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垄断阻碍创新

2015-04-11 05:3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埃德蒙普斯菲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防止垄断阻碍创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国家繁荣源自民众普遍参与创新,而创新有赖于价值观的引领。当今的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创新是一个有力的引擎,必定会推动经济前行

当下世界经济正经历一个调整时期,很多国家经济局面还比较艰难。创新是经济发展、复苏的新引擎吗?是“旧”引擎,至少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是这样。英美在19世纪早期就展现了这种活力,接着德国和法国在19世纪末期开始注重创新。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创新的力量。

当下世界经济的局面是,创新的活力有所减弱,德国是,法国是,甚至是美国,尤其是随着二战的结束,你能够看到有关的证据:生产力的增长普遍放缓,创新引擎甚至停滞。这是一个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创新国家了,尤其是沿海地区。但是还是不够的,创新目前还只是中国经济贡献中的小组块。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中国而言,创新却是一个有力的新引擎,必定会推动经济的前行。

创新不会直接推升GDP,意义在于创造投资与就业

一些人认为,创新应该是需求导向型的。创新当然是要服务于人们的需求的,有需求才会有购买,有市场才有创新的动力。在美国,关于创新是有一些误解的,有一些关于创新的指责,主要是关于创新下的低就业。有人认为创新多应该就业率高,创新少就业率就会低。但是,创新和就业的关系有很多的影响因素。

创新不会直接将GDP从7%推升到9%或10%。创新的意义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发新的商业领域。如果中国能够不断有创新出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趣的职业等,平衡沿海和中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提高人均收入,特别是提高生产力,这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最有效方法,这才是根本,而创新就是驱动。

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开灯或关灯的问题。没人能够保证一定成功,但如果连想法都没有,那一定无法产生价值与生产力。更密集更普遍的创新是中国所面对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多的创新会创造更多的投资和工作机会。

美国的创新只会给美国人带来利益,而不是中国人,中国必须自主创新。问题是,创新是好的,但是中国能做好吗?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创新速度放慢,如果中国的创新速度能够迎头赶上,这并不让人感到非常惊讶。

政府要鼓励创新精神,防止垄断企业扼杀创新

很多创新在美国发生,从根本上讲,是人们的精神或者说是意识的原因。大部分美国人始终在思考新东西,考虑如何能够造福人民。美国创立之初起,美国人始终对新事物有着追求和渴望。

美国的教训是,很多新产品被不愿看到创新的现有垄断企业用各种手段阻挡,不能进入市场。所以,现在政府鼓励创新精神,并使得新企业能够更容易地建立起来。而最重要的是市场准入,政府要确保创新技术产品不会被老企业阻碍。

借自主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当前,各国经济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中国经济也面临压力,但是未来是能够振作的。中国仍然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市场。

事实上中国正在回归制造业,这将有效增加就业,提升生产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而企业家和创新者都是关键因素。

中国应持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程度,同时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特别是要引导支持创新发展,鼓励天使、风投等参与到创新发展中来。继续扩展国际合作,开拓新的国际 市场。例如“一带一路”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战略。它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会形成创造更多就业、开拓更多的市场机会。一带一路也刺激了参与者思考哪些方面可以创新。做梦,“白日梦”也是很重要的。中国要借助自主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营造创新环境,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商界领袖和企业家

创新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名词。这里所提倡的创新,更多是指本土的创新,而不是从国外引进的创新技术。在很多国家,很多企业家们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其运营效率并不高。这些企业家对整体的局势有着较深入的观察,也很积极地在探索,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需要的不仅是这些,还需要企业家的创造力,以及对新技术采用和发展方向的判断力。我认为,要想获得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怕失败,积极寻找到合适的经营者和雇员,这也是创新很重要的因素。

据我观察,在很多国家,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在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一些企业家全身心投入创新,他们非常渴望成功,认为值得去赌一把;另一些企业家则喜欢参与到国家的创新活动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渴望看到新技术、新产品为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即便有时候他们的投入和回报并不成正比。我想,人们这样不断尝试创新的原因,主要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收获到经验,和探索未知世界所带来的喜悦,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自我实现价值。

从国家层面上看,中国如果想要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只靠大量的投资和外贸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找更多有创意、更加复杂和高端的业务,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拉动就业,提高收入。因此,在中国进行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探讨创新的动机之外,要想推动创新,我们还需要在全社会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商界领袖和企业家们,整个社会也要为创新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和环境,为创新型企业家和创新人才积极提供各种机会。另外,整个社会也要形成一种氛围,要能够容忍在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暂时的不便。同时,为了激励创新,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有时也需要对创新的企业让渡一部分既得利益或其他企业的利益。

在创新的环境和机会方面,美国目前的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是因为美国对国内的劳动力进行了强大的保护,保护他们免受来自国外的竞争,因此美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是很好。但中国,这方面的形势比较好,中国现在对于国有企业的保护正在减弱,这为鼓励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人物介绍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现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

作为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猜你喜欢
埃德蒙普斯菲尔
最终,菲尔兹奖二次花落女得主
康菲尔科技
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
英国 拍卖
“克拉普斯”
橡树作证
情感与社会
看戏
唤醒沉睡的心
菲尔普斯要秀新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