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共荣共生路上

2015-04-13 16:23高艺菲
中国德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株洲市德育生态

高艺菲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为“三不朽”之首,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株洲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14年,为打造快乐德育的升级版,株洲市教育局提出了“生态德育”理念。

生态德育是对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是一种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活动。生态德育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学校德育之中,启发、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利用道德力量来调节自身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共生”。“生态”不仅仅是人与自然或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人的精神生态的全面关注。

株洲市教育局局长钟燕认为,“生态德育”不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而是一种体验式、实践型的德育,其目标是“养成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生态能力和生态智慧”,推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共荣共生。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介绍说:“生态德育如同自然环境一样,是一个多层面、多途径、多活动构建体,使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成长。”株洲市集学校、家庭、社会之力,在探索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一、以传统文化营造学生成长环境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对健全人格、培养情趣、塑造品德、铸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植养国学底蕴,让孩子做有根的人。贺家土小学校长黄建强,希望孩子们做人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正直向上”。学校的静心园,暗示孩子们读书要静心,孩子们可在国画馆中挥毫,在国文馆中诵经、在国乐馆中操琴、在国风馆中品茗,“国画馆”内有《清明上河图》和《兰亭集序》,置身于国画馆,让我们感受到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刚劲大气。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国文馆”有《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还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代表作品,在这儿,孩子们可以和古代先贤们共聚一堂,享受一场国学盛宴;“国风馆”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生育、成人、丧葬、饮食等文化,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俗民风;“国乐馆”有编钟、琵琶等乐器,还有“孔子学琴”的故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民乐的魅力。《三字经》相机穿插渗透其他蒙学丛书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内容,《沃土娃》朗朗上口,培养了孩子们对国学的兴趣。良好的环境建设营造了浓浓的国学氛围,为孩子们国学素养的提升及人文精神的涵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华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荷塘区星光小学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地将传统的戏曲有机的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为传承经典戏曲培育新苗。利用课间操时间播放花鼓戏《刘海砍樵》、黄梅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京剧《铡美案》,同时还组织学生通过戏曲文化小报设计比赛、戏曲脸谱设计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戏曲文化,受到经典戏曲的熏陶的同时,也在戏曲中领略了古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方式和社会的生态。

敢为人先,勇于承担。近代湖南杰出人才层出不穷,毛泽东、齐白石、刘少奇、沈从文、田汉等,这些湖湘精英们承载着湖湘的文化精神。石峰区清水塘学校的校本课程《湖湘人物》,介绍了从古到今近百位湖湘名人,以名人故事、名人画像、名人作品等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湖湘文化精神,孩子们通过以一个个湖湘人物的认识与了解,逐渐领悟了责任与内涵的重要性。“君子”,既有外在的风范,更有内在的厚德。戴家岭小学依托“君子文化”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少年君子教育,特色精神校园文化:主景观石——镜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厅廊上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那样的催人奋进。传承湖湘文化为培养孩子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日积月累,有朝一日,湖湘的孩子们可以达到“文质合一”“内外兼修”“行断表正”“知行统一”的完美君子之德。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态度,爱是一种品质,爱是一种文化。在株洲市外国语石峰学校,“爱”成了学校德育的主题。以“自爱、孝爱、敬爱、关爱、珍爱、博爱、友爱、忠爱、搏爱”九爱为内容,每个孩子都有一本学校“爱的护照”,每个“爱”的后面都有自己本学期要完成的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到班主任处完成一个签章,全部签章完毕,“爱的教育”就算修满完成,有机会竞争“九爱之星”。在校园浓浓的“爱”意的熏陶下,学生真正学会了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和品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了基础。

二、以现代礼仪规范学生行为举止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只有懂得礼仪,遵守规范,才能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为自己也为别人创造一份交往的舒适和愉悦。

2014年,株洲市教育局发布了以“六礼三仪”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六礼”是文明的基本要求,主要指:仪态之礼、餐饮之礼、出行之礼、交往之礼、学习之礼和观览之礼。“三仪”则是非常重要的成长仪式,包括启蒙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

