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高树等十人生卒年为中心

2015-04-11 11:34朱则杰卢高媛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人文学院杭州310028
关键词:高树

朱则杰,卢高媛(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人文学院,杭州310028)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高树等十人生卒年为中心

朱则杰a,卢高媛b
(浙江大学a.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b.人文学院,杭州310028)

摘要: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即根据平日读书所得,对其中高树、易顺豫、王守恂、江朝宗、成多禄、许钟璐、徐兆光、旷世斌、傅岳棻等十位作家生卒年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清诗;清代作家;《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高树

卢高媛(1990—),女,四川成都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清代诗歌(包括散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近年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种巨著。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可以说是后出转精,代表着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难想见,涉及这么多的对象,即以《提要》而论,这里面的各种疏忽、缺漏乃至错误,自然也是难以尽免的。并且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一般说来,其难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和补充,正可以使两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①,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笔者在日常读书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即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并陆续整理成文,相继分组发表,提供给编著者以及其他有关读者参考。本篇主要取十位作家,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 高树

高树,《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872[2]1916。

按高树的生年,今人江庆柏先生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已经根据其《金銮琐记》自序署款“乙丑年[民国十四年,1925]三月十七日,珠岩山人高树自叙”及所注“时年七十八”[3]1,推得为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4]660。又高树《鸰原录》第一题《癸卯腊,城弟下世。山人于军机班当值,日寂然独坐方略馆,思城弟事,以韵语纪之。丙午秋回泸,书一卷交九弟,今已不可觅。昨夜见草稿,择可辨认者录存》三十五首,第三十三首“五千二百日相依”云云之后有附识:“乙

丑年八月二十五晨,七十八岁叟蔚然氏书于烛下。”[5]17亦可佐证(蔚然,乃其字)。

而已故朱彭寿先生《安乐康平室随笔》卷六记“生平所见耆老,年届八十者”(总第七十一则),内有:

奉天奉天府知府、泸州高蔚然先生树,八十二。(咸丰甲寅生,乙亥年卒。)[6]281

这里“甲寅”为清咸丰四年(1854),“乙亥”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又其《清代人物大事纪年》,也记载有高树的生卒年,与此相同,并且生年还系有出生月日“八月十五日生”[7]1415-1737。检今人秦国经先生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履历单·光绪朝”,收有高树“现年五十三岁”、“现年五十二岁”两份履历[8]第7册,533,582-583,逆推其生年,大致与朱彭寿先生所记相近。由此看来,朱彭寿先生所记生年,很可能是依据此类履历或者科举考试的硃卷等取的,是通常有意往小里说的“官年”,不如前引高树两处自记可信(另参下文兄弟次序)。而所记生日,通常不会造假,结合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而换算作公历为9月12日。又卒年,因为别处未见记载,并且大致就发生在朱彭寿先生著书之际,所以应该可以采信,至少聊胜于无。如此通计,高树享年应该是八十八岁。

另外,《提要》本卷将高树大致归入“生于咸丰元年至五年(1851-1855)”者,范围本来与朱彭寿先生所记相合。但同卷此前还著录有高树两(孪生)弟高枬[1]1845、高楷[1]1846,生年均定为咸丰二年壬子(1852)。而高树小传至少已经叙及为“楷兄”,却仍然排在两弟之后,这确实是一个疏忽②。

附带提及关于前及高树《鸰原录》,所收都是悼念两弟的七言绝句,一人一题。前引第一题,标题开头即叙及高枬(字城南)的谢世时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腊”十二月(公元已入1904年)[5]3。又第二题《壬子二月,在上海避乱,得汉口钺侄禀,言九弟已于去岁腊月廿九在泸病故,诗以纪痛》二十首标题[5]19,以及最末一首“与弟家书写一通”云云自注“壬子二月……得……钺侄报,九弟去腊廿九去世”[5]26,则具体记载了高楷(兄弟排行第九,高枬第八,高树第七)的忌日——这里“壬子”指民国元年(1912),其上一年为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十二月二十九日于公历已入1912年之2月16日。《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于高枬、高楷两人的谢世时间,正是据此记载[3]660,661。而《提要》分别称其“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卒年不详”,则可照《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予以更正或补充③。

同时,《鸰原录》第二题第十一首“正画孪生出浴图”云云自注,还详细、生动地记录了两弟的出生:

