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关于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的研究

2015-04-11 10:30鲁艳芝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烯酶青霉耐药性

鲁艳芝

(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在临床上,虽然各种微生物的种属分布不同,但是,其耐药机制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很多微生物能够产生碳青霉烯酶,而碳青霉烯酶是导致微生物耐药的主要因素.例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等[1].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应该针对于各种微生物产生的碳青霉烯酶进行研究,了解其耐药的机制,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应对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0例,年龄在16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岁.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17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岁.

1.2 方法

应用常规生化反应鉴定,鉴定出各种微生物的属,再用动力、山梨醇、DNA棉子糖试验区别菌属,最后用靛基质、甲基红、枸橼酸、赖氨酸、丙二酸盐试验鉴定出碳青霉烯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分析表

表2 碳青霉烯酶的耐药性分析表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抗菌药物相继问世,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针对于一种疾病,其抗菌药物的选择性更广,但是,在临床上却出现了应用某类抗菌药物缺乏有效治疗该种疾病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在长期应用该类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微生物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进而出现了无法有效治疗该种疾病的情况,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也影响到医学服务的水平[2].因此,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于微生物关于碳青霉烯酶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其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对哪些药物具有耐药性,进而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转而使用敏感性较高的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这样才能够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医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上看,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其中碳青霉烯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克林霉素40.0%,左旋氧氟沙星26.7%,利福平15.6%,头孢西丁12.2%,左旋氧氟沙星5.5%.可见,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本次的临床研究结果,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在针对于相关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对碳青霉烯酶灵敏度最高的药物,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彻底的康复[3].

在临床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碳青霉烯酶主要是由染色体进行介导的,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是一些致病菌,但是,也有部分病毒可以产生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除了在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菌株产生之外,还可能在其他的菌株中产生,例如,粘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等,但是,上述两种菌株所产生的碳青霉烯酶无法转导,进而不会快速的复制和蔓延[4].此外,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碳青霉烯酶在大肠埃希菌能够得到迅速的扩散,进而会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另外,针对于产碳青霉烯酶的杆菌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其主要原因该类病菌的复制非常迅速,其为敏感菌株,并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作用可产酶而导致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因此,针对于产碳青霉烯酶的杆菌应进行有效的研究和控制.在针对于碳青霉烯酶的控制方面,碳青霉烯酶可导致微生物对相应的抗菌药物耐药,例如: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等等,但是,碳青霉烯酶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即使碳青霉烯酶在肠杆菌或者是其他菌株中快速的扩散,对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治疗疗效不会产生影响.因此,这也提示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针对于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将左旋氧氟沙星作为首先的控制药物,其能够收到较好的控制效果[5].

总之,在临床上,虽然产碳青霉烯酶微生物中检出的耐药基因类型影响范围较为局限,但是其检出区域都呈扩大趋势,而且近年有很多新的突变类型相继出现,值得引起广泛关注.另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针对于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控制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成绩.例如,BRL42751青霉烯类抗菌药能够有效的抑制碳青霉烯酶,快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了临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依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如下2个方面.①由于本次收纳的患者例数有限,进而疾病的类型较为单一,在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耐药性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到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几种微生物,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还应该扩大微生物的研究范围,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研究的效果,通过寻找更多的微生物,对其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耐药性进行充分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6].②在研究方法上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现有的研究方法较为局限,无法实现最佳的研究效果.因此,应该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引进更为先进的研究方法,确保临床研究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因此,在日后的关于产碳青霉烯酶微生物的耐药性的研究中,通过注意如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发现,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较多,通过对各种产碳青霉烯酶的微生物耐药性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通过规避一些耐药性较高的药物,转而采用耐药性较低的药物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能够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促进临床服务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1〕吴迪,蒋科威,穆雪鹍,吴伟元,陈升汶,白明.对碳青霉烯耐药与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比较分析[J].上海医学,2012,12(06):110-111.

〔2〕张鞠玲,鲍春梅,陈素明,郭桐生,崔恩博,王欢,张成龙,曲芬,毛远丽.对亚胺培南不敏感菌株的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02(06):224-225.

〔3〕谷秀.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01(01):189-190.

〔4〕黄永建,周华,舒赛男,陈中举,汪玥,方峰.儿童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基因及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5(04):148-149.

〔5〕杨有琴.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筛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2(11):148-149.

〔6〕宋晓萍,王静静,孙滨,王建,马勇,刘洋,陈光,谢天喜,周志成,陶风波.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02(10):120-121.

猜你喜欢
烯酶青霉耐药性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在非HIV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
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