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P在TETRA集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15-04-13 04:14林赟刘洋王凯
移动通信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交换机时钟基站

林赟,刘洋,王凯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7)

1 引言

移动通信系统均有严格的时钟同步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实施一直都面临着挑战。

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是一种基于分组网络的同步技术,目前在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在专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则严重滞后。在专用移动通信领域,海能达公司率先将PTP同步技术应用到了新的TETRA 2代基站产品上。文章对比了传统同步方式和PTP同步方式的优劣,阐述了PTP 同步技术在海能达TETR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PTP同步机制、性能及网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测试验证。海能达TETRA 2代基站如图1所示。

2 PTP及时钟同步技术简介

2.1 时钟同步的概念

时钟同步包括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两个方面。

频率同步指信号之间的频率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以此维持各个节点以相同的频率运行。例如基站的载波频率要满足一定的精度。

时间同步,又称为相位同步,是指各个节点的时刻保持一致。例如,基于协调世界时(UTC),通信网络上各个节点的时间偏差需要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图1 海能达TETRA 2代基站

2.2 PTP简介

IEEE 1588标准第一版于2002年发布,全称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是一种基于分组网络的同步技术,支持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采用MAC层处理时间戳的方式,可达到亚微秒级的同步精度,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IEEE 1588也被称作PTP。

IEEE 1588 v2标准于2008年发布。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针对通信网络的应用环境作了相应的修改,例如缩短并统一了报文长度,允许单播传播,并引入了透明时钟机制。IEEE 1588 v2为代替GPS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PTP在通信行业中开始迅速商用。

PTP同步的基本原理:

一个PTP 同步系统由许多节点(设备)组成,节点之间通过网络互联,周期性地发布带有时间戳的信息,使各个节点的时钟得到同步。PTP设备包括普通时钟(Ordinary Clock)、边界时钟(Boundary Clock)、透明时钟(Transparent Clock)。

PTP采用主从(Master-Slave)模式,通过BMC最佳主时钟算法(Best Master Clock)确定每个域内的主时钟,其中Grandmaster是整个同步网络的时间源,并通过Sync、Follow_Up、Delay_Request和Delay_Response报文通告精确的时间戳,完成频率和时间同步,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PTP同步原理

主时钟周期性地给从时钟发送Sync报文,这个同步报文包括该报文离开主时钟的时间估计值。紧接着发送Follow_Up消息通告上个消息的实际发送时间t1;从时钟记录Sync消息的到达时间t2。从时钟向主时钟发送一个延迟请求Delay_Request报文,同时记录该报文的实际发送时间t3;主时钟记录延迟请求报文到达的时间t4,并发送延迟请求响应报文Delay_Response把t4告知从时钟。从时钟根据4个时间信息计算出两个时钟的偏差和传输延迟。

假设主从之间的消息往返延迟是对称的,则有从时钟与主时钟的时间偏差Offset为:

从时钟与主时钟之间的传输延迟Delay为:

从时钟根据计算出来的偏差修正本地时间,从而达到与主时钟同步。

2.3 时钟同步技术的对比

移动通信系统的同步需求包括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两个方面,频率和时间的偏差会影响终端在基站间的切换成功率,影响频谱利用率。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是设计用来使网络上的计算机保持时间同步的一种协议,主要用于Internet,在电信系统中主要应用于网管、计费系统,其同步精度只能达到毫秒级,并不能满足移动通信系统的时钟同步要求。

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同步解决方案:对于只有频率同步需求的系统,主要靠BITS+SDH解决同步要求,如GSM、WCDMA;对于有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要求的系统,通过给每个基站配备GPS模块来进行同步,如TD-SCDMA、CDMA2000、T D-LTE。近几年,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已开始采用基于PTN 的IEEE1588同步方案来替代GPS。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陆上集群无线电)系统的传统同步解决方案:TETRA系统也是采用GPS同步方式来提供精确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

可见,在公用移动通信网络或专用移动通信网络中,传统方案主要都是采用GPS作为时钟同步的解决方案。GPS同步方式的优点是精度高,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每个基站都需要安装GPS天线,而且GPS天线需要安装在视野良好的露天环境,如果基站部署在地下或者隧道,那么就需要铺设较长的馈线,增加工程的复杂性,维护起来也比较困难。另外,这种同步方式依赖美国GPS系统,存在一定的政治和安全风险。

几种同步技术的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PTP同步技术具有精度高、支持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等优点,并且针对移动通信系统从电路交换向全IP化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同步问题,PTP也是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

