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侧头部痛点分布与少阳经的相关性研究

2015-04-11 06:03翟丽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循行经脉少阳

秦 卓,程 凯△,孟 欢,王 婧,翟丽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偏头痛患者侧头部痛点分布与少阳经的相关性研究

秦 卓1,程 凯1△,孟 欢2,王 婧2,翟丽静2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目的:通过探寻少阳经脉头部循行以及之间的关系,分析“以痛为腧”的产生过程和腧穴主治特异性规律。方法:发放调查问卷700份,让偏头痛患者将3个最剧烈的痛点标注在网格图上,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得到382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问卷结果总结和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头侧部少阳经穴位被点出的次数为732占比63.87%,其中足少阳胆经痛点数为674个占比58.81%,手少阳三焦经痛点数为133个占比11.61%。痛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少阳经穴有足少阳胆经的悬颅穴、率谷穴、正营穴、颔厌穴等穴位,所占比例分别为8.12%、7.50%、6.46%、6.28%等,以及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丝竹空穴、耳和髎穴,所占比例分别为4.10%、3.40%、3.14%。结论:偏头痛在侧头部痛点与少阳经脉的循行线是有联系的,痛点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关系更为密切。

偏头痛;侧头部痛点;少阳经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具体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轻度或重度头痛,呈一侧或两侧交替性的搏动样剧痛、钻通、钝痛等,可放射至颈、肩部。典型的偏头痛有先兆症状,如眼前闪烁暗点、视野缺损、单盲等。流行病学显示,大约6%~7%的男性和20%的女性患有此病,31%的患者被报道每个月至少有3次发作,本病给53%的患者带来严重损害甚至于需要卧床休息,导致51%的患者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至少50%[1]。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严重的偏头痛与肢体瘫痪、精神障碍、痴呆并列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与恼怒、紧张、风火痰浊有关,根据头痛部位辨证归经属于“少阳头痛”范畴,治疗上针灸疗法因其疗效佳、不良反应较少获得大多数人的青睐。因偏头痛发病时常表现为头部一侧或双侧交替性疼痛,而头侧正是手足少阳经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经脉循行中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与偏头痛好发部位重合范围较大,且少阳经在此分布有较多穴位,因此在针灸治疗偏头痛时少阳经穴位被众医家广泛选用。谢菊英[2]选取少阳经穴率谷、颔厌、风池以及远部取穴治疗为治疗组,服用西药为对照组,治疗组明显改善头痛强度、发作的时间和次数。

正是由于少阳经脉与偏头痛的发作与治疗都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偏头痛患者侧头部痛点的位置,总结其分布规律,探究其与少阳经脉循行以及少阳经穴位置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分析“以痛为腧”的腧穴产生过程和腧穴主治特异性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本课题研究对象为382例符合本次现场调研要求的偏头痛患者以及263例网络筛选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偏头痛患者。本次课题现场调研涉及的医院主要有护国寺中医医院、怀柔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等。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通过回答问卷调查进行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选择,问卷最后附上头侧网格图让患者选出此次偏头痛发作时疼痛最剧烈的3个部位。

1.2.2 网格图设计 图1显示,绘制的头侧部网格图是根据侧头部前后发际、目外眦、枕骨隆突、耳尖等明显骨性标志及体表标志建立网格框架,在此基础上细化网格,将头侧细分为29个区域,绘制成网格图后对每一块网格进行编号,同时设置部分网格编号与其包含相关穴位穴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尽量确保每个区域至多包含1个少阳经穴位。网格图绘制好后,发放给偏头痛患者,他们根据头侧部网格图所给出的指示说明,将自述侧头部最痛的痛点(不超过3个)标于网格图上。最后将所有有效调查汇总,通过网格的序号来统计分析痛点的分布情况。

图1 头侧部网格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有效数据整理汇总,通过SPSS统计方法即卡方检验(χ2)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探究其分布情况与少阳经脉之间的联系。

2 结果

图2表1显示,本次调查有效样本量382例,统计痛点共1146个。结果发现,在少阳经上出现的痛点个数为732个占比63.87%,其中足少阳胆经的痛点总数为674个占比58.81%,手少阳三焦经的痛点总数为133个占比11.61%。其与痛点所在的部分均为经外奇穴或非经非穴处,同时研究又对痛点在侧头部分布趋势进行了统计,颜色越深的区域痛点出现率越高(颜色由白-灰-黑渐变),以及对痛点出现在少阳经脉频次的穴位进行了数据统计。

表1 少阳经各穴位区域出现痛点频次与比例

3 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初步得出结论:①通过痛点在侧头部的总个数与在少阳经上痛点的个数比较,偏头痛在侧头部的痛点与少阳经脉的循行线是有联系的(n=1146,T≥5,P=0.00≤0.01);②通过痛点在少阳经的总个数分别与在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上痛点的个数比较,在少阳经脉中痛点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关系较手少阳三焦经更为密切(n= 732,T≥5,P=0.00≤0.01);③足少阳胆经的悬颅、率谷、正营、颔厌、本神(目窗、头临泣)、阳白以及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丝竹空、耳和髎,正是痛点所在区域编号颜色较深的区域。根据区域位置以及统计结果可以推测,偏头痛在侧头部的痛点与以上穴位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4 讨论

偏头痛在传统医学中可归为“少阳头痛”范畴,多见侧头部有明显痛点。早期针灸治疗选穴多以痛为腧,《灵枢·经筋》所记载的每段结尾都有“以痛为腧”一语[3]。这种痛处即是穴的观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穴位的取法和认识。历代医家对以痛为腧的认识颇为一致,即以疼痛所处部位作为针刺腧穴,或以局部疼痛点作为针刺刺激点。

历代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多有记载,如《类经图翼》有率谷“主治脑病,两头角痛,胃膈寒痰,烦闷呕吐,酒后皮风肤肿”。《铜人》有悬颅“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眦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针灸大成》有正营“主目眩瞑,头项偏痛,牙齿痛,唇吻急强,齿龋痛”。通过文献整理我们发现,偏头痛的治疗选穴多以少阳经脉的穴位为主。现代医家在针刺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时发现疗效显著,并有显著的特异性[4]。

那么,偏头痛的痛点是否与少阳经脉的循行及穴位分布存在特殊联系呢?

