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文献中有关张志和生平记载的差异及原因

2015-04-10 14:1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碑铭张志新唐书

张 云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史料文献中有关张志和生平记载的差异及原因

张 云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堪称绝唱,深受后人的喜爱,然而由于存世的史料文献有限,有关诗人的生平却众说纷纭。查阅并对比唐、宋、元三代的史料文献,可以看出,关于诗人籍贯、出身、仕途等方面的记载多有不同,现根据传世文献对张志和的生平加以考订。

张志和;生平记载;差异;原因

自唐以来,有关张志和生平的史料文献就很少,因此关于他的生平众说纷纭。笔者通过查阅比对唐、宋、元三代的存世史料文献,探析张志和生平记载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对张志和的生平进行必要的考订。

一、唐、宋、元三代史料文献中有关张志和的记载

唐、宋、元三代有关张志和生平的史料文献记载,多零星散碎,此后各朝代的史料文献对张志和虽有记载,但多以这三代文献史料为蓝本。因此,要研究张志和的生平,首要研究唐、宋、元三代相关的文献史料。

(一)唐代

唐代记载张志和生平的史料文献主要有颜真卿的《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陈少游的《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等。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云:“元真子姓张氏,本名龟龄,东阳金华人。父游朝,清真好道,著《南华象罔说》十卷,又著《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代莫知之。母留氏,梦枫生腹上,因而诞焉。年十六游太学,以明经擢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仍改名志和,字子同。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愿之任,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著十二卷,凡三万言,号《元真子》,遂以称焉。客或以其文论道纵横,谓之造化鼓吹,京兆韦诣为作《内解》。元真又述《太易》十五卷,凡二百六十有五卦,以有无为宗,观者以为碧虚金骨。兄浦阳尉鹤龄,亦有文学,恐元真浪迹不还,乃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闭竹门,十年不出。”[1]3477

《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云:“先生姓张,祖籍浙之金华人……有灵龟之瑞,因名龟龄。年十六以明经游太学,登吴瓒榜进士第,帝令待诏翰林,献策南宫,寻以扈跸功授金吾将军,更名志和,字子同。奉敕葬妣夫人李氏于赤山镇西五里之润田,……结庐于墓侧,朝夕拜哭,寝苫枕槐,孝思极至。服阙,朝廷屡诏不起。浦阳尉鹤龄恐其浪迹弗还,乃为先生卜地于会稽东郭搆茆堂以居之。”[2]284

(二)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记载张志和的史料文献主要有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计有功的《唐诗纪事》,李昉的《太平广记》,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等。

《新唐书》载:“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父游朝,通庄、列二子书,为象罔、白马证诸篇佐其说。母梦枫生腹上而产志和。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內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兄鹤龄恐其遁世不还,为筑室越州东郭,茨以生草,椽栋不施斤斧。”[3]5608

《唐诗纪事》载:“志和,婺州人。母梦枫生腹上而产志和。十六擢明经。肃宗时,以事贬南浦尉。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兄鹤龄,恐其遁世,为筑室越州东郭,与陆羽往还……”[4]709

《太平广记》收录的南唐沈汾所著的《续仙传》中有关于张志和生平事迹的记载:“玄真子姓张,名志和,会稽山阴人也。博学能文,擢进士第。饮酒三斗不醉。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鲁国公颜真卿与之友善。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曰:‘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5]180

《唐才子传》载:“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诏改之。十六擢明经,尝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以亲丧辞去,不复仕。居江湖,性迈步束,自称‘烟波钓徒’。撰《玄真子》二卷,又为号焉。兄鹤龄恐其遁世,为筑室越州东郭……”[6]687

二、唐、宋、元三代史料文献中有关张志和生平记载的差异

阅读上述文献史料,不难发现,其对张志和生平的记载有一定的出入,具体体现在籍贯、姓名、出身、仕途浮沉和著述等几方面。

(一)籍贯

关于张志和的籍贯,唐、宋、元三代文献中有如下几种说法:东阳金华人、婺州金华人和会稽山阴人。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记为东阳金华人;《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记为祖籍金华;《新唐书》记为婺州金华人;《唐才子传》与《唐诗纪事》记为婺州人;《太平广记》收录的《续仙传》记为会稽山阴人。

(二)改名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载“仍改名志和”[1]3447,却未言及改名的缘故,亦未言及肃宗赐名之事;《新唐书》载“因赐名”[3]5608;《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载“更名志和”[2]284;《唐才子传》载“初名龟龄,诏改之”[6]687;《唐诗纪事》及《太平广记》所收录的《续仙传》均未记载改名之事。

可见,在唐、宋、元三代史料文献中,除《唐诗纪事》《太平广记》收录的《续仙传》外,都有关于张志和改名的记载,至于改名的原因则都语焉不详。

(三)出身

关于张志和的出身有“明经擢第”和“进士擢第”两种记载。《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载为“十六擢明经”[1]3447,《新唐书》《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亦有类似的记载;《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载为“年十六以明经游太学,登吴瓒榜进士第”[2]284;《太平广记》收录的《续仙传》则载为“进士擢第”[5]180。