3 PTP系统集成及测试方案

3.1 TETRA系统的同步要求

根据TETRA标准要求,基站必须具备精度较高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频率精度方面要满足±0.2ppm(±0.2ppm for 400MHz,±0.1ppm for 800 MHz);时间精度方面,同一基站内不同载波之间的时间偏差不能超过125/9μs。

表1 同步技术的对比

3.2 PTP系统集成方案

海能达TETRA 2代基站采用基于硬件的PTP集成方案,即内置PTP芯片来实现PTP功能,将PTP芯片、支持PTP的交换芯片和PHY芯片、OCXO高精度恒温晶振集成到基站的控制器单元,配合系统软件实现PTP功能,将基站配置为PTP Slave,并通过基站内部的分发机制进行时钟同步,保证系统满足TETRA标准的相关要求。基站可配置两个控制器单元,互为备份冗余,以实现PTP同步的冗余。

另外,TETRA 2代基站支持同时配置GPS同步和PTP同步,此时GPS优先级更高,当GPS信号失效时可切换到PTP模式。

3.3 测试环境搭建

海能达TETRA系统的PTP部署方式主要基于IP传输网,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进行优化,确保时钟同步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为实际验证海能达TETRA 2代基站的PTP功能和性能,以及测试网络对PTP同步的影响,搭建了如下的测试环境。

(1)测试设备

TETRA 2代基站:海能达TETRA系统为全IP架构,支持弹性的部署方式,根据SCF(交换控制节点功能)和BSF(基站节点功能)部署位置的不同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在本次测试中,TETRA 2代基站为集中式配置。

PTP Grand ma ster:PTP Grandmaster为整个TETRA网络的时间源,基于PTP(IEEE 1588)协议提供精确的时间同步。PTP模式配置为Unicast、PTP over IP、Two-Step。

层三交换机:由于TETRA系统的业务功能需要接入不同的外部网络,例如语音、调度录音、分组数据业务等,这些不同的数据流量必须分到不同的VLAN中,因此需要在层三交换机上完成相关配置。

层二交换机:为了模拟网络环境对PTP同步的影响,使用了数量较多的层二交换机进行测试,实际工程情况中网络环境可能会更加复杂。

测试电脑:安装PTP监控软件和Wireshark软件,主要用于对PTP状态进行监控和对PTP数据进行抓包。

GPS模块:提供1PPS输出,作为测量PTP同步精度的参考源。

示波器:主要用于测量PTP同步精度、基站不同载波之间的相位差。

测试设备数量及配置如表2所示:

表2 测试设备数量及配置

(2)测试环境拓扑图

PTP Grandmaster必须连接GPS天线,并保证能够接收到5颗以上卫星,通过CAT5网线连接到层三交换机或层二交换机。TETRA 2代基站连接到层三交换机(对应VLAN)。使用PTP监控软件时,测试电脑连接到层三交换机,使用与基站相同的VLAN;使用Wireshark软件时,测试电脑连接到层三交换机的监听端口,层三交换机需做相应的镜像端口和监听端口配置。示波器连接到基站信道机的测试端口。在进行网络测试时,将层二交换机连接到PTP Grandmaster和层三交换机之间,数量从0到12个逐步增加。测试环境拓扑图如图3所示:

图3 测试环境拓扑图

4 测试结果分析

4.1 PTP同步测试

为了验证TETRA 2代基站的PTP功能及性能,在完成测试环境的搭建和系统的各项配置之后,进行了以下的测试项目:

(1)检查基站PTP状态:主备2个控制器单元的PTP端口状态均为Slave,即基站控制器单元与PTP Grandmaster通信正常;并且PTP同步状态为Locked,其判定标准为Phase Error优于±1000ns,锁定表明PTP工作正常。

(2)测量PTP时间同步的精度:以GPS模块的1PPS输出为参考,使用示波器测量基站控制器单元1PPS输出的上升沿与GPS模块的1PPS上升沿的偏差,得到PTP模式下基站控制器单元1PPS输出的相位差(时间偏差)为:-664~170ns,-304~154ns,如图4所示:

图4 基站1PPS精度测量结果

(3)测量载波之间的相位差:将信道机的调试端口连接到示波器,测量信道机的Multi-frame信号上升沿的偏差,得到载波之间的相位差都优于±600ns,满足TETRA系统的需求。

4.2 PTP message rate及网络指标测试

(1)PTP message rate测试

不同的PTP message rate下PTP同步数据所占用的网络带宽不同,同时也会影响PTP的同步性能,本次测试主要包括32Hz、16Hz、8Hz三种速率。

使用Wireshark进行抓包:当PTP message rate为32Hz时(Announce: 2s,Sync: 32Hz,Delay: 32Hz),Master-Slave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为70kbps,Slave-Master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为22kbps,如图5所示。