本研究通过采集偏头痛患者侧头部痛点,归纳总结偏头痛的痛点分布规律,并将分布规律线性化,与少阳经脉循行线进行对比,结果证实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密切联系,恰恰符合偏头痛属少阳病范畴。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患者自己指出痛点所在位置,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总结整理,依据“以痛为腧”的理论,推断古人如何认识偏头痛的痛点。发现痛点后,在痛点上进行手法治疗(点、按等)、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对痛点的治疗效果进行归类,逐步定穴归经,形成现在少阳经脉头侧部的经脉循行及穴位分布规律。

我们知道,头面部动脉分布十分丰富,各种原因致使血管内腔扩张、管壁牵拉、扭转都可产生明显头痛,其中以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及枕动脉最为敏感。此外,分布于颅外的末梢神经对疼痛亦十分敏感,临床额部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颞部的耳颞神经、顶枕部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受刺激后引起深部放射痛也是产生偏头痛的重要原因[5]。结合穴位的层次解剖来看,足少阳胆经的颔厌、悬颅、率谷、目窗、阳白、头临泣、正营穴区分别分布着耳颞神经、颞浅动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汇合支、眶上神经、枕大神经。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丝竹空、耳和髎穴区也分布着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和眶上神经,这与偏头痛的病因存在很高的吻合度,而且也解释了为什么偏头痛痛点分布以及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穴位以足少阳胆经颞部穴位为主的研究结果。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相对特异性,能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6]。通过整理这些穴位的层次解剖可以发现,手少阳三焦经除角孙居耳颞神经及颞浅动脉附近以外,其余侧头部的穴位在层次解剖上多与面神经、耳神经相联系[7],可以据此解释本研究中角孙穴处出现痛点的频次要高于其他三焦经侧头部穴位的原因。

而这一结论在经脉病候中早有体现,即足少阳胆经病候“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颔即指耳前上方的颞部,头痛的具体部位在颔,当理解为偏头痛,甚至痛引目锐眦。而手少阳三焦经病候“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因其“是动则病”中描述了“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故手少阳引起的目锐眦痛、耳后痛当理解为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听神经损伤症状,与足少阳胆经描述的偏头痛有明显不同。

[1] 黎婉玲.偏头痛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62.

[2] 谢菊英,唐伟.针刺足少阳经经穴为主治疗偏头痛3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4):60-61.

[3] 侯湘.体躯压痛点与“穴位”相关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4):205-207.

[4] 代义,曹影.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9-10.

[5] 阎海.偏头痛诊治大成[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8:89.

[6] 林海波,郁保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近期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3.28(3):846-848.

[7] 仝建庭.百症针灸用穴指南[M].中国古籍出版社,1993:560-563.

ThesideheadpainpointsdistributionandshaoyangmeridianinMigrainesuffers

QINZhuo1,CHENGKai1△,MENGHuan2,WANGJing2,ZHAILi-jing2
(Aucpunctureandmassagecollege,Bei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Objective:Throughexploringtheheadfollowinglineofshaoyangmeridiancollateralsaswellasthe relationshipbetweenthem,toanalyze“Acupunctureatpainpoint”processandtheruleofspecificityofacupoints.Method: Theresearchdistributed700questionnaires(sideheadgrids),letmigrainesufferspointedtothreeofmostseverepain pointsmarkedonthegrid,accordingtotheinclusioncriteriaandexclusioncriteriaselection,finally382effective questionnaireswereinvolved.Combinedwithquestionnairesurvey,summarizeandanalyzetheirdistributionorders.Result:ShaoYangmeridiansacupointshavebeenhighlightedanumberoftimesfor732,accountedfor63.87%,including footshaoyanggallbladderpainpointstotalto674,accountsfor58.81%,handshaoYangthetripleenergizermeridianis thetotalnumberofpainpointsfor133,for11.61%.severalpointsinFootshaoyanggallbladdermeridianfrequently presented,therewereXuanLUpoint,ShuaiGupoint,Zhengyingpoint,Hanyanpoint,andsoon,proportionof8.12%,7.50%,6.46%and6.28%,respectively.therewereJiaosunpoint,Sizhu-kongpoint,Erhe-liaopointinhandshaoYang thetripleenergizermeridian,accountedfor4.10%,3.40%and3.14%,respectively.Conclusion:migraineatthesideof theheadpainpointsandfollowinglinesshaoyangmeridianshaverelationship,withthefootshaoyangmeridianfollowingline iscloser。

migraine;Painpoints;ShaoYangmeridians

R747.2

:A

:1006-3250(2015)08-0994-02

2015-02-14

秦 卓(1988-),男,辽宁沈阳人,医学硕士,从事腧穴特异性研究。

△通讯作者:程 凯(1971-),男,北京人,讲师,医学博士,从事腧穴特异性研究,Tel:13601106820,E-mail:kevin@chengs.cn。

猜你喜欢
循行经脉少阳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督脉循行考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