咸丰壬子年十月廿四夜,我才三岁,与八姊同榻睡。八姊摇我醒,呼曰:“七呀,我母生一双弟弟,你不起来看一看么?”……[5]22

这里其他暂时不论,而高枬、高楷的生日则可以确知为咸丰二年壬子年十月二十四日(公历1852年12月5日),较高树小四岁。前述《提要》所定两弟生年,与此正相吻合。而《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正文均定为咸丰三年癸丑(1853)④,则晚了一年。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鸰原录》内部作品有关自注,在叙及兄弟三人的年龄而需要推算的时候,存在着不少自相抵牾之处。即如上引第二题第十一首自注“咸丰壬子年……我才三岁”,逆推高树本人生于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比前述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晚了两年;与两弟相较,也只年长两岁。又如第一题,第四首“雉堞峨峨数仞危”云云自注:“咸丰庚申年[十年,1860]……城南弟时才八岁。”[5]5第八首“提筐缓步往书斋”云云自注:“[咸丰]戊午年[八年, 1858],山人九岁……八、九两弟才六岁。”[5]7逆推高树本人同样生于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而两弟却生于咸丰三年癸丑(1853);兄弟相较,则变为差三岁。再如第一题第十五首“左右齁齁傍母眠”云云自注:“是时两弟三、四岁,我六、七岁,咸丰甲寅[四年,1854]、乙卯[五年,1855]年事。”[5]12虽然兄弟相较同样差三岁,但逆推两弟生于咸丰二年壬子(1852),而高树本人却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又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三十年庚戌(1850)都不一样了。如此一来,简直全部乱套。即使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正文所定两弟生年,以及《提要》称高树“年八十六卒”——假如从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计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也都不为无据。因此,关于高枬、高楷特别是高树的生年,仍然有必要继续留意其他更为可靠的资料。

二 易顺豫

易顺豫,《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918[2]1391。按今人朱德慈先生《近代词人考录》第一部分《悉其生平 知其词集》“易顺豫”条,曾依据已故顾廷龙先生主编《清代硃卷集成》,考得其生年为同治四年乙丑(1865)[9]171。检《清代硃卷集成》所收易顺豫履历,原文记其出生时间更加具体,为:“同治乙丑年闰五月十五日子时生。”[10]第328册,303换算作公历即1865年7月7日。

附带关于《清代硃卷集成》所收人物履历,有可能故意将年龄往小里说。但易顺豫此处,同治四年乙丑(1865)确实闰五月,因此比较值得相信。另外,易顺豫与其兄易顺鼎等人,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春曾在湖南长沙结“湘社”,有关作品由易顺鼎、程颂万两人合辑为《湘社集》,其卷首易顺豫《序》有“顺豫亦自念年二十七,无所成”之语[11]264。逆推其生年,也正是同治四年乙丑(1865),可以进一步作为佐证。

《提要》本卷将易顺豫大致归入“生于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四年(1861-1865)”者,范围正合。

三 王守恂

王守恂,《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已定其生年为同治三年甲子(1864),而卒年尚缺[1]1931[2]127。按今人编纂的《<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第3册,“人物往来”类“1937年”有“王守恂逝世(1月23日)”条:

王守恂,字仁安,曾任前清河南开封巡警道,民国后任会稽道尹,近隐居津门,与各遗老名士唱酬,诗文颇佳,突于日前病故,年七十三岁,遗著有《王仁安文集》三卷,未刊者一卷,现有门弟子王纶阁、王北瞻、徐镜波、张异荪等,筹备定期联合窗友公祭云。[12]第3册,1581

据此推测,王守恂应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公历“1 月23日”稍前数日,而于农历仍在对应的丙子年(公历1936年1月24日至1937年2月10日),所以其享年按传统的农历虚龄计算正是“七十三岁”。至如今人编纂的《天津近代人物录》王守恂小传将其卒年标注为“1936”[13]22,则很可能是忽略了农历年末于公历往往跨年这一点。

四 江朝宗

江朝宗,《提要》称其“生于同治三年(1864),卒年不详”[1]1932,《清人别集总目》则定其生卒年为“1859-1943”[2]571。按江朝宗的生卒时间,除此之外还有数种不同的说法,总体情况十分复杂,有必要重新予以考察。

先说谢世。

江朝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投靠敌伪,担任过北京市长。今人常人春先生所著《近世名人大出殡》一书,内有一篇《大吹“七定京师” 难掩投敌罪恶——汉奸江朝宗丧事始末》,开头就说:

民国32年(1943)9月21日,北京各大报刊均以赫然篇幅刊登了所谓“迪威上将军”江朝宗去世的消息。[14]302

中间又具体叙述:

江氏……民国32年(1943年)……9月20日下午5时死于北京南池子南湾子寓所。[14]303

文末所列“主要参考资料”,有敌伪北京《新民报》1943 年9月21日第4版《江宇澄上将昨逝世,三定京师遗惠在民》(宇澄,乃其字)等连续五篇相关报导[14]308,从谢世一直到“出殡”,因此可以确信无疑。

