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模式对儿科本科教学的启示

2015-04-13 07:39钱继红邵新华刘世萍鲍一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儿科医学

包 军,钱继红,邵新华,刘世萍,鲍一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3)

慕课教学模式对儿科本科教学的启示

包 军,钱继红,邵新华,刘世萍,鲍一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3)

慕课(MOOC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我国医学教育仍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慕课学习模式给当前医学本科教学带来极大挑战。医学本科教育具有特定的教育标准,医学慕课课程尚刚刚起步,我们在儿科本科教学中借鉴了慕课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为实现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慕课;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

慕课(MOOC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英文缩写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C”代表,就是课程的意思。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慕课学习[1]。据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 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2]。

一、慕课的崛起给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的新契机

慕课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但其课程结构更符合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阅读特点,常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使学习者更易于接受,更感兴趣。慕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单向授课,转向在线讨论、随堂测验、自我管理学习进程,实现形式多样的互动,从而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3]。

我国目前医学教育仍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见附图);课堂教学内容多限于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偏少,医学思维局限,对临床实践缺乏思考。而基于慕课的开放性医学教育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和灵活的渠道。教师更多点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人,而非课程的主导者;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医学相关课程,通过有计划的视频观看、指导性的自觉阅读、针对性的系统复习、理解性的练习操作、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和思考,完成课程学习,从而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此外,一项慕课课程的学习规模可远远超过传统课程,注册学生及其反馈信息的大数据为课程优化、教学评价等提供了充足的研究依据。因此,近年来对于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已日益获得关注[4]。

附图 我国目前“接收性”医学教育模式

2014年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携手北大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等217家医学高等院校,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同年11月29日,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官方平台“人卫慕课”——全球首个医学专业慕课平台(网址:www.pmphmooc.com)正式上线发布。“人卫慕课”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获得了财政部2014年度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将向医学继续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大众健康教育等方向全面拓展。然而,医学本科教育具有特定的教育标准,医学慕课课程尚刚刚起步,无法达到医学教育目标,而如何在传统授课教学中借鉴慕课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目前医学教育改革将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二、慕课模式在儿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知识点的串联。

临床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够综合考虑并解决医疗实践中实际问题的创新者。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热情、鼓励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维,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临床医学教学要求的关键。医学生从相对枯燥的基础医学转向临床课程,开始探究每一种疾病,兴趣盎然。适时地穿插疾病典型案例,配合惟妙惟肖的照片、形象的模型,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是传统授课常用的教学手段。然而传统教学在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创造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则有助于生动形象地展示人体内部结构、运动状况和代谢变化,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5-6]。

慕课课程的情景化视频制作充分调动了现代科学技术,每个视频讲解1-3个知识点,重点突出,学习者更易于接受,于是我们在儿科教学的课程设计中就借鉴了这一特点。如在讲解儿童呼吸系统特点时,有关“后鼻道、喉腔狭窄,感染后易充血、水肿、堵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的知识点,单纯依靠图片说明很难达到讲解效果;因此我们仿造慕课课程,应用电脑动画技巧进行课件制作,使授课更形象易懂。儿科疾病的传统授课一般遵循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讲解程序,一种疾病通常需要2-3个学时,若教师平铺直叙,会使学生产生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学习慕课的课程设计,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并加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比如,支气管哮喘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基于其慢性气道炎症理论,因此授课时着重气道炎症的概念和机理解读,然后由此延伸至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将多个知识点进行串联,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亦培养了他们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二)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互动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少、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等缺点。因此如何实现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慕课课程充分利用Web 2.0社交软件为师生提供大量的互动途径,如每周研讨话题、实时研讨、在线讲授等;授课视频内置交互式小测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然后进入下一阶段学习;这些合理、高效、多变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7]。

我们尝试在儿科授课中加强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Case-Based Learning,CBL),根据授课重点内容,结合典型病例,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辨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比如肺炎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类重要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小儿住院病种,其“发热、咳嗽、气急、肺部湿罗音”四大临床特征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授课时我们列举了一典型病例进行印证,并且进一步展开该病例:“入院当晚,该患儿哭吵、气急加重,双肺底湿罗音增多,肝肋下3cm可及”,同时设置疑问:“该患儿是肺部炎症加重,还是出现其他并发症?”,让学生自行讨论、分析和思考,教师结合病理生理特性加以引导、总结,引出肺炎并发心衰的概念,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三)提供灵活、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完善课程建设、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可通过学习者的教学评价问卷、学习成绩分析等进行综合分析。与以往的开放课程不同,慕课课程尤为注重评价。通过平台提供云试题库中的填空、判断正误以及计算,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进行基于大数据的评价,并通过图表、仪表盘与可视化面板等可直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者自评、互评系统,教师按照课程特点布置相应的任务以及制定学习任务的评判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并严格按照标准为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评分,提出相应建议,从而促进相互间的学习,获得更多学习经验;通过课程注册人数、完成全部课程人数、学生实时反馈等方式,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真实评价[4]。因此,我们在儿科教学中借鉴了慕课教学评价系统,将课程考核分为课后作业(30分)、课堂讨论(10分)、课程结束考试(60分);其中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教所制定的任务和评分标准,互学互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慕课的横空出世,为当今大学本科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带来新的启迪。尽管其运行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卓越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支持服务及认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虽然慕课目前难以取代大学课堂教育,但借鉴其成功之处,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建立灵活多变的教学评价系统,将有力推动传统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建设。

[1]Laura P.The year of the MOOC[N].New York Times,2012-11-2 (1).

[2]魏顺平.2013年三大MOOCs机构最新进展[EB/OL].http://library.crtvu.edu.cn/crtvul_ou_express/43.

[3]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21-23.

[4]姚 燕,李 波,刘雅文,等.浅议慕课给医学本科教学带来的挑战[J].吉林教育,2014,16:7.

[5]郑旭东,陈 琳,陈耀华,等.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4(1):76-81.

[6]李振辉,胡玉川.MOOC平台给影像医师带来了什么?[J].放射学实践,2014,29(12):1371-1372.

[7]聂光辉,杨 莉.慕课(MOOC)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47-950.

G642.0

A

1002-1701(2015)08-0003-02

2015-02

包 军,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儿内科学。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8.002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儿科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