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2015-04-13 07:40何京京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急诊科分层

何京京

(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何京京

(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科护生护理教学中分层互动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急诊科实习的112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平均分为2组,采用急诊科传统护理教学法的56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层互动带教模式进行护理教学的5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观察各组护生考核成绩、教学质量及护生对教学的评价等方面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等出科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教学双向评价对比观察组也明显更佳(P<0.05)。结论: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可有效增强急诊科护生对护理理论及操作的掌握程度,具有增强整体教学质量及护生评价等积极意义。

急诊科;分层互动;护理教学

临床实习阶段为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报道显示[1],在以往的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往往以知识灌输作为教学重点,护生参与性较低,教学效果欠佳。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学质量,选取于本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分层互动带教模式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即进行不同层次护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及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的互动教育,在提高护生考核成绩等方面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急诊科实习的11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分成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112名护生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护生年龄为19岁至23岁,平均年龄为(20.5± 1.6)岁,6名为本科,32名为大专,18名为中专;对照组护生年龄为18岁至24岁,平均年龄为(21.2±0.8)岁,5名为本科,30名为大专,21名为中专。两组护生在年龄及学历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急诊科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带教,护生入科后,按照排班岗位决定带教老师,在护理带教的过程中以带教老师作为中心,定期进行科内小讲课。小讲课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各类病人及疾病的急救护理、各类病人的临床评判性思维与护理、急诊分诊概述与程序等内容,包括过敏性休克、多发伤、急性心梗、消化道出血、急性胸痛及昏迷患者等。观察组护生采用分层互动带教模式进行教学,为各名护生均制定并实施1-4周的具体专科知识与护理技能培训考核计划,定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实习生带教小组,总带教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责任带教老师由护师担任。(2)对各层级带教的职责与任务加以明确,在护生入科时,统一进行岗前教育,由护士长为其进行急诊科科室环境及教育的相关介绍,带领护生熟悉环境并了解抢救相关的使用药品及仪器,引导护生尽快进入实习角色。(3)由护士长对教学情况进行定期的抽查与评估,包括护理教学计划的落实及执行情况等。(4)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责任带教老师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包括科室小讲课、出科考核等,其次,根据护生个性特征与不同层次,结合实习大纲从学习方法及思想认识等方面,与护生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沟通交流,结合带教老师的意见进行科室评语书写,带教老师则定期汇报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5)认真执行分层互动教学,使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包括增加护理查房次数等方面,即在护生入科实习1周后,于带教老师的引导之下,按照护理查房要求,选择1个典型病例在科室的小讲座上进行主讲,由带教老师及其他护生进行点评,互相指出讲解中的优点与缺点。(6)实行双向评价体质及定期考评,调查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予以适当嘉奖以促进带教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带教水平。

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各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及护生、带教老师的双向评价情况,其中出科考核成绩包括护理理论成绩、基础操作与专科操作3个方面,评分为百分制,教学双向评价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评分为0-30分,本次共发放教师和护生各112份问卷,均有效回收。

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均值±标准差),P<0.05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各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情况(分)

各组护理教学双向评价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组间教学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各组教学双向评价情况对比

三、讨 论

急诊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作为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护理教学时不仅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应不断寻找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急诊教学质量。报道显示[2],在护生实习的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护生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促进护生专业素质培养,为护生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基础。

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护生采用了分层互动带教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即在护生入科时进行入科考核,根据入科时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划分层次,实行不同层次间护生互相交流及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互动式教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出科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生与教师的双向评价评分也明显更高(P<0.05),说明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护理理论、基础操作及专科操作等水平,具有增强整体教学质量等作用,与赵薇等[3]报道相符。分析认为,急诊护理涉及到的知识面及学科均较多,而对于护理实习生而言,其在知识水平及能力、行为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互动带教模式,按照护生个体特征以及不同层次进行护生之间与护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有利于增强护生及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生护理教学中应用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可促使各层次护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进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等目的,具有增强护生及带教老师双方评价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陈 烨.多模式联合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88-89.

[2]赵秀芹,王春艳,平玉卓,等.急诊科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259-260.

[3]赵 薇.优化护理带教质量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240.

G642.45

A

1002-1701(2015)08-0098-02

2015-06

何京京,女,本科,护师,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8.052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急诊科分层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