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忾同仇 共赴国难

2015-04-13 23:10宋升堂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4期
关键词:刘湘川军抗日

宋升堂

四川,是中国抗战史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省份,这里曾是抗战的大后方,这里走出了川军,这里是国统区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在中国共产党四川地方各级组织的领导下,四川从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有力支援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烈火重生,恢复壮大全省各级党组织

七七抗战爆发,四川成为了国际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争夺的中心,早已入川的国民党中央势力进一步加速了控制四川地方政权的步伐。相形之下,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和“清剿”,中国共产党四川地方各级组织遭受了全面破坏,从1935年6月到1938年1月,四川没有党的省级领导机关,局势十分严峻。为此,恢复四川地方各级党组织,尤为紧迫。

在白色恐怖阴云的笼罩下,以张曙时、漆鲁鱼为代表的一些失去领导关系的共产党员和保存下来的基层党组织坚持隐蔽斗争,在抗战爆发前稳定和发展了一部分党员,为省内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准备了条件,成为建立党的省级领导机关的重要组织基础。

在党中央的大力帮助和入川共产党员的具体努力下,1938年1月,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在成都正式成立,隶属于长江局领导,标志着四川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后,四川省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加快发展党组织的步伐,并注意在工人、农民、下级官兵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经过不到半年时间的努力,党员人数由年初的300余人发展到3258人,完成了10倍发展党员的任务。全川近20个市、县建立了市委、工委、中心县委、特支、支部,60多个县有了党的组织。

为便于工作的开展,四川党的领导机构先后作了一些调整。1938年11月结束省工委,成立川康和川东两特委,并于1939年1月隶属南方局领导。到1939年10月,川康、川东党员人数已发展到8000多人。全省党的组织从狭小的圈子走了出来,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迅速扩大,并在四川制造了“抢米事件”,嫁祸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反共逆流,四川地方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和南方局隐蔽精干、巩固组织的方针,通过疏散撤离、清理组织,建立公开交通与秘密交通等措施,整顿巩固党的组织,成功壮大了全省党的队伍和外围力量。

力擎大义,推动川军出川抗日

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在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同时,正式把联合四川实力派拥蒋抗日,推动川军出川抗战,提上了议事日程。

国民党中央势力入川后,蒋介石逼迫刘湘将省府迁往成都,刘湘留恋自己在重庆已形成的根基,心存抵制,但敢怒不敢言。1935年夏,张曙时在重庆了解到刘湘和蒋介石的矛盾加深,于是授意傅春吾给刘湘写信,希望刘湘做民族英雄,团结抗日势力,反对妥协投降,建议刘湘把省府迁到成都,脱离国民党中央势力的压迫,与四川各军联络起来,共同保卫四川。刘湘对这封信极为重视,受信中内容影响,他认为省府迁往成都利大于弊,于是派其亲信甘绩镛找到傅春吾表示谢意,并希望傅春吾能常常赐教。

恰在此时,刘湘的老师、开明人士张澜也来到重庆。张曙时早与张澜相识,二人相见,对当前局势、刘湘的处境和前途看法基本相同。经过张澜做工作,刘湘下定决心,很快将省府迁到成都,脱离蒋介石的压迫。张曙时为了抓紧做刘湘的统战工作,即前往成都到民本体专学校当教员,以公开合法身份继续做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刘湘逐渐改变了“怕共产党比怕蒋介石还厉害”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共产党对处理西安事变的主张,让刘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进一步的认识,产生了联共抗日的意愿。1937年6月,刘湘派张斯可、刘亚休作代表去桂林,会见中共驻桂林代表张云逸,以及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经三方会谈,达成了《红(军)、桂(广西)、(四)川军事协定》,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南的发展。共产党在开展对刘湘的统战工作的同时,也展开了对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等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重庆召开川康整军会议。蒋介石企图通过整军削弱或侵吞川军,使四川实力派为之胆寒。会议进行到第二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与会川军将领个个情绪激昂,纷纷请缨,要求出川抗日。整军会议的召开,全国抗战的爆发,最终促使刘湘下定决心联共抗日。7月10日,刘湘致电蒋介石,代表川军将领请缨抗敌,同时通电全国,请一致抗日。

勇担重责,领导发动全省抗日救亡运动

七七抗战爆发的当天下午,共产党员陈克琴、陈伯林领导的“天明歌咏团”以高度政治敏感快速行动,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枪口对外》等抗日歌曲上街游行,声援华北守军奋起抗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行动最快的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

7月8日,由著名文化人士、共产党员车耀先和韩天石等人在抗战爆发前成立的“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起,召开援助平津抗战市民大会,参加大会的各界民众达3万多人。大会发布了《为日军进攻平津宣言》,指出:“民族解放的战争已经发动,四万万五千万人生死存亡,要在这一次抗战中决定。”这是成都也是全省最先响应全国抗战的一次群众性抗日动员大会。

在秘密团体公开活动和全国抗战爆发新形势的推动下,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找到由张澜担任会长、韩天石具体负责的“华抗”共商成立“四川各界抗敌后援会”(简称“省抗”)事宜。7月21日,省抗举行成立大会,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人民总动员,“冀以倾国之师,大雪积年之恨,敌忾同仇,曷胜奋勉”。

“省抗”的成立,在全川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各地各界纷纷以“省抗”为例成立抗日救亡团体,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据统计,当时全省有120个市、县成立了抗敌后援会。

广大群众除捐赠寒衣、现金、粮食等物品外,还开展了献机运动。宣汉县将募得的8万元汇给航建协会四川分会;自贡富荣盐场职工响应1元献机运动,捐献飞机4架;乐山各界参加献机运动,捐募300万元。

抗战期间,中共四川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先后创办《建设晚报》 《新时代》旬刊和《大声周刊》 (后更名为《图存周刊》)等报刊,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刘湘川军抗日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川军将士抗日出征歌
为何是川军?
许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