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践行医学生生命教育

2015-04-15 17:04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敬畏关怀医学生

祝 娟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认知和体验为主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早在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意识到,教育的意义应该包括对生命价值的关怀。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行为。”[1]而后在20世纪初,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所谓教育,“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2]最早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理论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1968年,他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此后这种思想在世界范围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对医学生而言,生命教育的意义主要在于培养医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并由此懂得去珍惜生命,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虽然他们已经对生命的生理特征等自然属性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但对生命的社会属性和人文关怀却认识不足。所以,在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中更应该强调人文教育的意义,体现人文关怀的维度。

一、医学生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相互渗透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认知误区的影响和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现实的教育实践非常注重知识和技能性的教育,而对人本身的教育却被弱化了。但是,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教育一旦脱离对人本身意义的关怀,也就无法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3]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同时,教育领域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也凸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广义的人文主义是远自古希腊近至二十世纪现代的一种观念,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一种着眼于人类既有尊严、又富有理性的哲学观。人文主义所诉求的终极领域是人类的理智,而非任何外在的权威,其目标是在有限的存在中的最大之善。”[4]由此可见,人文主义重视人类自身的尊严和价值,教育是体现这种精神的方法之一。相应的,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生的意义,提升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同时也给予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以人文关怀。对于医学生而言,由于他们专业的特殊性,在学习和将来职业生涯中,他们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所以,医学人文教育更加集中的体现为对生命的关爱,宣扬的就是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生命教育就是弘扬这种精神必不可少的实践路径。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首先肯定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实施各种其他的教育形式。生命教育的主题是对生命的认知,核心精神是对生命的人文关怀,目标是致力于培养人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思想意识。生命教育实质上是要求人们全面的、多角度的去理解生命的人文意义,所以,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必然渗透着对生命的人文关怀。一个人只有对所有生命都给予人文关怀,才能真正的做到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并最终实现生命应有的价值,构建理想的意义世界。美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丹尼尔·贝尔说过:“每个社会都设法建设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在这些领域里丧失意义就会造成一种茫然困惑的局面。”[5]特别是对于医学生而言,培养他们敬畏生命的意识,尤其体现为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

1.有利于医学生对生命价值理解的深化。在医学生生命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深化医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应该永远高于任何一种物质利益方面的价值。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对生命价值的全面诠释需要医学人文教育的辅助。人类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对于医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其专业特殊性的影响,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所以,医学生更习惯于从生理的角度去研究人体生命的价值,更专注于人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当然,人首先有了生理上的健康,才能存在于现实的客观世界之中,生命的客观存在是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一个人的生命权是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必须尊重的。“生命权原则上讲不允许让位于另一种权利。”[6]但是,人类生命的存在不是行尸走肉,而是作为有思想的个体而存在,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与世界发生相互作用。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特征在于他的社会性,在于他丰富的精神世界,人作为生命存在的价值更重要的体现为他的人文价值。“对于几乎所有的人而言,在几乎任何情况下生命的主观价值都是无限的大。”[7]所以,生命的价值还包括人文价值,并且,这种人文价值同样需要得到人们的尊重。

2.有利于医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生命教育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显然,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医学人文教育则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路径。

当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形式,已经被全社会所认同,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认为,人的素质主要表现在这四个正确对待上: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要做到这四个正确对待,首先对人自身就要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培养人的素质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提升人文素质需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实现。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最终就是要落实到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医学人文教育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多渠道的丰富具有人文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化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进而懂得尊重、善待和爱护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3.有利于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养成。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将承担着治病救人的社会重任。医生需要“用知识、能力、爱心与正直去承担最艰难的工作。”[8]衡量一个医生好坏的标准除了专业技术水平以外,医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在现实社会中,是影响到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为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当然,良好医德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医学生学习阶段教育者就应该培养他们“医者仁心”的意识。良好的医德首先就体现为对生命的珍爱和人文关怀。这些都是生命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生命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对生命的关爱,但是,这种关爱不是仅仅停留于对生命自然属性的关注,更应该体现为对生命人文价值的关怀。因为人只有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真正的做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相反,如果生命教育缺少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那么生命教育就只能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人文教育的理念在其中必不可少。

