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悦运用“通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2015-04-16 08:14朱丰林李志鹏
江苏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通阳强直性脊柱炎

朱丰林 李志鹏 平 凡 魏 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指导:汪 悦

汪悦运用“通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朱丰林 李志鹏 平 凡 魏 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指导:汪 悦

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特点,汪悦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阳气开阖不得”,并总结出治疗本病的通阳三法,即发汗通阳、温肾通阳、利湿通阳,附验案1则以佐证。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病机 通阳 中医药疗法

汪悦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汪师从医近四十载,对风湿病的辨证论治造诣颇深。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常见汪师运用“通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屡起沉疴。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阳气开阖不得”乃主要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骨痹”、“大偻”等范畴,临床多表现为腰脊深部冷痛,上至颈椎、胸椎,下至骶尾部,晚期出现脊背僵硬、腰脊弯曲。现代医家多宗“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督脉贯脊属肾,总督一身之阳”等传统理论,将本病主要病机归为肾虚督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筋脉失濡[1],治疗上多主张补肾强督、补阴填精、益气温阳、解痉舒筋以及散寒祛湿、化痰祛瘀等疗法[2-6]。汪师临床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之“怕冷”多表现为局部性或发病时(阳遏怕冷),而非全身性或长期性(阳虚怕冷)[7],结合《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之训,认为“阳气开阖不得”乃本病之主要病机。

2 “通阳法”是治疗大法

张仲景在湿病、血痹、胸痹论治中首开通阳治法之先河,《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倡导以微发汗及利小便论述湿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以针引阳气法论治血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以瓜蒌薤白系列方治疗胸痹。后世叶天士深悟仲景用药之奥妙,在《临证指南医案·痰饮门》中云:“仲景五饮互异,其要言不烦,当以温药和之,通阳方法,固无容疑惑。”汪师遵经之旨,提出以“通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此“通”乃通达、畅通之意,“阳”即指郁滞不行的阳气,即给壅塞邪毒以出路,郁邪去则阳气通达,痹证自除。汪师结合此病发病特点,总结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通阳三法:一曰发汗解肌以通阳,二曰温肾壮督以通阳,三曰健脾利湿以通阳。

2.1 发汗通阳法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此“痹”有闭阻之意,因风寒湿邪气闭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汪师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初起或急性发作阶段表现为疼痛、恶寒、无汗或少汗主证时,常用发汗通阳、调和营卫法。此法特点:可因势利导,载风寒邪气外出,又可使阳气通达,营卫调和。然此法用药多以辛温发散为主,易化燥伤津,运用不当甚至会出现“风去湿在”,病情顽固不化的后果,故运用时必须掌握“微汗出”,才能使阳气缓缓周流全身,四肢百骸肌腠得以温养,风湿俱祛[8]。常用药有桂枝、防风、秦艽、羌活、白芷、麻黄等。疼痛明显时常巧用麻黄桂枝相伍,麻黄桂枝相伍发汗力峻,然发汗通阳力亦宏,盖《神农本草经》[9]载麻黄“破癥坚积聚”,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载麻黄“同桂可治风痹冷痛”[10],清代陈蕙亭《本草撮要》[11]载麻黄:“功专散邪通阳……得桂心治风痹冷痛”,故汪师运用发汗通阳法时无论有汗无汗均可,为达“微汗出”目的,麻黄用量需少于桂枝,并佐以白芍。白芍一则性酸收涩,防止发汗过多;二则滋阴和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也,协同配合从而达到“发汗不致多汗”的目的[12]。

2.2 温肾通阳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名医方论》曰“腰痛新久总肾虚”,说明肾阳虚是腰脊疼痛的重要病机。根据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的8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多发生在30岁内,45岁以后发病不足5%[13],以及《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四八筋骨隆盛,肌肉充满”中概括的男子生理特点,汪师认为男子四八即32岁左右是肾气最充盛,也是肾气消耗最多的阶段,故强直性脊柱炎之肾督亏虚是因先天之肾督本虚,加之后天消耗形成的相对不足。此外,强直性脊柱炎肾督亏虚者,功能上多体现在肾主骨的功能失调,而其他方面功能如主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等都与常人无异,其病变部位多局限于脊柱部。鉴于此,汪师认为,邪气深侵肾督亦不可忽视,其可损伤肾督致气化无力,也可阻滞经络致阳气失于布化,不达其所。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或髋部冷痛,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汪师常用具有补中寓通、以通为补特点的温肾壮督,通达阳气法。此法补则气化有源,通则阳气易复,盖阴邪痹阻,则肾阳失展,若阳气得通,则阴霾自散,阳气自易恢复,故汪师在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常以生鹿角片代替鹿角胶[14-15],因《本草纲目》云“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膏则专于滋补矣”[16];在应用附子、肉桂等温肾之品时,非常注重控制其剂量,以达量轻灵动、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寓补于通之目的,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也。

