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5-04-10 15:14李侃今佳木斯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居民社区

李侃今(佳木斯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李侃今
(佳木斯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客观要求和精神依托,对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对黑龙江省的城市社区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加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的研究成果。

城市;社区文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

社区文化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新概念。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1]具有政治功能、学习功能、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2]对社区居民的道德养成、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内容。

目前,黑龙江省共有社区3015个,其中有9个区(市)、11个街道和18个社区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历了从大中城市向县市、从注重形式向注重内容的转变,形成了崭新的格局。

(一)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区文化社会影响。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黑龙江省始终注重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在《黑龙江日报》开设了“和谐建设在社区”专栏,对黑龙江省社区建设连续宣传报道,还注重参与国家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活动、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活动等活动中,多家单位和个人获得了荣誉表彰。还先后创建了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典型:4个国家级示范区、11个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以及21个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县、市)。这些评优创先活动,极大推动了黑龙江省社区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提高了黑龙江省社区建设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夯实服务基础,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挥省级社区建设项目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自2011年起在全省推进实施城乡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省政府30件民生实事项目。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建有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面积达千米以上的城市精品示范社区575个,农村示范社区628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室)达到1585个。2008年~2013年省级部门预算安排社区建设资金共计42085.44万元,各地市都拿出了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做好了配套投入,实施分类建设,实现了城乡社区整体推进。

(三)创新管理机制,启动社区体制改革试点。积极学习借鉴安徽省铜陵市关于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经验,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在大庆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和伊春等地实施了撤消街道办事处建立新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先后撤销了镇辖街道办事处,调整了城市街道办事处,将全省93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到现在的403个,将9704个居民委员会规划成现在的3015个社区,由原来“区—街—社区”的三级管理体制转变为“区—社区”的两级管理体制。减少了管理层级,优化了组织结构,构建了基层社会扁平化管理模式。

(四)繁荣社区文化,实施社区文化服务工程。为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012年,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启动“文化促发展,社区共繁荣”社区文化服务工程的实施方案》,围绕普及社区基础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引进高雅文化和打造品牌文化四个方面重点,致力打造“文化社区、高尚社区、智能社区”。培育塑造了以哈尔滨抚顺社区、牡丹江泰安社区以及绥芬河旗苑社区等为代表的100个城乡社区文化服务特色典型,在全省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地域特点的社区文化服务品牌。

二、黑龙江省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黑龙江省较大的四个城市:哈、齐、牡和佳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市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当前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但整体上看,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社区成员参与意识不强。问卷中在回答“您所在的社区有无社区文化活动组织”时,52%选择“有,但不了解”;25%选择“没有听说过”,高达调研对象总人数的77%。许多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不起来问题在于:一是许多居民缺乏积极性,好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社区建设的主体,从没参与社区活动,在许多社区中经常参加活动的是老人和小孩,尤以老年妇女居多,都是一些“老面孔”。二是社区内的非正式组织结构松散,开展活动以兴趣为主,随意性较大,没有延续性。

(二)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认识偏差。很多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的理解停留在社区文体活动层面,另外,管理层的错误认知引导也使工作出现偏差。一是形式主义过于严重。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化、程序化。二是没有结合本社区实际开展活动,缺乏针对性、创新性。调研中,在回答“对于现有的社区文化活动,您的总体感觉”时,实际回收1564份有效问卷中,有950人选择“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高达调研对象总人数的61%,位列其他四个候选项的第一位。

(三)城市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比较薄弱。通过调研显示,大部分居民认同较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对培育社区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目前让人担忧的是黑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兼职人员居多,专业性、骨干人才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二是由于匹配的专项经费不足,社区文化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远远不够。三是由于薪酬待遇较低,工作繁重,内容琐碎,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情绪,造成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滞后。[3]

(四)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社区文化管理的法规出台。一是在社区文化内容、经费、场地设施等很多方面,都没有明文规定,造成考核标准模糊、管理程序混乱。二是对政府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角色、权责、范围规定不明确,形成趋于行政化的自治管理。三是没有相应政策支持社区文化转向社会化运作,造成社区管理严重行政化趋向。

三、黑龙江省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体现龙江特色,提高居民认同意识。把社区文化理解为大文化概念,利用三大主流媒体和有关刊物宣传报道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结合社区特有的节日和风俗习惯,增加居民间互动和信任。注重开发社区无形资源,培育社区居民一种社会公益精神、奉献精神和互助精神。通过编织和扩大社区内部的人际关系网,建立社区通讯录、发行社区内部报刊杂志、本社区社会知名人物的专题档案、居民家庭档案、各类信息库和公布栏,公共信箱、热线电话及终端查询等网络信息载体方便社区居民,增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了解。

(二)建立社团制度,加大群众参与程度。成立群众性的文化社团和志愿者组织,组建社区各类群众志愿队伍,开展邻里互帮互助活动、特殊技能共享行动、结对帮扶活动。加快培养训练有素的社区文化干部队伍,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队伍规划,通过公开竞聘、公开选拔等办法引进优秀人才,及时解决原有社区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待遇问题,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者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再教育,真正稳定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

(三)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多元投资渠道。整合驻区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协调职能。要改变行政分割造成的文化资源浪费状况,充分利用和挖掘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学校把已有的相应设施向居民免费开放,将社区内的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同时,要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依靠社区的学校、图书馆等进行文化灌输,建立共享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低偿服务。充分利用每年度政府给予的一定补助,并拓宽多渠道投入机制,用低偿服务促进社区文化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只有社区经济的发展,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发展。

(四)健全政策法规,提供社区制度保障。理顺政府与基层社区在文化管理中的权责关系,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社区法》,以明确社区定位,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和基层社区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社区的服务和自治功能,从而以弱化目前基层的行政色彩。完善健全社区管理政策,明确社区文化内容、经费来源以及群众文化组织合法地位。

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既有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也有利于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能增强社会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1]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陈柳钦.现代城市社区的内涵特性与功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2).

[3]胡友琴.繁荣黑龙江城市社区文化,促进城市社区居民参与[M].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9).

[责任编辑 刘金荣]

G12

A

2095-0438(2015)09-0020-02

2015-05-22

李侃今(198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高台居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