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跨越发展 共建美好新平潭

2015-04-11 05:30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许维泽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平潭片区旅游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许维泽

转型升级 跨越发展 共建美好新平潭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许维泽

平潭开放开发是中央决策、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平潭开放开发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14年11月1日,习总书记视察平潭时明确指出,“平潭面临的机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他强调,“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要以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和宜居生活区为目标,致力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

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各部委、福建省各部门、各设区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确定的第一阶段目标已提前实现,基本具备了加快开放开发和深化两岸融合的基础和条件。归纳一下,平潭建设与发展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政策体系基本构建。国家赋予平潭的7个方面28条政策已逐步落实到位(包括企业所得税率降至15%、创新海关监管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政策)。作为全国面积最大、政策最优、唯一兼顾居民生产生活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平潭已于2014年7月15日实现封关运作,全面享受国家赋予的免税、保税、退税、选择性征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务院专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协调推动支持平潭开放开发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打造“政策洼地”与“创新高地”相结合的新特区。比如,台湾商品免税市场的免税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相关部委正在研究,支持实验区为临时来平潭的外地户籍居民办理赴台出入境证件;闽商银行筹建审批工作已上报银监会,有望下半年设立,等等。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平潭的发展活力越来越强、动力越来越大。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岛第一通道——平潭海峡大桥及复桥、渔平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入岛北通道——福平高速铁路及跨海公铁大桥全面动工建设,计划2018年底建成。岛内“一环两纵两横”城市交通主干道基本形成。澳前海峡高速客运码头投入使用,综合立体、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此外,水资源保障、能源保障、配套管网、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现代化信息等6大体系也基本形成。五年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000万株,森林覆盖率从29%提高到39%,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就业、生态环境。

三是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围绕培育高新技术、现代服务、海洋经济、旅游休闲等四大产业,加快构建低碳、智慧、生态、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体系。宸鸿科技2014年投产,澳前冷链物流园区、吉钓保税物流园区、两岸邮件处理中心、海西进出境动植物隔检中心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全面打造两岸物流主枢纽、主通道。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全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突出“三比一看”,经济逆势上扬,上半年GDP等主要指标增幅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上半年GDP增长12%,固投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2%,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区新增企业1449家,同比增长48.46%,注册资本281亿元。

四是台湾元素持续集聚。平潭至台中、台北海上直航高效运营,累计运送两岸旅客38万人次;开通对台“小三通”和集装箱直航航线,打造对台人流、物流主通道。“台车入闽”业务已经启动,4月16日、5月19日,台籍车辆从澳前口岸更换临时牌证进入福建,逐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台湾创业园一期已于6月份开园,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已吸引120多家社团组织、180多个创业项目申请入驻。台湾商品免税市场日趋繁荣,自去年6月开业以来销售额累计突破3亿元,购物旅客超过30万人次。华创(福建)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落户运营,成为首只台湾金融机构与大陆企业合作设立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来岚投资创业的台企、台胞数量快速增长,近两年来,新增台资企业近200家,年均增长70%以上,台资企业累计达到411家。康德台湾社区雏形初现,启动建设金井湾、澳前两个台湾社区,在平潭生活就业的台胞从最初的几十人增长至1000多人,台湾重要团组800多批次、17000多人次到平潭考察洽谈。

五是扎实推进重点片区开发。组建3个片区管理局,统筹推进澳前、金井湾、岚城3大片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宸鸿科技、海坛古城一期等产业项目已经投产,跨境电子商务、两岸邮件快件业务已经启动,坛南湾“美丽之冠”旅游综合体等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通讯、污水处理、岛外引调水、交通主干路网等五大工程,重点推进22个、总投资1203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三个片区的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全面推进,新兴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提升城市品位。坚持民生保障与开发建设同步推进,规划建设9个拆迁居民安置区,已开工建设1.5万多套、竣工2200多套;开工建设1所职业技术学院、2所示范达标中学、1所三甲医院、垒球馆等一批民生工程。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农村医疗、农村养老等各项保障标准均居于全省前列。

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上,完成“区县合一”,区直部门仅设立“两部三办九局”和三个片区开发管理局,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商事登记改革上,首创商事主体名称自主选用、企业联络地址登记等制度,实行“六个一”综合服务模式,企业注册做到3小时出证,全国办理时限最短、环节最简。综合监管体制改革上,设立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城建、国土、环保等8项执法职能;组建市场监管局,统一行使工商、质监、食药监等6个领域职能;组建廉政办,推进行政监察与审计部门合一。

七是全力推进自贸试验。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它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同时探索推行更加自由便利的运行模式,向“自由港”的方向不断迈进。今年4月21日平潭片区正式揭牌以来,各项试点任务和创新举措全面推进,今年81项试验措施已实施52项,20项标志性改革创新举措全部落实,36个重点产业项目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5月18日,福建省政府通报了福建自贸区第一批全国首创18项创新举措的评估结果,平潭片区占了16项,独有创新举措有10项;在近期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首创8项创新举措中,平潭片区占了6项;在福建自贸区第一批可复制推广的9项开放措施中,平潭片区率先开放措施占了8项,各项工作开局良好。比如,在简政放权方面,我们实行“三合一”管理体制和“一体化”运作模式,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以及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企业设立,由审批制改为默认备案制管理,为全国首创。在扩大对台服务领域开放方面,我们采信和认可台湾建筑、规划、医疗、旅游等机构颁发的执业证书,已有24家台湾建筑业企业、6家医疗机构、3家教育机构落地,并招聘了10名台湾导游。放宽原产台湾的“三品一械”进口管理政策,正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在推进通关便利化方面,我们着力探索比上海自贸区更加便利、具有平潭特色的通关监管制度,首创“台商协会担保制度”等6项改革措施,出台“采信台湾认证认可结果和检验检测”等20项便利化措施,等等。这些改革创新举措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台商、台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八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近期,我们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制国际旅游岛系列规划。平潭国际旅游岛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已完成评审稿,将尽快启动申报程序。二是推行国际通行旅游服务标准。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完善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借鉴海南国际旅游岛运行模式,积极争取赋予旅客购物离岛免税政策。三是注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海坛古城二期、美丽之冠等大型旅游项目加快建设。积极争取网球、赛马等国际赛事落地。重点发展免税购物、医疗养生、体育竞技、极限探险、主题公园等特色旅游产业和项目,促进国际商贸和滨海旅游要素集聚,努力将平潭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平潭开放开发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和建设,今天的平潭,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潜力巨大,正走在转型提升、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诚挚欢迎各位与会嘉宾、媒体和企业,深入平潭,走进平潭,为平潭发展献计献策,把共同家园和“两个窗口”建得更好,共创美好明天!

泮洋石帆——石牌洋

猜你喜欢
平潭片区旅游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平潭映象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