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故事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2015-04-10 20:56周营
关键词:专题片真实性媒介

周营

(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电视专题片故事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周营

(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在市场化经济繁荣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同的媒介在自身传播模式以及表现形式上都力求变化与进步。当前专题片故事化发展已经成为无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专题片故事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探索出故事化发展的创新之路对于电视专题片,乃至电视行业的发展而言都很重要。

专题片;故事化;创新策略

电视专题片凭借其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化表现形式而成为电视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其对于当前电视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的构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传播效应。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视专题片同样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价值建设以及模式创新,逐步地走上了故事化的发展道路。故事化的表现形式以结构的新颖性与内容的生动性使专题片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与广大受众的欢迎。

一、电视专题片故事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所谓故事化是指专题片涵盖着完整的事件发生过程,有情节故事,有矛盾冲突,专题片开展的过程便是事件的解决过程。大众媒介的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的脚步相一致。专题片故事化之所以赢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其与社会现状的密切结合,可从三个方面的原因深入分析电视专题片故事化的必然趋势。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催化。当前媒介格局与媒介生态都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媒体以其互动性与交互性等传播优势迅速占领受众,瓜分着传统媒体原有的市场份额。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受众对于传媒的依赖性被巨大地瓜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手机媒体、互联网、电子书等的消费行列中。目前,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建立起网络平台,中央电视台以及省级卫视等都纷纷设有自身相关的网站,甚至部分广电集团已经研发出新型的手机运行终端,例如无锡广播影视集团等都加入到新媒体的行列中来。除了电视媒体的广泛靠拢之外,报纸以及广播等都设有网络平台。各大媒体向新媒体的业务延展恰恰说明了新媒体发展的巨大前景。新旧媒体及其建立的网络系统之间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竞争网络。电视台自创建以来都是采用单方传输的方式向广大观众输送节目信息,与交互性较强的新媒体相比,俨然失去了巨大的竞争力。此外,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步壮大,众多权威信息也以更加快速与全面的报道方式提高着新闻的时效性,这对电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严峻的行业发展形势中,电视工作者不得不加大争夺受众的力度,无论是内容的制作还是形式的打造都必须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而故事化毫无疑问是吸引受众注意力与提升电视收视率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受众为本意识的激化。受众为本是当前媒介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它意味着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满足受众对于信息量、观赏性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的需求。面对丰富多样的传播载体与表现形式,吸引受众的驻足是媒介赢得市场的直接表现,一定程度上说,受众就是市场。当前媒体意识已经从精英意识逐渐转化为大众意识,媒介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是自上而下高高在上的传达,相反却是更加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当前发展迅速的时代,人们对于媒体的选择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媒介单位的数量持续增长,例如互联网网站以及各种正在开播的电视频道等,观众手中的遥控器能调换数百个频道,在网络更是具备着无限的空间,各类网站中饱满的信息以爆炸的状态呈现给受众,受众已经变成了接受媒介信息的主动筛选者。随着市场化经济的蓬勃发展,自由竞争的氛围越来越浓烈,各个媒介单位都必须在坚守必要的媒介责任之后,尽最大可能去获取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媒介单位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而,广泛地争取受众,以受众的需求作为基础进行信息的制作与传播便显得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由此,针对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而发展的分众化传播模式在当前媒介中就显得异常重要。电视专题片故事化的叙事模式中巧妙地融合了受众的期望,使得新闻更加具有可看性,同时在从业人员精心的设计与编排中不知不觉地将积极的价值观念融入在了其中,由此成为人们青睐的传播形式。

此外,受众审美观的同化。当前受众对于电视的接受方式已经由被动转变为了主动,广泛地获得受众的认可对于电视提升竞争力而言举足轻重,获得受众情感上的认同是媒介认同的最高层次,而与受众审美观念高度契合便是最佳途径。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将事件设置一定的悬念而逐步展开内容,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戏剧性与跌宕性,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与充满趣味性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得到了审美上极大的愉悦,可见专题片故事化的良好态势与受众审美观的契合密不可分。