再说出生。

民国十三年(1924)署名观瀑主人著《人鉴》一书,卷上“江朝宗”条列有其生辰八字“辛酉”年“辛丑”月“戊寅”日“辛酉”时[15]105,亦即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二十五日酉时(公元1862年1月24日)出生。该书虽然为命数迷信之作,但成于江朝宗生前,所以这个生辰八字应该不致造假,反而最值得相信。前及朱彭寿先生《安乐康平室随笔》卷六记“生平所见耆老,年届八十者”附“现时生存诸人”,末尾按语附带叙及:

迪威将军、旌德江宇澄先生朝宗……咸丰辛酉生;开岁庚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八十。[6]282

又其《清代人物大事纪年》记载江朝宗“生辰”[7]1473,均与此相合,可以参证。唯后者将江朝宗的卒年定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7]1741,令人不可思议。

另外,常人春先生在前引该段具体叙述之后接下来说江朝宗“终年80岁”,并加有一条对应的尾注:

江朝宗乃前清同治二年(1863年)生人,至民国32年(1943年)病故,享年80岁。但报丧文告及旧报刊报导上均说他享寿83岁,盖旧时均以虚岁计算,应为81岁。死后,大抵按“天增一岁,地增一岁”计算,故以“八十有三”论。[14]307-308

这里其他毋论,根据我们上面的考察,按照古人以农历计虚龄的传统习惯,江朝宗享年正是八十三岁。当时“报丧文告及旧报刊报导上均说他享寿83岁”,正好可以作为有力的佐证。

至于《提要》定江朝宗生年为同治三年甲子(1864),盖据其下文所述“宣统三年[辛亥,1911]任陕西汉中镇总兵,时年四十八岁”逆推而来。而所谓该年四十八岁云云,经检索很可能源自前及秦国经先生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履历单·宣统朝”所收江朝宗的一份履历[8]第8册,765-766;但此种履历往往会把年龄有意往小里说,所以一般不足取信。此外,关于江朝宗进入民国以后的生平事迹以及诸多字号之类,《提要》也还可以参考有关资料做些补充。

五 成多禄

成多禄,《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已定其出生

时间为同治二年癸亥十二月初八日(公元1864年1 月16日),而卒年尚缺[1]1932[2]377。按两书均曾提及或著录今人李澍田先生主编《长白丛书》(二集)本,翟立伟、成其昌两位先生共同编注的《成多禄集》;该集卷首在成多禄《自订年谱》之外又补编了《续年谱》,最末“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六十六岁”条明确记载:

十月初九日(11月20日)未时,病逝于吉林西大街二十一号本宅。享年六十六岁。[16]67

这样,成多禄的生卒年问题就解决得十分圆满了。年谱按照传统习惯以农历虚岁计年龄,同时在重要的月日之后又添注对应的公历,既科学又周到,很便于读者使用。

六 许钟璐

许钟璐,《提要》缺少生卒年[1]1961。按民国二十八年(1939)农历正月佚名编印《城南诗社齿录》,其中有许钟璐,记其当时“年龄”为六十三岁[17]584。据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三年丁丑(1877)。《提要》本卷以之大致归入“生于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者,相差不是很大。

另外,该齿录记许钟璐“别字”“珮臣”,也可以作为补充。

七 徐兆光

徐兆光,《提要》缺少生卒年[1]1967。按前及民国二十八年(1939)佚名编印《城南诗社齿录》,其中有徐兆光,记其当时“年龄”为五十六岁[17]583。据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提要》本卷以之大致归入“生于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者,相差比较大。

另外,天津《今晚报》2011年9月26日第21版有曲振明先生所撰《名士徐兆光》一文,介绍生平仕履相当详细,可供《提要》小传采择补充。

八 旷世斌

旷世斌,《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著录民国十八年(1929)排印《潜江旷氏丛书》本《万卷草堂漫稿》一种,而作者小传仅有籍贯[1]1975[2]925。按民国二十年(1931)十二月“调制”的钱育仁编校《虞社社友录》,最末一人即旷世斌,“表字”“公质”,当时“年岁”为三十六岁[18]538。据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提要》本卷以之大致归入“生于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者,相差比较大。

另外,《提要》全书凡五十八卷,最末一人蒋国平“生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⑤,此即所收作者生年下限。按照这个标准,旷世斌该条应当予以删去。

九 陆文饶

陆文饶,《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979[2]1209。按前及民国二十年(1931)钱育仁编校《虞社社友录》,其中有陆文饶,记其当时“年岁”为五十三岁[18]537。据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提要》本卷以之大致归入“生于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者,相差不是很大。

