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研究要在外延和路径上实现突破

2015-04-11 08:44公方彬
雷锋 2015年5期
关键词:本源焦裕禄雷锋

文 □ 公方彬

雷锋精神研究要在外延和路径上实现突破

文 □ 公方彬

雷锋精神是永远讲不尽的话题

雷锋精神是永远讲不尽的,我觉得有三个根本原因。首先,它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党的伦理价值,这两个结合以后才生生不息啊。其次,它契合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我们道德价值的引领方式。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政治生态和西方的不太一样,西方的精神世界、道德是靠宗教支撑和张扬的,是靠社会公益组织来发展道德。而我们不能把宗教作为主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了我们共产党应该靠什么来支持,共产党是靠政治上影响的。在中国,讲政治是一种逻辑。有了逻辑以后,中国的政治生态、价值引领必须靠共产党所确立的典型去引领。我们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但也一定有政治属性。因为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中掺杂了宗教的东西,所以用宗教来解决道德,这是不可行的。再次,它满足了我们主流价值观和普通老百姓关系的对接。因为雷锋本身就是来自人民的普通战士,他只是精神上高大。他跟焦裕禄不一样,焦裕禄是领导干部,党的公仆。而雷锋就是一个普通战士,只是在精神升华以后我们仰视他。他做的都是小事,大量的小事构成的价值坐标,所以我觉得老百姓谁都学得到。而人民对焦裕禄是敬佩的,但普通老百姓不可能都当焦裕禄去,他是领导干部的典型。

雷锋精神研究要实现两个突破

我觉得雷锋的宣传不是不够,雷锋宣传从来没停过,每次道德争论都离不开谈雷锋,他已经是个符号。而是突破不够。两个突破:一个是外延,一个是内涵。

外延的突破体现为对接。雷锋具有特定时代的烙印,雷锋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政治生态的张扬是充分的。现在政治生态改变了,雷锋精神和国家步伐、境界不尽一致了。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它和整个民族的脉动,人类文明发展紧密结合了,这样才有希望。讲一个道理,过去我们一直是以弱我面对世界的。中国参加世界规则制定的时候,如果对文明的包容度不够,对文明探索的力量达不到,怎么去建设世界呢?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要跳出冷战思维。这也是教育我们自己,你在设计世界的时候,必须与文明走向一致。

内涵的突破是要解决学雷锋的路径问题。比如,佛教讲“迷者师度,悟者自度”。意思是说迷茫的人有老师带着走,你领悟了就自己走,这样佛教就辉煌了。基督教新教成为第一大教派,就是因为解决了信徒可以直面上帝,不需要经过神父的问题,它一下子就辉煌了。这就是路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又讲,中国不输出革命,也不输出贫穷,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那么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在今天是不可能的,那么新的路径是在哪里?这个路径不打通,那共产主义就是虚无的。那雷锋精神也不可能适应这个时代。因为你过去是信仰共产主义,是要解决剥削问题。那今天有没有剥削问题?有。但是怎么解决,我们需要探索路径,需要好好探究本源的问题。我们看哪一种信仰不是解决本源问题,为什么现在宗教在中国出现一些功利现象,它不研究本源啊。这怎么能解决灵魂归宿问题。那么,雷锋精神的本源在哪里?这个本源还要和执政党的理念相结合,和我们的道德建设相结合。

我觉得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像中国公共资源这么大,这么大为什么效果还不好?仅仅靠弘扬雷锋精神就能解决吗?我觉得不是。我们讲的是熟人道德,这是靠农业经济起来的。西方也已经进入了陌生人道德。中国社会变更,已经进入陌生人时代了,楼上楼下都不认识。那道德的力量在哪里?规则是什么?往哪里走?雷锋如果符号化,你再办十个杂志也没用,你必须在这个本源上解决它。就像在网上炒作雷锋皮夹克事件一样,这些问题都好解决。但问题是我们的背后是什么,也是我们整个价值坐标的问题、本源问题、路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雷锋精神是不可能解决疑惑的。

猜你喜欢
本源焦裕禄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