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2015-04-11 13:37郎启训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

郎启训, 徐 艺

(1、红河学院 音乐学院, 云南 蒙自 661100; 2、昭通学院 艺术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教育的真谛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郎启训1, 徐 艺2

(1、红河学院 音乐学院, 云南 蒙自 661100; 2、昭通学院 艺术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是存在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教育学派的集大成者之一。雅斯贝尔斯最为著名的教育哲学丛书——《什么是教育》,以“存在、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教育方法、教育本质、教育使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教育的真谛是对灵魂的唤醒和本性的回归,详尽、深入地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尤其是雅斯贝尔斯在本书中提出的文化教育、自我教育以及师生平等等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从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出发,深刻解读了本书有关教育的理论和思想,探索和追溯教育的真谛及本质。

回归本真; 自由; 教育真谛; 《什么是教育》; 解读

一、《什么是教育》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是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思想家,是德国继马克思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雅斯贝尔斯主要是研究内在自我剖析和自我省察等问题,突出强调人性的独特性和自由性。曾执教于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等学校,著有《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什么是教育》、《存在哲学》、《大学教育中的自由》、《论真理》等。其中《什么是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类的哲学著作,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实际应用,存在主义起源于德国,二战期间以及战后在法国、美国、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传播,存在主义是起源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人性的摧残和遗忘,资本主义对人性的扭曲,而二战的毁灭性破坏,使得以人本主义为根基的存在主义得以广泛传播。本书从宏观教育谈起,着重论述了教育的含义、类型、本质、目标以及教育与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大学教育实践,探讨了自由观教育理念的实际意义。

二、教育理论的哲学理论依据

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理论的阐述主要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哲学家开始对“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从而形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思考的哲学潮流。“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基本哲学命题,存在主义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类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身存在没有意义,而是在存在基础上自我造就、自我展现,还认为知识是通过人的直觉发现的,真理是个人选择的结果。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理论与其哲学思想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其中有很多的宗教信仰主义,有的哲学流派分类把他做为有神论存在主义的创始人[1]。在“存在、自由、权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观。

雅氏教育观也是其极端个人主义哲学和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折射,从回答什么是人的问题出发,认为人不是自由存在的物体,而是作为一种个人精神、力量存在,作为一种自由的可能性而存在。人只有不断超越,才能最终认识到“存在”自身。同时雅氏也十分看重个人自由,突出自由选择的意义,否定通过科学知识和经验来证明自由的存在。雅氏正是基于以上理论思想,呼吁人的存在自由和信仰,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最终形成存在主义教学思想,并集中表现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

三、雅斯贝尔斯对于真正的教育的定位

(一)教育的本质

人们对“什么是教育”的回答往往局限于一种定义,也就是对事实本体的一种描述,很多人关于教育的理解只是对前人思想的简单总结。但是雅斯贝尔斯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他的论述中充满了焦虑和不满,只有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格修养、生活实践得到了雅儿贝尔斯的认可,他认为对教育的理解要深入到价值存在层面,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他认为“真正的教育要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关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教育是对人灵魂的唤醒,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所谓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灵肉交流的活动,主要包括生命价值的感悟、意志道德行为的规范以及知识精髓的传授,最后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实现人类灵魂的唤醒和自由的生成。同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传递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相契合,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和主题性,是一种双向对话行为,从而达到教师顿悟的艺术以及学生的自觉生成[2]。所谓生成是指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内部的灵性和可能性”得到最大的发挥。由此可见,雅斯贝尔斯研究的“人”具有主体性,他对当时教育实践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压制学生发展等现象的严厉抨击,呼吁教育体制的改革,并明确仅仅依靠金钱是不能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基础性条件。

(二)教育的目标

雅斯贝尔斯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提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是让学生成为“全人”,因此需要用“全人教育”思想去培养“有素质的人”。有素质、有教养的人是指根据一定的时代理想所陶冶的人,在一定条件下,使学生在观念意识、行为活动、价值取向、语言方式和能力等方面形成一个综合体,使其成为异于天性之外的第二特性。“全人”是一个人持续不断地通过自身努力,而不受外界条件干扰或者强迫,实现、超越自我,并通过自己的改变和进步来唤醒他人。他提出对学生的培养要全面,应该把自然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文知识陶冶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精神素质的一种培养。因此,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人”,是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三)教育的方法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科学理论知识和认识的积累是不重要的,”填鸭式”和“手把手”以及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是毫无意义的,一味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有违教育本质。在教育方法上,雅斯贝尔斯认为靠教师的权威去强迫学生接受知识不是正确的,主张教育要注重“交流”和“陶冶”的作用。雅斯贝尔斯理想中的教育模式,是在宗教信仰、人文精神的环境中熏陶形成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即”爱”,来实现自我、回归自己。只有在爱的推动下,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把教师的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获得人生感悟和生活真谛,爱的理解是师生共同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交往的教育方法也是雅斯贝尔斯的重要理论,他认为如果交往能够实现的话,人们就可以通过教育来了解历史和知识,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不会被别人控制。因此,雅氏对苏格拉底的“催产术”教育方法,主张师生之间平等对话,顺应人的精神灵魂需求,应该用反讽的方法唤醒学生内在潜力,促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缺点,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求自我永无止境进步。他又指出,“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约束,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主张教师既要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性,因材施教;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彼此之间展开讨论和交流。