石峰区九方小学的“雅言、雅行、雅趣”好习惯序列活动的开展采取突出重点、各个击破的方式,开展“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主题系列活动,如:十月份主题活动为“轻轻道声您好,还校园一份温馨”。十一月份“捡起一片纸屑,还校园一片洁净”,突出文明着装规范和问候礼仪规范……让学生“寻找一个好榜样,养成一种好习惯”,将养成的好习惯内化,实现自主成长。“以常规管理班班行”活动促进优秀班风形成,从卫生“净”,行为“美”两个维度考量班级管理,遵循标准先行,过程监督、反馈及时的原则,评比公布及时,月末产生出“净美”班级。这些活动后,你会欣喜地看到:目中无人的孩子少了、彬彬有礼的学生多了;乱扔垃圾的孩子少了、弯腰捡拾垃圾的多了。

18岁成人礼,在株洲一中历史悠久。现如今已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从高一入校开始,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充实着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多彩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锻炼着各方的素质,让孩子们走入社会体验公民责任与担当。“我的18岁心语”,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都对未来期待,都欣喜雀跃的接受自己长大成人。“18岁成人礼赠言”,老师们把在赠礼上写几句祝福或者是叮嘱,签上自己的名字当成一件光荣的事情。“冠礼”仪式中定制礼貌凸显中式和特别,家长亲临现场用仿古的方式将责任戴在他们的头上是为庄重。在18岁成人礼上,参与的主体除了学生、教师,还有家长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都参与进来,全程参与见证与祝福孩子们的成长并给以衷心的祝福。孩子们的主动性被激发,思维的大门被打开。

株洲市“六礼三仪”通过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多种形式,同时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参与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全过程,将“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孩子们在学礼的过程中更加的理解个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该有的行为规范,并将这种规范意识延伸到生活的其他层面,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个体在这个生态体系中的作用并遵守体系的规则。

三、以心育基地建设涵养学生心理健康

媒体报道:4岁的小女孩因为奶奶不给买玩具而负气离家出走,家长报警后查到是自己上的公交车,2天后才找到。(这不仅让我们感叹:年轻就是任性,但是孩子,你可知道,家长,真的伤不起!)有学生高考之前承受不住压力一跳了之;更有甚者16岁少年为玩网游用电线勒死亲生母亲……(孩子,你到底是怎么了?我该拿什么拯救你?)

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心理素质既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自己跟自己的和谐相处,甚至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行为,使孩子们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用更加理性、自觉、系统的架构,从小养成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理解生命、关爱生命,学会关心可能影响整个人类社会、整个自然界的深层生态问题。

目前株洲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非常好,积极推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教育,营造包容性强的德育氛围。株洲市设立专项资金,兴建100所心理咨询室和100个心育基地,每年培训100名心理咨询师,成立心理健康辅导总站、分站和咨询室,开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构建起株洲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安全网。心育基地校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个别心理辅导额团体心理辅导服务,并参加辅导站组织的团体心理辅导、专业督导、学术交流及相关活动。几所学校联合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很多学生找心育老师诉说心中苦恼,成功化解了心中困惑。

株洲市十八中针对自己学校学情,学生生源大部分是贫困生,文化底子弱,同时学校是美术特色实验学校,以艺体生为主,文化专业要两顾,时间紧压力大。家长、老师鼓出更多压力。学校思考搭建一个什么样的舞台能使我们的老师、家长、同学提升自主自助以及朋辈互助的能力,优化期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心理全面主动发展。于是自助校本课程《沁心早茶》顺理成章的华丽面世:课程从自我认识篇、人际交往篇、享受学习篇、人生规划篇等四个方面来谋划布局,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以及朋辈互助的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充分开展他们的心理潜能,优化其心理素质。学校的孩子、老师乃至家长,借助《沁心早茶》,通过自主阅读,学会接纳自我,懂得调试情绪,提升了自主互助的心育能力,获得心灵的健康成长。为使读本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也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自助互助的心育能力,进行对口的“苹果树系列成长讲座”,讲座不仅涉及心理案例,还有心理专业知识、心理辅导技巧,将授课方式讲授、体验、分享相结合,指导孩子们主动发展其积极性行为。学校在继《沁心早茶》和苹果树系列讲座后,又推出心理与激情舞台,学生讲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困惑改变成剧本,自编、自导、自演,孩子们在情景剧演绎的心理矛盾冲突中,伴随故事情节发展的心理应对中,最后在实践体验中内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全面主动的发展。

