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自贸区时代的发展

2015-04-16 20:13严雅君
计量技术 2015年7期
关键词:国资上海机构

严雅君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114)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自贸区时代的发展

严雅君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114)

分析了国家建立上海自贸区,给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以上海检验检测认证领域为例,深刻解析了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优劣势,并从加强机构主体意识、提高市场服务意识和坚持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检验;检测;认证;上海自贸区

0 引言

2013年9月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以来,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巨大的辐射效应。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检测认证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样面临着市场的空前挑战。如何在自贸区时代,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发挥检验检测认证平台作用,助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规范发展和创新转型,成为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重要课题。

1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现状

检验检测认证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服务业。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更是十分繁荣。近年来,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纷纷落户上海,国内外相关龙头机构都在上海设立了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15000家以上。其中,民营机构发展迅速,同时一些国际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如SGS、BV均利用其较强的检测实力、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和雄厚的资金纷纷抢占上海市场。目前在上海已基本形成由国资、民营、外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化检验检测认证体系。

经上海市质监局统计,截止2012年,上海市获得计量认证的单位共670家,其中食品检验机构67家、授权(验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6家、国家质检中心42家,三大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总计超过3.2万张,上海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年产值接近120亿元,成为本市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的新兴门类,在上海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1]。

2 自贸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自贸区正式开张后,国家质检总局就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要求上海质监部门提供相应保障,出台相应便利措施,主要涉及便利进出、简化程序和创新监管三个方面,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的开放,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传统行政审批权的放开

在自贸区正式挂牌前,上海市政府梳理出推进自贸区建设的98项重点任务中,有5个方面涉及到检验检测认证业务。为了确保上海自贸区的便利性,国家质检总局专门派专家小组深入到一线调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举措,将部分可以简化的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地方,使行政审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透明。而随着行政审批权的放开,将会进一步拉动自贸区内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扩大,势必将会引起各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高度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创新探索自贸试验区内外联动机制,用最快时间、最少损失、最大效率来实现发展是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当务之急。

2.2 市场竞争机制的扩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将进一步开放。2014年2月,上海闸北区已率先向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开放区域性的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整治监督抽查任务。过去,政府部门的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通常由国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来承担,即有着政府实验室背景的传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般而言,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很少由民营和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承担,而闸北区此举完全打破了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铁饭碗”。同时,闸北区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将进一步突破限制,推动上海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强实力,逐步成为检验检测认证领域的“自贸区”。由此可见,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民营、外资等机构将会参与到过去由国资机构主导的市场竞争中来。

3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优劣势

笔者在文章开头就提到,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由国资、民营、外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化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国资、民营、外资机构背景各不相同,其优劣势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3.1 国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优劣势

国资机构的优势一是公信力强,这是其他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公信力是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国资机构因其实验室设备过硬、人才队伍稳定、管理规范等因素,长期以来在政府和民众心中形成了“金字招牌”。目前单从人才储备、资产设备和技术能级几个方面来看,部分国资机构可谓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二是国资机构长期占有比较有利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份额,其实验室所覆盖的检验检测资质较为齐全,检验检测能力十分成熟。特别是在承担政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然而,国资机构也客观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其灵活度没有民营机构高,国际知名度不如外资机构响亮,市场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等等。

3.2 民营、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优劣势

民营机构的优势在于灵活性高,市场服务意识强。但是,由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准入门槛高,实验室设备投入和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因此民营机构的劣势在于其所能开展的业务领域较窄、实验室资质和能力比较有限、知名度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

外资机构的优势显而易见,其国际知名度高、检验检测认证实力强、市场运营经验成熟,并且资金雄厚,抢占了大量的进出口检验检测认证业务。但是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发展的时间不长,发展还需更加贴近中国市场需求。

4 国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应对

过去,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中我国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推进,我国政府部门将担当起“服务员”和“市场监督员”的角色。对国资机构而言,也将会逐渐褪下“政府光环”,只有依靠加强机构主体意识、整合优势力量、重塑社会形象,才能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笔者作为国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中的一员, 认为国资机构在自贸区时代,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应对市场挑战。

4.1 加强机构主体意识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诞生于市场交易的需要,为买卖双方提供必需的第三方质量信用服务,具有鲜明的市场属性和产业特征。虽然少部分由政府举办的国资机构具有公益性特点,但绝大部分都是经营性的市场主体。只有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才能真正提供公正的质量信用服务,进而实现优胜劣汰。

国资机构加强主体意识有三个层面的工作,主要是要做好技术人员的人才管理工作,确保科研技术人才队伍稳定团结;做好设备装备的合理化使用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充分发挥经济作用;做好实验室资质梳理工作,确保检验检测认证能力更加成熟。

4.2 提高市场服务意识

未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市场服务的竞争。国资机构必须加快工作节奏,掌握市场需求,主动贴近服务对象,市场服务跨前一步。加速练好“内功”,打好检验检测认证的基础,应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出业务发展重点趋势,加快产学研转化进程,用高效、节能的检验检测技术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规避工作风险,提升服务能力。

4.3 坚持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是国资机构发展的必然选择。规模化是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的法宝,集团化为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国际化则为国资机构走上世界舞台搭建了新的平台。首先,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国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资源。例如对于省级机构来说,拥有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但却对市场资源缺乏直观了解,缺少足够的市场开发人员;而县市级机构则相反,拥有充足的客户检验检测认证需求资源,但却缺乏先进的设备。两种资源的互补,集团化的经营必然会带动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的飞速发展。其次,规模化、集团化的经营能够有效地提高检验检测设备的利用效率、较大辐度降低检验检测认证的成本。第三,坚持国际化发展可以提升国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国际知名度。国资机构应与国外优秀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并充分加以利用,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检验检测认证的需求日益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迫切需要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打造服务品牌,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适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检验检测认证涉及领域广,涵盖内容多,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所讨论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 朱明.上海检测认证行业的规范和促进[OL].东方网,[2013-06-14] http://gov.eastday.com/renda/node9672/node9674/u1a1833206.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03

[3] 《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4〕8号

[4] 上海启动检测认证资源统计工作[J].上海质量,2012(9):11-13

[5] 于敬哲.对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认识[J].中国计量,2011(11):42-44

[6] 涂祺慧,晏上明.校准试验室认可标识在校准证书中的使用[J].计量技术,2013(2)

10.3969/j.issn.1000-0771.2015.07.21

猜你喜欢
国资上海机构
上海电力大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