(四)仕途沉浮

关于张志和的仕途沉浮,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载曰:“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愿之任,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1]3447其顺序为: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被贬南浦尉、遇赦、丧亲、辞官。《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载曰:“帝令待诏翰林,献策南宫,寻以扈跸功授金吾将军……奉敕葬妣夫人李氏于赤山镇西五里之润田……服阙,朝廷屡诏不起。”[2]387顺序为:翰林待诏、授金吾将军、丧亲、辞官。《新唐书》载曰:“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3]5608顺序为: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贬南浦尉、遇赦、丧亲、辞官。《唐诗纪事》载曰:“肃宗时,以事贬南浦尉。”[4]709只记载贬南浦尉一事。《唐才子传》载曰:“待诏翰林,以亲丧辞去,不复仕。”[6]687其仅记载翰林待诏、丧亲、辞官之事。

(五)著述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记载张志和著述“十二卷,凡三万言,号《玄真子》……元真又述《太易》十五卷”[1]3447;《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载曰:“取先生所著《玄真子》集十二卷,《太易》十五卷,《沧浪渔夫词》以归”[2]387;《新唐书》载曰:“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內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3]5608;《唐才子传》则记载张志和著述“《玄真子》二卷”[6]687。

三、唐、宋、元三代文献记载差异的原因

(一)金华人还是山阴人

如上所述,张志和的籍贯有东阳金华人、婺州金华人、会稽山阴人三说。《旧唐书》载:“婺州,隋东阳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婺州……天宝元年,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婺州。”[7]1592由此可见,“东阳”与“婺州”是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名称。隋置婺州,治金华,唐沿用隋制,金华县属婺州管辖。所以“东阳金华”与“婺州金华”为同一个地方。而《太平广记》收录的《续仙传》中载张志和为会稽山阴人,此说并无其他材料可佐证,且《续仙传》所载内容多为神仙志怪,可信度不高。那么,关于张志和为会稽人的记载又源出何处呢?《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曰:“兄浦阳尉鹤龄,亦有文学,恐元真浪迹不还,乃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闭竹门,十年不出。”[1]3447《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新唐书》《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中亦有类似记载。由此可断定,张志和晚居会稽,其为会稽人之说盖源于此。

因此,张志和的籍贯为婺州金华人而非会稽山阴人。

(二)改名问题

上述文献中,大多记载了张志和改名之事,并都将其改名与肃宗的赏识相联系,甚至有的认为肃宗因此为其下诏赐名等。由此可以肯定的是,张志和改名之事是确实存在的,且也很可能与肃宗有密切的关系,然究竟为何改名及以何种方式改名,尚不得而知。

(三)明经擢第还是进士擢第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新唐书》《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等对张志和的记载多用正面言辞,其中尤以张志和好友颜真卿为甚。唐代重进士第,如果张志和确实为“进士擢第”,那么颜真卿不会不予记载,且若颜真卿有意想抬高张志和身份,则更可能会以“进士擢第”记载,然而颜真卿并未这样做。此外,有《新唐书》《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所载为佐证。因此,张志和“明经擢第”的说法更为可信。

(四)仕途浮沉之轨迹

关于张志和仕途沉浮及其轨迹,《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与《新唐书》记载一致,而《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新唐书》与《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记载的差异主要在于:究竟是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还是金吾将军?实际上唐代并无金吾将军的称号。因此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当与事实相符,也即《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与《新唐书》的记载是可信的。

(五)著述数量差异的原因

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时间的推移,后世对张志和著述的记载差异较大,呈现逐渐递减的态势。事实上《太易》早已亡佚,唐以后已无著录,《玄真子》至元时仅存二卷。因此,张志和的实际著述数量应为《玄真子》十二卷、《太易》十五卷。后世记载其著述之所以呈递减的态势,是因为朝代更迭,一些史料文献不断遗失所致。

尽管有关张志和生平的史料文献很少,且已有的一些记载又过于简略,但后世受其影响的诗词、文章却是浩若繁星,尤其是张志和的诗文与隐逸的生活态度对后世文人墨客影响更大。因此,要深入研究张志和尚需我们扩大视野,努力发掘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还原一个更为清晰、真实的张志和。

[1]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M]//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吴刚.全唐文补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3]欧阳修,宋祁,范镇,等.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刘昫,吴兢,韦述,等.旧唐书:卷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1592.

(责任编辑:毕士奎)

The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of Zhang Zhihe’s Historical Documents

ZHANG Yu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Yu Ge Zi, a masterpiece of Zhang Zhihe’s Ci, attracts the later generations, but his life is full of doubt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existing historical records. Contrasting and referring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of Tang, Song and Yua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terms of his native place, name, origin, political career, writing record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Therefore, a textual research is done about the lifetime of Zhang Zhihe 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Zhang Zhihe;lifetime records;differences;reasons

I206.2

A

1008-7931(2015)04-0055-03

2015-04-16

张 云(1987—),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碑铭张志新唐书
张志
突厥卢尼文碑铭所记bökli čölig il及勿吉—靺鞨之称新释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养生漫画:持之以恒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大葱栽培技术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老家的葫芦枣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