四、以丰富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株洲的炎陵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于此,造就了后人敬仰的炎帝文化;炎陵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留下光辉足迹,形成灿烂的红色文化;炎陵是一方绿色的净土,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2.6%。形成了天然古朴的生态文化。

炎陵一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县域丰富的“古·红·绿”德育资源,学校积极打造有关炎帝文化景点的建设,让学生了解炎帝,了解古代的生态,从而来更好的了解人与自然和关系。炎帝功昭日月,德泽后世。他所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使先民们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开始走上创造性的社会,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炎陵一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炎帝陵祭祀活动,参加祭祀大典让学生感受炎帝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探究炎陵民俗文化,从而了解炎帝所在时代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学校在炎帝文化的建设中,搞好校园有关炎帝文化景点的建设,通过文化墙、宣传橱窗等宣传炎帝事迹,让炎帝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做大做强一年一度的“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充分展示炎陵学生勤劳智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拼搏、善于发现美和感受美德品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探究炎陵民俗文化、了解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炎陵祭奠、瑶家歌舞、畲族龙狮、客家山歌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灿烂多姿。

芦淞区凇欣学校利用自己本身城乡结合的环境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有条件,通过户外教学、社区服务、实地考察、模拟游戏、个案研究等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例如:人们已经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焚烧农作物秸秆导致空气污染、填埋垃圾导致土壤污染、往江河湖海倾倒垃圾导致水体污染等等,环境教育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校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学校只是有效的推进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使全体师生都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热爱家园、树立环保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放学了,上社区少年宫”已经成为株洲孩子的新风尚。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往往从事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的体力劳动,没有很好的方式和很多精力管护孩子。对于城市的“上班族”来说,孩子4点半放学,自己6点才下班,孩子每天有一个半小时处于学校、家庭“两不管”的状态。为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适应城市生活,接受良好教育,融入城市文明,也为了解决上班族子女管理空档问题,让“上班族”父母放心上班,株洲市教育局在社区建立少年宫,引进义工服务,开设特色课程,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学生交往,为小学生放学后营造温馨的学习、活动、交往环境。株洲市将少年宫打造成孩子开心的活动场所,开设了“活动、实践、培训”三类特色课程,一是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孩子的需求,开发了绿色网吧、图书阅览、心理咨询、漫画欣赏、手工制作、花样篮球、儿歌比赛、乒乓球、羽毛球、剪纸等30多项学生感兴趣的学乐项目。二是广泛开展“进车间学工人、进农村学农民、进部队学军人”的三进三学活动,为孩子们的实践活动拓展了新的天地。三是在社区少年宫开设作业辅导、少儿瑜伽、乐器合奏、合唱等10多门免费培训课程,培训人数达500名,培训时间1万多小时,少年宫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公益培训有效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发展特长。

在天元小学,每天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汤圆妈妈俱乐部的老师们会与孩子们如期相约,在室内或室外,孩子们舒服的围坐在一起,某个情节小朋友们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给老师配音,小动物或是狼外婆,抑或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其他角色。表现好的小朋友还有葡萄干的奖励,这都让孩子们欢呼雀跃。“汤圆妈妈俱乐部”由天元小学汤彩霞老师于2013年11月创办。俱乐部为了鼓励孩子和家长多看书、勤反思,俱乐部号召每班建立QQ群,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QQ空间,坚持每周写一篇日志,家长也可以参与撰写,群里的孩子和家长,群里的孩子和家长可以彼此分享日志、点赞。俱乐部的月刊《小书虫报》,精彩片段的朗读比赛,中西阅读文化交流活动,湖南工业大学文化休闲游,高尔夫亲子体验游,匈牙利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扩大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家长、学生读书、购书的热情,涵养了学生的品行举止,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

走遍株洲,不管是湖湘文化还是炎陵文化,看每一位湖南人,不管是古代的炎帝,近代的毛泽东,还是湖南的无数个爱国志士,都有这样的精神:即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理想信念和认准奋斗目标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现在的株洲教育人就是在这样的精神底蕴和历史熏陶下,继承这些优良的传统来兼收并蓄的思考孩子们的未来,希望孩子们在生态德育的体系下,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理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快乐的身心,有一份家国情怀,更有一份怀揣世界的魄力和胸怀。

责任编辑/江晨曦

猜你喜欢
株洲市德育生态
攸县学子摘冠航天知识竞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湖南攸县煤矿事故确认18人遇难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盱眙生态藕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