二、电视专题片故事化发展中存在弊端

电视专题片的故事化为电视发展赢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当前我国媒介环境极为复杂的背景之下,电视专题片故事化在赢得掌声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

首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舆论导向性。专题片故事化的最大特征便是情节化,对于人物或者事件的报道注重情节故事的开展以及戏剧化氛围的营造,这一特征使得专题片最大化地满足了受众的收视需求。从叙述角度上来说,将重点放在专题片的情节上容易忽视对客观事件全貌的还原,一定程度上丧失一些重要的新闻信息。众多媒介制作人员过分地追求故事化,虽然可以营造一些戏剧性的情节,但如此以来便产生了人为的痕迹,使得部分故事化处理后的专题片缺少了与现实相契合的新闻性。新闻事件中许多信息并不全具有丰富的戏剧性,看似平淡无奇的新闻信息或许隐藏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将其报道出来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情节化的单一追求使得新闻在信息的包含量与舆论效应的追求上呈现出了弱化的现象。新闻事件的发生并不以人的意愿为方向,在不具备故事化情节的新闻事件中人为地制造出故事化,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但一定程度上也与宣传主流价值观念相违背,使得专题片变成了缺乏精神内涵的“故事片”。

其次,弱化了新闻的真实性。故事化的专题片注重新鲜生动的叙述技巧,受众在观看时非常容易进入情境,这种新颖的叙述风格需要相当的主观色彩予以编排,例如解说词的设计,新闻主题的设置等等,一改常规新闻报道的刻板姿态。然而真实性却是新闻的生命,电视作为大众媒介,除了在时效性、观赏性上满足受众之外,更需要保持新闻节目的真实性。众多专题片故事化的制作过程中融入了过多的主观色彩,例如在采访时违背受访者个人的意愿而强制性地使其说出具有故事性的“台词”,或者在原本具有的平实的故事情节上夸大事实,刻意制造悬念等,充分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却失去了故事化背后的真相。大量地掺入例如情景再现等模拟场景,两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新闻的真实性与严谨性。

此外,一定范围内呈现出低俗化倾向。专题片故事化为专题片与电视都赢得了巨大的收视效益,由此对于故事化的片面追求却表现出了文化品格的低下。众多编导一味地追求事件或者人物的故事性,在选题与选材上降低门槛,过分关注具有趣味性却缺少传播价值的故事,专题片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故事片”。同时,对于事件中戏剧化的内容的加工润色与刻意放大也使得专题片在内容上呈现出庸俗化的现象。部分专题片以吸引受众眼球为根本目的,专注猎奇探秘,加入了大量的低俗语言与画面,使得专题片降低了文化品位,流于低俗。除此之外,部分专题片照搬其他成功的类似的专题片内容,在解说语言、故事化营造、悬念设置等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与相似性,受众观看到大量此类内容与风格都趋向于一致的专题片之后,毫无疑问地降低观看兴趣,甚至会增加厌恶感。

总的说来,近些年我国电视专题片在故事化发展上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广大观众也在媒介的带领下深入到专题片当中去,许多优秀的专题片堪称经典,它们以朴实的情节、恰到好处的悬念营造以及对于真实性的坚守等感动了众多的观众,为电视的发展增添了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然而在专题片故事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媒介制作人员未能把握好故事化的尺度,产生了众多如上文中所列出的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进一步理清专题片故事化发展的正确策略,尊重事实真相,同时也尊重观众,并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地开拓创新。