(四)教育的过程

教育是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能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过程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三方面。首先是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灵魂的交往过程,交往是雅氏哲学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人虽然是自由的,但是只有通过和其他人交往并与其他自由联系起来,才能得以实现。交往的双方是独立的个体,这种交往是独立的精神交流和心灵沟通,教育过程中的交往是消除权威、建立平等的重要环节。其次,教育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精神是知性的思维、情感整体,凡是意识中的东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实物,都能够被这种整体性精神所容纳,这种精神被称为“整体精神”。最后,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跨越的过程,在教育上,雅斯贝尔斯十分强调个体自身努力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把学生引导到自我教育的路上。

(五)教育的内容

雅斯贝尔斯指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善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人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他以超越论为基础,提出了教育的内容。他认为人的发展有三个层次,即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对自我内在特征的认识以及对上帝的领悟,而自我实现必须不断超越世界、超越自我、超越灵魂。因此,教育的内容主要从科学、哲学、宗教教育三个方面去学习,这三个方面互为一体、相互促进。科学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经济、社会等人类存在的外部环境教育,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哲学教育是指对物质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概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的能力。宗教教育是更高层次的灵魂教育,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学习,他要求学校必须开展宗教、教会史、教理等课程,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四、对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评价和借鉴

(一)《什么是教育》集中体现了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也是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向人本主义转变的体现,教育理论中的“自由选择”、“自由生成”、“全面教育”、“整体教育”等观点,对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大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教育界关于学术自由、师生平等、教学自由的探讨不断增多,它对于提高高校科研能力,繁荣学术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3]。然而,在科技大繁荣和经济快速进步的今天,教育关于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全面成长的目标被忽略,大学生成了知识载体、科研的工具,被预设的专业、课程、内容牢牢限制着,眼光只局限于市场就业,自幼学习无从谈起。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主体性的自由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如果只重视科技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人才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自由学习是学生的权利之一,坚决避免把学生做为传承知识的“批发商”。同时,学习无自由就就意味着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创新也无从谈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如果工厂像加工零件一样,采取标准化、机械化、大众化的生产模式,学生势必会向畸形发展。

(三)大学的基本教育理念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去运用一切资源,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自己行动和思想上有自己的选择,并能够对自己的择选承担责任。要不断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交流合作的作用。雅斯贝尔斯始终坚持人的“主体性”主张,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创造性,做为教学的载体——教学资料,只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现代教育有着引导和启发作用。

结语:通过对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解读,总结出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强调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注重生命信仰和精神陶冶在教育中的作用,陶冶的知识却能改变人、帮助人成为他自己,交往过程的重要性,教育能满足真正的精神需求。因此,只有深刻解读“什么是教育”这个基本问题,彻底领悟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方法,才能够实现灵魂的唤醒和自由的生成,才能够不断迎接时代挑战,对现实教育进行反思,对现代教育体制大胆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邹进, 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9.

[2]李峻, 刘玉杰. 教育的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 大学教育科学,2011,(4):15—19.

[3]周明. 教师权威的另类解读——基于雅斯贝尔斯的权威观[J]. 教师,2011,(26):116—117.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Interpretation of Jaspers’WhatIsEducation

LANG Qi-xun1, XU Yi2

(1.Conservatory of Music,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2. School of Arts, Zhaotong University,Zhaotong 657000, China)

Carl Theodor Jaspers was a well-known German philosopher, theologian, psychiatrist and a major exponent of existentialism in Germany. His most famou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works-WhatisEducation, taking the existentialism of existing, liberty and excel as its philosophical basis, reflects his teaching ideas of humanism. He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n educating approaches, the nature and the mission of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he waking up and return of the soul, expressing his views and understanding on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ducating ideas of cultural education, self-education and e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ch are presented in the book,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olv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From Jaspers’WhatIsEducation, this thesis makes a thorough interpre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ideas to discover the true meaning and essence of education.

return of the real; liberty; essence of education;WhatIsEducation; interpretation

2015-06-24

红河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基础乐理》课程教学建设研究(JJ201303).

郎启训(1980— ),男,云南昭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音乐理论、教育理论研究。

G40-09

A

2095-7408(2015)06-0109-04

猜你喜欢
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
暮年左宗棠
智珠二则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荷兰74岁前首相仰面摔在红毯上
克拉斯诺雅斯克地区开始建设新的铁路枢纽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
“因为孤独几乎是完美的”
美媒狂揭“屠村”士兵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