2.3 利湿通阳法 久居潮湿之地或素嗜辛辣伤脾蕴湿,邪郁病久,湿变为痰,痰饮随风走入经络关节,外湿内合脾湿,困遏脾阳,脾阳失展,湿邪壅盛,如此则肩臂肿痛,颈项强直,缠绵难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项强直,皆属于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指出湿邪壅盛,脾失运化亦是本病病因。临床上见腰背酸痛怕冷、沉重、颈项强直,兼见腹胀纳呆、小便不利、便溏或便干,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者,汪师遵仲景“利小便祛湿”之法以温脾利湿、宣通阳气,选茯苓、生苡仁、小通草等甘淡渗利之品,展气化而利湿浊,使气机宣通,水道通利,三焦弥漫之湿达膀胱而去,则阳气自通;又因脾病易下而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故常加草果以燥湿醒脾,干姜以温中通阳。如此则内外合治,小便得利,湿邪得化,脾阳得通,关节之湿亦得宣泄矣[17]。

综上所述,汪师总结大偻“阳气不得开阖”原因有二:其一,素体肾督亏虚,阳气生成不足,阳气无力开阖;其二,邪气或病理产物深侵肾督,阻滞经络,致阳气失于布化,开阖不能。故治法上注重通阳宣痹,用药上讲究轻灵活泼,补中寓通。

3 典型病例

王某,男,21岁。2012年7月28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腰背夜间痛,交替性臀部疼痛,于当地医院查HLA-B27(+),MRI提示两侧骶髂关节炎症3级,有家族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予柳氮磺吡啶片、美洛昔康片治疗半年余疗效不显,乃求中医治疗。初诊时患者腰背及髋关节疼痛,夜间翻身痛剧,时有痛醒,晨僵大于1小时,腰部、臀部发冷如冰敷,晨起手指疼痛,体倦乏力,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沉细滑。查体:双骶髂关节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双侧“4”字试验阳性。中医诊断:痹证(肾督亏虚,寒湿阻络);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治予温肾通阳,散寒化湿,通络止痛。处方:

鹿角片10g,熟地15g,桂枝10g,麻黄8g,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2g,白芍20g,苍术10g,秦艽10g,细辛3g,防风6g,全蝎3g,炙甘草3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门诊随诊,效不更方,服药90余剂后,患者腰背及髋关节夜间疼痛基本消失,然白天疼痛依旧,晨僵如前,咽干,舌苔薄腻,脉弦细。遂调整处方如下:麻黄6g,苍术10g,炒白术10g,桂枝10g,白芍20g,赤芍10g,苦杏仁10g,秦艽10g,羌活20g,黄连3g,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全蝎3g。28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后续治疗在此法基础上加减:疼痛加剧时改麻黄为9g,改全蝎为蜈蚣3条,加红花6g、鸡血藤15g;晨僵明显加石菖蒲6g、草果6g;腰痛怕冷明显时加鹿角片10g、川牛膝10g、熟附子9g;乏力、苔腻明显时加瓜蒌皮10g、豆蔻仁3g、佩兰10g。如此加减治疗,服药1年余,患者腰背疼痛、怕冷不显,予尪痹片巩固治疗。回访1年余,诸症不显,活动自如。

按:初诊时,腰背及髋关节疼痛,怕冷,表现出肾督亏虚之象,然此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其生长发育正常,精、气、神尚充沛,故汪师认为病机为浊阴凝痞,阳气窒闭,通达不能,治疗上予鹿角片、桑寄生与桂枝相合以温肾通阳,再伍以大队辛温之品如麻黄、桂枝、羌活以辛温发散、发汗通阳。服药90余剂后,患者疼痛好转,但出现腰背晨僵不减、咽干、舌苔薄腻、脉弦细等湿邪偏盛证候,法随证变,在麻黄加术汤辛温发散、发汗通阳基础上,辅以二陈汤苦温化湿、理气健脾、利湿通阳,以此宣发燥湿之剂,使痰湿自去,阳气周流全身,痹症自除。

[3]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二十三.辽宁中医杂志,2001,11(28):656

[4] 王玉明.王为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及代表方药.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7(9):694

[5] 章天寿.路志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中医杂志,2002,43(7):499

[6] 马芳,周彩云.房定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中医杂志,2009,50(8):685

[7] 河南中医学院朱光.阳遏证与通阳法.中国中医药报,2014-03-07(004)

[8] 汪悦.汗、温、清、补四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江苏中医药,2008,40(1):8

[9] 清·顾观光.神农本草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48

[10] 任春荣,张印生,赵明君,等.缪希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39

[11] 清·陈蕙亭.本草撮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

[12] 汪悦.汪履秋运用经方治验.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2(8):116

[13] 杨戈,陈雪,司英奎,等.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4(9):161

[14] 王一荃,汪悦.新加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14,46(2):51

[15] 陈月月,汪悦.汪悦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现代中医药,2010,30(1):39

[16] 钱超尘,温长路,赵怀舟,等,校注.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65

[17] 丁蓉,汪悦.历代痹证治法小议.江苏中医药,2003,24(9):49

R259.932.3

A

1672-397X(2015)06-0017-03

朱丰林(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病。zhufenglin09@163.com

2014-10-07

编辑:陈 诚 傅如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神经肽VIP研究“肺肠合治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机制(81473607);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专病门诊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DZX2012095)

猜你喜欢
通阳强直性脊柱炎
湿温病“通阳”治法探究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通阳中药的特点及分类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滋肾通阳活血方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