当PTP message rate为16Hz时,Master-Slave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为34kbps,Slave-Master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为11kbps;当PTP message rate为8Hz时,Master-Slave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为17kbps,Slave-Master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为5kbps。可见PTP同步所占用的网络带宽并不大,现在的传输网基本都可以满足。

(2)网络指标测试

ITU-T G.826x及G.827x相关标准对PTP的部署做了一些规范和建议,理想的情况是网络中的每一级节点都支持IEEE 1588协议,即网络中的传输设备都支持IEEE 158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基站获取到精确的PTP 同步。对于网络中的传输设备不支持PTP的透传方式,标准中定义了PTP必须具备PDV(Packet Delay Variation,分组时延变化)的过滤算法来减少PDV的影响,为确保在整个网络中保持PTP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要求传输网络必须为对称性(Symmetry),网络产生的PDV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以下测试主要关注网络的Delay(时延)和PDV(时延变化),通过增加网络中的交换机来改变网络指标。通过PTP监控软件进行监控,观察时间为16小时,以1个交换机、10个交换机时、13个交换机时的网络指标和PTP同步情况为例,如表3和图6所示,可以看到,当网络中接入13个交换机,且PTP message rate为8Hz时,M-S delay/S-M delay达到了160μs,M-S Filtered PDV/S-M Filtered PDV达到了400ns(过滤之后的PDV),PTP同步的Phase Error出现了一次超过-1000ns的情况,导致PTP失锁,因此,可以认为此时的网络指标为PTP可以容忍的指标。由于链路非对称性可控,而PDV具有随机性,因此对PTP同步影响最大的因素应该是PDV,在部署中必须控制好网络的PDV。

本次测试验证了PTP 部署于IP 传输网中的可行性,并且研究了网络指标对PTP同步性能的影响,为PTP的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图 5 PTP(32Hz)数据传输速率

图6 PTP性能监控

表3 网络指标测试结果

综上所述,海能达TETRA 2代基站成功实现了基于PTP同步技术的同步方案,同步精度达到亚微秒级,完全能够满足TETRA系统的要求,PTP同步方式下的基站工作正常、稳定,并且具备大规模部署的可能性,因此,PTP可以替代GPS作为系统的同步方案。在地铁行业中,基站需要部署在地下或者隧道,传统GPS方案的工程实施非常困难,而PTP方案的部署则更加灵活,PTP Grandmaster可以部署在TETRA网络中合适的地方(如控制中心),而基站可以部署在其他地方,只需保证PTP Grandmaster与基站之间的网络通信正常即可。

5 结束语

TETRA 系统是国际上技术最成熟、功能最丰富的数字集群通信技术体制,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在轨道交通行业中,TETRA系统更是列车指挥调度和日常行车管理的核心。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行业对TETRA系统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PTP 同步技术使得基站的部署更加灵活,更适合应用于轨道交通行业。海能达ACCESS NET-TIP 系统是基于全IP 架构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采用PTP同步方案,具备组网灵活、成本节省、维护方便等优势。海能达将在理解行业客户专有性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满足行业应用的优质产品和端到端解决方案,助力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建设。

[1] IEEE1588-2008 standard. IEEE Std 1588TM-2008: “IEEE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S]. 2008.

[2] ITU-T G.8261/Y.1361. Timing and synchronization aspects in packet networks[S]. Geneva: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008.

[3] 郑祖辉,陆锦华,丁锐.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35-339.

[4] 李晓珍. 基于IEEE1588的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研究[D]. 西安: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1.

[5] 王相周,陈华婵. IEEE1588精确时间协议的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8): 1846-1849.

[6] 马文涛,郭宝. 基于PTN的IEEE 1588v2时间同步技术替代GPS方案[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0(4): 48-52.

[7] 沈瑞武,刘兴铨. 基于PTN网的1588时间同步技术及应用研究[J]. 移动通信, 2009(2): 57-62.

[8]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 TETRA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J]. 移动通信, 2013(11): 52-55.

[9] 徐荣,胡昌军. 分组网中的IEEE1588v2同步技术及应用[J]. 电信网技术, 2009(8): 8-11.

[10] 华春阳,尹刚. IEEE 1588v2的发展与应用[J]. 电信技术, 2011(7): 85-87. ★

猜你喜欢
交换机时钟基站
别样的“时钟”
古代的时钟
修复损坏的交换机NOS
使用链路聚合进行交换机互联
可恶的“伪基站”
有趣的时钟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时钟会开“花”
PoE交换机雷击浪涌防护设计
基站辐射之争亟待科学家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