语II为例,把第二单元的Natura1 Resources,第三单元的Environmenta1 Po11ution以及第九单元的Anima1 Protection整合成一个模块Nature。第四单元的Daydream融合第八单元的Stress and Hea1th形成模块Stress。教师整合课本话题对应的各部分内容,包括多篇阅读文章、对话、角色扮演、交互活动以及听说部分,结合课前、课堂及课后的输入和输出,学生开始对这些问题形成多角度的立体思维。综合英语II 的15个单元经过教师的重新编排,被整合成8个大小不一但主题契合、内在相互联系的小话题。在讨论Nature话题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能发散到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动物多样性、动物智能等各个层次并能相应地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而在涉及到Stress话题时,他们的思维不仅仅是直线的、单向的,相反,他们能从个人和社会环境等不同层面来剖析问题。这样看来,教师在选材上凸显自己的角色,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看问题的广度。

同时,教师通过补充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视听说资料或者文本阅读资料,丰富学生课外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上述提到的Nature模块中,对于国家公园和动物保护部分,教师同学生分享BBC制作的黄石公园三个纪录片,让他们充分了解国家公园以及公园对动物和生态的保护,并意识到要利用好相关的优质网络资源。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写话题总结或做Presentation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该话题的理解和把握。

(二)语言的定位

综合英语课堂重视语言知识的感知与体验,语言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综合英语课堂的口语操练对于促成学生讲正确、流利、即兴的英语口语尤其重要。译者显形理论认为,译文越接近原文的措辞,对读者就显得越加异化,就更能修正译语话语。在以下对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语言形式上的定位:口语操练部分的材料取自教材配套的练习题,往往是被学生忽略的部分。

Teacher(T):What is a student made to do if he makes a 1ot of mistakes in dictation?

Student(S):He wi11 do the dictation again.

T:What is he made to do(emPhasized)…if he makes a 1ot of mistakes in dictation?

S:He is made to do the dictation again.

又如:

T:My dictionary is so o1d…

S:I need to buy a new one.

T:My dictionary is so(emPhasized)…o1d

S:that I need to buy a new one.

以上可见,学生最初无法正确领会教材或者教师所授的知识时,教师通过语言形式上的正确定位,突出(声调上或时间长度上)学生没有意识到的差异,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语言出了差错并做出及时修正。这一过程说明,译文读者通过译者的媒介读懂了原文的意义,学生通过教师语言形式的凸显,领会了该部分口语操练的学习目标。经过长期类似的口语训练,学生对语言训练已经养成了仔细听,认真辨认,冷静思考,正确表达的“说英语”习惯。

(三)文体的定位

韦努蒂主张文体的显形,指的是在译文中使用不常用甚至非标准语汇,偏离目标语的文学典范等手段来凸显异域特色。谢天振更是明确指出:越是独特的风格,越是陌生的内容,越容易导致较大幅度的创造性叛逆[5]145。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可以被教师非常巧妙地运用。对于教材中新出现的英语地道表达方式,而学生又不熟悉的语言知识,教师完全可以自身做“陌生”的示范,通过联想或者找近义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习得语言。如在以下对话中:

T:You 1ook 1ow in sPirits. What's wrong with you?

S:...

T:You 1ook 1ow in sPirits. Or you 1ook uPset. Or you are in a bad mood,or...

S:Yes,you 1ook unhaPPy,something bad must have haPPened to you.

教师不用急着告诉学生,更不用直接否定他们,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储备的类似表达,让其领会新词的意义。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补充更多的类似表达,激发已有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接受更多新颖的表达方式。如:

You 1ook frustrated.

You seem dePressed.

You are moody...

再如:

T:SoaP oPera is for TV what the PoPu1ar nove1 is for books.

S:...

T:I wi11 give you more examP1es of the same structure,and you try to guess its meaning

S:OK.

T:Oscar is for fi1ms what Grammy is for music. And mother is for chi1d what home is for the home-1ess. And books are for 1ife what 1ighthouses are for shiPs at night...

