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制度在中高职衔接中作用研究

2015-04-14 15:42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培养目标学历

冯 辉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中高职业教育衔接问题成为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密切关注的话题,教育部门也加大了重视力度,制定并颁布了相关的法规制度,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培养策略、专业设计等的衔接问题做出了规定,提出了科学的战略性建议。从目前来看,中高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依然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参照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积极学习并借鉴国际上先进制度,其中英国的职业资格制度体现出科学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得益于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等的支持与引导,中高职衔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体现在:

1、形成了学制衔接模式,例如:五年一体化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直接面向初中毕业生,设置准入标准,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就可以接受到五年的中高职一贯制教育。

2、分段式衔接模式,具体的分段方法为“3+2”或“3+3”,也就是说达到准入标准的初中毕业生入学后,可以先接受3年的中职教育,学习一系列文化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三年的考核达到设定标准后,再参加高职升学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再继续接受3年或两年的高职教育,以此达到有效衔接的目的。

同时,很多职业院校也围绕专业开创了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力争达到同一专业的系统化、一体化教学,而且立足于社会就业职位的需要,打造出了各个专业的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例如:中级职业资格认证与高级职业资格认证等等。

虽然,现阶段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体现在:缺少通畅的衔接路径、没有形成规范的招生制度、培养目标模糊、课程内容失调等等,尚未从根源上达到衔接,这具体体现在:

(1)上升空间有限,衔接不畅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学历提升的唯一出路为升高职,然而,高职后却很难再升本,单纯因为中高职学生文化课方面的弱点,使得他们面临着艰难的升学问题,其学历上升空间受到限制,其终身学历局限于高职教育。一些职业院校甚至出现了衔接工作不到位,导致中职学生面临艰难的高职升学问题。

(2)缺少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引导

从整体来看,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依然缺少对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重视力度,不仅没能立足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部署,也没能深入细微环节进行科学控制安排。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还是资格认证、教育体制、培养目标设定等都没能实现畅通衔接,甚至出现了前后脱节、彼此重复等问题,同时,由于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也加剧了中高职衔接问题。

(3)中高职教育脱节问题严重

中高职教育脱节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方面,据调查显示:中职教育设置专业为321个,高职教育设置专业为532个。然而,经过对比、统计分析得出:双方在专业类别的有效衔接度仅为21%。一些中职专业在高职教育找不到对应点,使得一部分中职学生无法继续升学,或者个别专业中高职教育中培养目标、教学侧重点、课程内容、培养方式等的不一致,例如:一些理工科专业,中职教育重视技能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然而,高职教育阶段却又回归到理论教育与技术研究,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升学后不适应,甚至放弃学习。同时,在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安排相关方面,中高职之间也出现了矛盾和分歧,由于双方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课程内容衔接不到位,双方教学课程重复出现或距离较大,学生无法接受提升性教育,失去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意义,也浪费了资源。

二、职业资格制度在中高职衔接中作用研究

1、职业资格制度的起源与内涵

职业资格制度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英国,其中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传统学历证书制度,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规范性,是对职业教育以及普通教育的科学评价,也是对受教育者的全面考查与认证。在这样的职业资格制度体系支持下,英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达到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间的有效衔接与联通。英国将各个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历认证的依据,不仅实现了中高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也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横向链接开拓了出路。

2、职业资格制度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启迪

经过实践证明,职业资格制度推动了英国职业教育的前进式发展,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应该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思考和建议:

(1)加强中高职纵向衔接

第一,科学一致定位培养目标。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必须以科学一致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中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沟通,立足于现实社会的职位需求共同商讨确立一致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再以这个目标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规划专业、形成教学模式、设置课程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其中,中职教育应该尽量服从并支持于高职教育,同其树立一致的培养目标,例如:培养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兼具专业技能,未来能够深入专业行业工作前线,具备综合素质以及健全的职业能力。

第二,设计前后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与课程的设计与设置是践行一致性培养目标的关键,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课程与专业的设置,必须从既定的培养目标出发,同时结合客观实际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例如:目前社会不同行业的职位特征、工作内容、职业能力需求等,以此为基础再去系统、细致地设置专业,并遵照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以及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等级,来对应设计课程内容,这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形成中高职专业类别的一致性,以及中高职专业课程的由浅入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连接,达到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的目标。

第三,简化职业资格证书间关系。借鉴英国方面的相关经验,可以参照各个职位对能力、水平等级的要求程度,来对国家职业资格进行等级划分,形成从低到高的5大资格等级,其中各个等级都对应着一定的学历程度。

例如:1、2、3级证书大致相当于普通中等教育学历。

NVQ3级证书则相当于大学准入学历。

4级证书则意味着大学毕业学历程度。

5级证书则可以上升至研究型学历。

这种资格等级认证与学历程度归属间的关系,不仅实现了中高职纵向的链接,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链接,也为中职学生从职业教育向正规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出路。

(2)加强职普教育间横向衔接

目前,我国不仅存在着中高职衔接问题,也存在着严重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各自为政、不相容的问题。通常来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很难过渡到普通教育行列,职业学生学历提升空间较小,职普衔接不上、连接不畅。职普教育横向衔接面临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积极借鉴英国采用的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此来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间的沟通链接。

普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简称:GNVQ),主要围绕14-19岁的职业教育学生,让他们接受正常的全日制教育。学生一方面可以凭借获取GNVQ不同等级认证来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提升GNVQ等级认证来选择继续深造,从而同样获取高度教育。

一般来说,GNVQ被划分成三大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每一个等级的GNVQ都拥有一套健全、完善的专业理论、职业节能、专业技术等的培养、培训系统,使各个等级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够面向社会求得就业岗位。

初级GNVQ通常学制为全日制一年,该等级认证大致对应普通中等教育的D-G级别认证,获得该认证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就业,或者根据个人意愿修得高一级的等级认证从而继续学习。

中级GNVQ则需要学生不仅要修满所有的课程,还需要通过考试考核,才能完成中级资格认证。该等级认证大致对应普通中等教育的A-C级别认证。

高级GNVQ从准入标准到学习修炼则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准入的资格为:达到GNVQ中级认证,并符合其他的规定要求,学生获得高级GNVQ认证,则意味着拥有了相对较高的职业教育认证水平,此时学生面向社会就业会相对具有优势,学生也可以选择深入普通高等教育,从而纳入正规的普通教育认证行列。

GNVQ为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过渡提供了全新的出路,从而实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也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升学历、扩大发展空间创造了全新的出路。

我国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有效吸取和借鉴英国的职业资格制度,为了达到真正的中高职衔接的目标,应该对职业资格制度进行灵活地调整、发展与完善,也要根据客观的社会形势、教育形势等的发展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动与调整。要想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就必须牢固把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同时,也要重点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此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总结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和难题,它关系到职业教育系统的构建、也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必须全面、系统地分析目前我国在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来科学借鉴与学习职业资格制度,达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以此来推动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1]郑东丽.浅析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设置模式[J].时代报告,2012,(1):344.

[2]阚丽.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之选择——基于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J].职教论坛,2011,(25):54-56.

[3]黎娜.英国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考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7):7.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

[5]李喜梅.现代职教体系视阈下中高职衔接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4-6.

[6]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67-70.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培养目标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再取消3项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知识无力感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