三、践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路径

1.实施医学生生命教育时遵循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医学作为一门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它的科学性在于它是在应用基础医学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验证、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知识体系。无疑,对医学生的教育必须要遵循这种科学性。对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同样也是如此。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是有科学规律的,人们要客观地去认识生命在不同时期的存在状态,理性地去理解生命存在着生、老、病、死这个自然的过程。从感性的角度来看,人又是具有社会性的,不管生命处于哪种生存状态,都应该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林同奇先生也认为,人文寻求所指的永无止境的对人的关怀,是人类自我反思和求索的永恒主题。医学教育中同样需要大力宣扬人文精神。但是,长期以来,就业市场对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偏好部分程度上使得教育思想更加倾向于功利主义,医学院校的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遮蔽,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失衡。大力宣扬医学人文精神,拓宽医学人文教育的渠道,可以弥补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不足。具体来说,在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中要强调,医学的职责不仅是积极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治病救人,还要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努力帮助患者全面地实现应有的生命价值。这个过程也是医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走向统一和融合的过程。

2.在医学生的课程建设中强化生命教育的人文意义。一是在医学人文课程中强化生命的人文价值。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医学教育活动中重科学、轻人文的现实,以及医疗实践活动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卫生事业的不满。近些年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呼声在社会各界越来越高,不少医学类院校在此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对于医学类院校而言,主要是通过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来实施医学人文教育。所以,在人文课程中宣扬生命的人文价值和意义也是强化生命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一些相关的医学人文课程,其中,医学伦理学就是医学院校公认的医学人文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医生应具有仁爱、同情、谦虚、谨慎、无私、无畏、诚实等美德。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社会相关的实际热点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医生的美德在治疗病患、呵护生命中的重要性,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感。在医学生的其他人文课程中,同样可以在相关问题上向学生渗透生命的人文意义,强化医学生对生命人文价值的领会。

二是在医学生实验课程中强化敬畏生命的人文理念。“敬畏生命”的理念是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 提出的,在他看来,“善就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9]史怀泽认为人道就意味着敬畏生命,而人道主义不能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对所有生命的敬畏。其基本要求是人类必须要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关怀所有生物的命运,并给予所有生物以善意和人道的帮助。医学是生命科学,敬畏生命的思想在这个领域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医学生的实验课程中强化敬畏生命的理念是提高生命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医学生的实验对象大多数都是鲜活的动物,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把这些生命体当作学习的工具,而忽视了这些生物作为生命个体同样需要人类给予人文关怀。所以,作为教育者,在实验课的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所有生命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实验动物同样如此,给予动物作为生命以同样的敬畏是必要的。

3.采用多样化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方式。体验式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受教育者在情景体验中去感悟,并通过反思体验最终把体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简单来讲,体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育对象在实践体验中认知、明理和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验作为一种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特殊活动,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所以把体验的方式运用于教育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医学生生命教育而言,同样如此,要取得良好的成效,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实践方式。

由于医学生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医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校内的实验教学和校外的临床实习等实践环节中。要发挥体验式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教学的方式转化为体验式教学。例如,动物实验课中,教师除了强化敬畏生命的人文教育理念、善待实验动物以外,还应该提醒学生要设身处地地去关照、体验、尊重动物的心理意识,例如,不要把已经经过实验处理的受伤的动物和健康的动物放在一起,这也是尊重和爱护生命的一种形式。此外,解剖实验课也是一个实施体验式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解剖实验课堂中,有的学生把尸体当作玩闹的工具拿来嬉笑打闹,显然无视了生命遗体的尊严。因此,教师要在解剖课上发挥体验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生在整个实验课堂中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遗体,并认真做好尸体的保护和善后处理工作,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尸体作为生命遗体的存在是应当尊重的,从中进一步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医学生实施生命体验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与病患接触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医学生会最直接、最频繁地体验到病患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更容易触动医学生去体验和思考生命的尊严、价值和意义,并深刻体会到医者仁心的意义,从而真正的学会去珍惜、善待和关爱每一个生命。所以,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适时地实施体验教育,对医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塑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涛.教育视野里的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02,(8):2~3.

[2][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4.

[4]《大美百科全书》编委会.大美百科全书:第十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286

[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97.

[6]Christian Illies.Das sogenannte Potentialitaets-argument am Beispiel des therapeutischen Klonens[J].Zeitschrift fue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Band57,2003,(2):254~255.

[7]Julian Nida-Ruemelin.Wert des Lebens[A].In:J.Ni da-Ruemelin(hrsg.):Angew andte Ethik[C].Stuttgart,1996.835.

[8](英)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M].(邓伯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7~208.

[9](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19.

猜你喜欢
敬畏关怀医学生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敬畏先烈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敬畏 果决 笃信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