S:we got it. A is for B what C is for D.

教师恰当地定位作为译者的角色,对于原表达进行关联加工,让学生习得了更多“陌生”的用法,同时还丰富了他们原有的认识。

(四)定位的“度”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本身包含着“精英主义意识”。译者和读者都是文化精英而不是大众读者。由此可见,在该理论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将学生培养成英语精英,有创新能力,有深度有见地并能熟练运用英文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精英。可是现实的学生层次是不同的,教师需要关注的是每个个体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韦努蒂显形理论下的精英主义并不是要求译作盲目忠实,因为任何译作都是用于交流的,那就首先必须包含一个归化的过程,也就是由源语的可理解性转化到译语的可理解性。无论译文传达了何种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都被打上了目的语文化的烙印[6]。异化翻译策略可能导致“妄用忠实”,所以译者不能将异化翻译中的阻抗策略看作是使译作更加忠实于原作的手段。因此,综合英语教师在把握作为教材和学生的媒介——译者这一角色的时候,要关注源语转化到译语过程中的可理解性,要考虑译者的可接受性。也就是说,教师作为译者,要充分拿捏好自己的定位。

如:I fattened immediate1y in a home where food was 1ove.

该句取自综合英语II的阅读文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直接理解这句话。也就是说,原作和译文读者之间无法进行直接交流,原作对于读者来说“洋味”太重。此时如果没有译者的干预,只是一位追求保留原文的“洋味”,译文就异化过度了。于是教师此时可以稍微归化,多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将句子转述成:I got fatter very quick1y,because in my house,we show our 1ove by giving each other food.经过这样的处理,原作就没有那么陌生、“异域”化,显得更加自然生动。由此可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归化处理,使得从原作到读者的翻译过程顺利进行,而不会造成过大的理解障碍。

如:Then there's the 1egendary astronaut John G1en,who returned to sPace at age 77-more than three decades after his first mission-and managed to return to the Earth in one Piece(two,if you count his dentures).

该句取自综合英语II第6单元第二篇阅读文章。学生对主人公John G1en的身份背景都是不清楚的。此时要求教师简要介绍主人公后,让学生根据语境先自行猜测,然后再说出教师的看法:Even when John G1en went to sPace at the age of 77,he succeeded in returning safe and sound,or intact,in one Piece,not in broken Pieces.经过归化处理,原文的陌生化程度降低了,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译者显形理论认为,浑然天成的归化翻译给人“透明”的错觉,掩盖了译者对原作关键性的干预和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缺少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和自己的创造性,那么他们就成了生搬硬套教材的工具。

三、译者显形理论下教师准确定位的意义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主张原作“陌生化”来凸显译者的作用,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大胆创新的整合和重组,既让自己从教材中部分解放,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情,分层编排教学。同时,对教材的二次编排,给课堂带来创新性和灵活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定位准确,能促进他们发现教材题材的广度;理解课程内容的深度;消化语言的难度;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度;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化背景的感知,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言的美。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和提高素养。在该理论指导下,综合英语课堂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2.

[3]韦努蒂.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M].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8.

[4]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4.

[5]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Venuti,Lawrence. The Trans1ator's Visibi1ity:A History of Trans1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8.

(责任编辑:明远)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1-O162-O4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周琼(1986-),女,湖南湘潭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0n the Teacher's Role 0ri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or's Visibility:Taking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as an Example

ZHOU Qiong

(Schoo1 of Foreign Language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Lawrence Venuti advocates the trans1ator's visibi1ity so as to maintain the“foreignism”of the origina1 text. The ComPrehensive Eng1ish teaching can a1so be seen as a trans1ating Process among the textbook,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hrough aPProPriate ro1e orientation in choosing the contents,the 1anguage as we11 as the sty1e,the teacher can make scientific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which wi11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the trans1ator's visibi1ity;comPrehensive eng1ish teaching;the teacher's ro1e ori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