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剧制作中的形而上学陷阱

2015-04-11 13:32江薇
视听 2015年3期
关键词:影视剧陷阱娱乐

□江薇

浅谈电视剧制作中的形而上学陷阱

□江薇

影视剧生产与消费中的意识屏障绝大多数时候是由后现代文化逻辑与二元对立思维的共同作用,形而上学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已经被当今的学术界公认为“语言的陷阱”而被公众所摒弃。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在我国制作电视剧的领域里还是会经常干扰理论家们,让他们判断一些问题时会不经意间受到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质量,同时经济效益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电视剧;制作;思维模式;形而上学;陷阱

就目前而言,电视连续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传播形式,包括电影、广播等都无法与之争宠。其观众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观看时间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这样一来让以往书刊拥有的读者就越来越少了。据大量的调查显示,电视剧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化休闲方式。鉴于此,我们应该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掉进形而上学的陷阱当中,从而保障电视剧的质量上乘。

一、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

当前有一些影视剧的制片人认为,电视剧中故事的精神价值通常是大众强加于作品上的负担,而拍摄电视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注重是要让观看者感到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思想价值却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娱乐效果而降低收视率。但是大量的事实表明,真正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往往是那些思想内容丰富的作品,比方说《大染坊》《红高粱》等。因此上述这种思想是有失偏颇的,而且这种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错误地引导制作过程中的不切实际。这种让娱乐功能与思想内涵形成对立面(也就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就是形而上学,这种思维模式会对某些人产生判断上的失误,导致他们对这类失误的穿透能力大大减弱甚至是丧失掉。通过研究发现,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人们会对一些基本概念形成一套固定不变的理解方式,比方说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等。而在这种心理逻辑的指引下每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对立的。之所以这种形而上学的陷阱受到现代哲学的强力批判,是因为这种对立关系并非绝对存在,而是存在某种联系的,就算存在也必须基于某种特定的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绝对化。

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心理逻辑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心理逻辑是“娱乐”,也就是感官上的愉悦和快感,与心灵、精神是站在对立面的。然而制作电视剧的主要收视动机放在娱乐这一层面上,片面地认为思想价值一定会大大降低作品的收视率。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所造成的认识障碍。但是通过以往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来看,获得快感不仅仅是获取表面上的轻松愉悦,演绎得情真意切的作品往往能够让观众受到心灵上的触动。要想真正跳开这些意识中所形成的对立模式,我们需要从具体的实践上来进行深入分析,从观众的反映来看,电视剧作品的娱乐功能与精神内涵、思想价值与审美快感之间并非相互对立的,而是共生共存的。“娱乐”在欣赏影视剧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源自于同时满足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需求,二者缺一不可。电视剧中主人公的成功与否,如果观众投入其中的话心灵与精神必然会随之受到深深的触动。由此可见,精神上的触动一旦被抹杀掉,会大大削弱影视剧的娱乐效果。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社会里,故事已经完全替代了布道,成为大众喜爱的观看对象以及茶余饭后的谈论对象。尤其是我国在发展历史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大家对故事深层意义的内在需求更为执着而且广泛。这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自从《英雄》上映之后,虽然说对张艺谋导演的大胆创作以及梁朝伟、张曼玉等知名演员的演技大加赞赏,但是人们却对其中过度苍白的精神内涵表现得非常不满,而这些不满主要集中在故事本身缺乏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上。虽然说故事在构图、画面、色彩等视觉和听觉上为观众提供了很好的审美愉悦,但是并没有触动大众的心灵,没有满足观众对意义的需求。同时这也是观众觉得买票所花的钱不值的真正原因所在。现在也是网络世界,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收视率排行榜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涉及到伦理和精神问题的电视剧通常都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制片人以及编导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想方设法涉入观众心里,充分展开伦理问题,这也是实现作品娱乐功能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晚上数以亿计的观众在电视机前与之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所以要将收视率紧密结合故事的精神价值,因为市场会拥抱真正的价值关怀。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剧已经成为广大人群进行心灵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但是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许多编导和制片人依然会受到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干扰。这样会大大影响到影视剧的质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影视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制片人所创作的作品既要能够带给观众快乐,更要产生更多心灵上的共鸣。

1.吕静.电视剧改编的陷阱与诱惑——以张爱玲作品为例[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08).

2.李园园.中国乡土的朴实书写——论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冯宁.笑声中的陷阱——浅析“春晚”语言类节目植入式广告介入的得与失[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05).

4.燕道成.电视剧的女性主义、消费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绝望主妇》的多维解析[D].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1.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影视剧陷阱娱乐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娱乐眼
陷阱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