此外关于陆文饶的字号,《清人别集总目》无介绍,《提要》则称其“字西村”。而《虞社社友录》记其“表字”“霁云,字醉吟”,这里“醉吟”以及“西村”应该都是别号。

十 傅岳棻

傅岳棻,《提要》缺少生卒年[1]2021。

按傅岳棻在民国时期曾官至教育部次长、代理总长,是一个影响不小的人物,有关他的介绍很多。关于他的生卒时间,以已故陈玉堂先生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全编增订本”小传(编号12916)为代表[19]1226,通常都说是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至1951年。但是,这个生年却值得怀疑。

前及朱彭寿先生《安乐康平室随笔》,卷六记有曹秉章“生日会”有关“诸人生日”(总第六十九则),叙及:“江夏傅治芗岳棻,丁丑九月初九日。”[6]277这里生日容后再论,生年“丁丑”为光绪三年(1877),比通常所说早一年。又近年刚刚整理出版的《许宝蘅日记》,其中涉及傅岳棻生平事迹很多。例如“丙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记“三月……初三日戊申(4月4 日)……赴张伯驹约修禊,至者卅余人”,就提到“傅治芗七十”[20]1459;次年“丁亥(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记“九月……初十日乙亥(10月23日)……赴藏园约……集者”若干人,又提到“傅治芗七十一”[20]1520。这两处逆推,傅岳棻(治芗其字,《提要》“治”字误作“冶”)的生年也都是光绪三年丁丑(1877),可以佐证。《提要》本卷将傅岳棻大致归入“生于光绪二年至二十年(1876-1894)”者,虽然范围吻合,但由于本卷属于全书最末一卷,内部包含十九年之多,而傅岳棻排在若干生于光绪八年壬午(1882)者之后,因此还是有不小的偏差。

前及《清代硃卷集成》,还保存有傅岳棻的乡试硃卷,其中记其出生时间为:“光绪戊寅年九月初十日吉时生。”[10]第320册,103通常所说的傅岳棻生年,很可能就是由此而来。但硃卷往往有意将年龄往小里说,所以不一定可靠。倒是所记生日,一般不会造假。结合郑孝胥《海藏楼诗集》附录之一《佚诗·傅治芗六十寿

诗》尾联“不碍乡谈频倚杖,为君更作展重阳”来看[21]476,傅岳棻的生日必在九月初九日正重阳节之后,因此应该以“九月初十日”为正确。换算作公历,傅岳棻的生日就是1877年10月16日。

注释:

至于傅岳棻的谢世,上及《许宝蘅日记》有十分具体的记载,忌日为“1951年”“2月22日”,农历“辛卯年正月”“十七日癸巳”[20]1656。其享年,则为七十五岁。

①《清人别集总目》虽然按作家姓氏笔画排序,但各家小传也力求注明生卒年。

②参见《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前言》第一部分《人物生卒年考订的文献学意义》所举“兄弟排倒”例,第2页。

③《清人别集总目》记载高枬、高楷生卒年与《提要》相同,则卒年亦可照此处理,见第2册第1915页、第1918页。

④《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前言》该处仍作咸丰二年壬子(1852),可能是沿用《提要》而来。

⑤见《提要》卷五十八,中册第2028页。本卷内文标题、页眉“生于光绪二年至二十二年(1876-1894)”,其中“二十二年”应作“二十年”。卷首《目次》不误。

参考文献:

[1]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2]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高树.珠岩山人三种·金銮琐记[G]//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08-509合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4]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高树.珠岩山人三种·鸰原录[G]//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08-509合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6]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G]//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2.

[7]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8]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朱德慈.近代词人考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顾廷龙.清代硃卷集成[G].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1]易顺鼎,程颂万.湘社集[G]//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15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

[12]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图书馆.《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G].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3]政协天津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近代人物录[M].天津: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1987.

[14]常人春.近世名人大出殡[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5]观瀑主人.人鉴[M].民国十三年(1924)北京复报社排印本.

[16]成多禄.成多禄集[M].翟立伟,成其昌编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17]佚名.城南诗社齿录[G]//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7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

[18]钱育仁.虞社社友录[G]//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15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

[19]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K].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20]许宝蘅.许宝蘅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1]郑孝胥.海藏楼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唐 普]

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清诗续考”(13YJA751074)、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清诗续考”(136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清诗续考”(13NDJC024Z)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3-10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5-0163-05

猜你喜欢
高树
高树增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高树标 暮色苍茫看劲松纸本水墨 140cmX280cm
立 秋(1)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小满
舌尖上的京味儿
今日更应有无所畏惧的恬淡
《秋色寄高树》中国画
不一样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