三、电视专题片故事化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电视专题片的故事化发展符合当前媒介发展的总体要求与趋势,其中受众为本意识的提升是媒体自身进步发展的突出表现,受众对于故事化专题片的接受程度之高也彰显着这一传播模式的合时合宜。针对当前故事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为促进电视专题片更加长足良性的发展,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于故事化表现形式之中正确引导舆论。当前媒介格局与生态在新媒体的大势入侵之下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状态,多元文化与多种意识形态借由方便快捷的新媒体正日益融入到广大受众的视野中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当前的媒介形式,电视作为我国主流媒体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电视专题片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形式同样责无旁贷。从业者应该进一步明确这一重要的社会职责与专题片的新闻属性,将故事化的追求建立在新闻的基础上,在设置故事化内容的过程中要以尊重事实为基础,以原有的故事素材为基本素材,通过合理的整合安排来营造出故事化的特点。媒介人员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包括当前政府多积极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以及政府各部门所出台下发的各项政策规定,同时需要密切关注舆论形态,深入研究当前受众的媒介接受情况以及舆情发展等,出现新闻事件进行采访的时候,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而恰当地把新闻事件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以及意识等相结合。此外,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责任,将正确引导舆论这一观念贯彻始终,强化社会中正面而积极的社会事件,摘取典型为大众塑造出具有积极的舆论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在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中应该充分地彰显出人文主义精神,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了解百姓需求,体谅百姓难处,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深入挖掘典型事件中的故事化元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核心价值体系而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其次,在强调情节化过程中契合新闻真实性。专题片中对于故事化的过度追求会使得专题片主观色彩过重,从而缺乏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同时也是电视台媒体与其它媒体相竞争的突出优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虽然门槛低、受众可以自由接受信息,但是在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上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新媒体尚未形成严格而全面的监督系统,从而使得虚假信息大肆泛滥。而电视媒体则不同,每一则电视新闻、电视节目都是在严格的监督检测系统下操作完成的,任何播出的栏目都经过了层层审查与筛选,在真实性以及准确性上具有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电视专题片在故事化的发展中更应该以此优势为基础,为观众展现出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的新闻信息,如此才能使得电视媒体具有长久的公信力。在专题片故事化整体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之下,从业人员应该将真实性作为不可动摇的原则贯彻到专题片的制作中去,同时在故事化的叙述风格下,寻求其与真实性的契合点,在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构思与精心的安排使得故事以客观的角度呈现出来,让受众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坚信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一定程度上不但吸引了受众,更有益于增加专题片栏目乃至电视台的整体公信力。这一点对于制作人的编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片头时要在一开始便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情节的逐步开展过程中以巧妙的结构安排与语言风格保持专题片的吸引力,在叙述至故事重要的矛盾点时将隐藏在事件的新闻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

此外,注重选题与内容的文化品味。电视承担着重大的审美功能,其大众化的传播信息中应该注重国民素质的提升,其中包括审美品味与文化品格的追求。专题片是集合电视传播优势于一身的传播形式,其制作人员也当属业界精英。打造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同时具有普遍的审美趣味的专题片是从业人员高尚的职业追求与道德体现。针对当前众多专题片选题与内容上的低俗化应该尽最大努力予以净化,摒弃话题敏感、内容粗俗的选题,避免低俗化语言与画面的出现。注重以大众审美的角度进行适当的选材,在制作时提升解说词的文化品位与视频编排中的审美元素,使受众在获得心灵洗礼的同时获得视听上的审美愉悦,从而进一步完善电视传播的价值恪守。

三、结语

电视专题片故事化的过程中,其传播优势也正是其劣势所在。进一步发扬其传播优势,使得故事化的专题片成为满足受众需求、提升大众品味的优质传播形式,同时避免其故事化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将其引导至低俗化的劣质发展中。充分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式,面对各种弊端,不断开拓创新,及时调整战略,是保证电视专题片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必要途径。

[1]苏田冰.浅谈新闻故事化创作[J].青年记者,2011(6):42-43.

[2]毛武群.故事新闻创作手法探析[J].新闻知识,2007(8):80-81.

[3]金铁明.谈电视新闻的故事化[J].记者摇篮,2005(5):42.

[4]叶进军.论故事化电视新闻的魅力[J].电视研究,1999(6):14-15.

[5]孙宏.电视新闻故事化的魅力[J].当代电视,2006(9):65-66.

【责任编辑詹丽】

J952

A

1674-5450(2015)04-0152-03

2014-10-12

周营,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讲师,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专题片真实性媒介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书,最优雅的媒介
广告的真实性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