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坐上观

2015-04-16 07:28回声
中华手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太和殿屋脊天马

回声

从骑凤仙人到10个垂兽,再到戗兽、鸱吻,脊兽们各有各的寓意和本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们始终在屋脊上,静看斗转星移。

提及脊兽,知道的人不会太多,但谈及中国传统房顶上的“小动物”,中国人便都了然,原来是它。

为什么中国传统建筑上会出现这些“小动物”?这和我们的土木结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的屋脊都是木材覆盖瓦片,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处于最前沿,要承受整条垂脊瓦片向下的“推力”。最初人们用瓦钉来固定,同时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而后逐渐美化成各种动物形象,它们便是脊兽了。

尽管如今许多古建筑上都能看到脊兽,其实它出现的时间并不早,直到宋代才开始出现,清朝时达到巅峰,几乎所有房屋都会安置脊兽。

说脊兽,首先要清楚中国古代建筑的几条脊,以庑殿顶为例,屋顶横着那一条叫正脊;斜斜往下延伸的四条叫垂脊。脊兽分布有讲究,正脊上安放是吻兽或望兽(吻兽朝内吞脊,望兽朝外望去),垂脊上安放垂兽,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太和殿上是吻兽,位于正脊两端,尾上斜插宝剑一把,下端是龙头,张着大嘴衔住正脊。垂脊最前面一个是骑凤仙人,后面是垂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押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háng shí)。垂兽后面还有一个比较像龙头一样的动物,叫戗兽,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小动物”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它们各有寓意和本领,有的能镇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带来吉祥好运。

骑凤仙人:领路人

位置:檐角最前端

寓意:逢凶化吉

脊兽最前面有一个领头的,模样是一个骑着凤凰的老头,那便是骑凤仙人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仙人骑鸡”,相比骑凤,骑鸡就掉了许多档次。不过,仙人骑的动物的确是有时候像鸡,有时候像凤凰。

这个仙人有两个来历。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姜子牙功成名就后,他来攀亲戚。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也深知他能耐有限,便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去。”所以古代建筑师就把他放到檐角最前端,再往前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另一个传说他是齐闵王。话说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到眼前,齐闵王骑上凤凰渡过大河,逢凶化吉。把他和凤凰一起放在建筑脊端,大概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含义。需要补充的是,齐闵王虽然逃过了乐毅,同年还是被淖齿杀掉了。可见,传说不可尽信。

一龙二凤三狮子:龙王、禽王、兽王

位置:垂兽最前面三个

寓意:尊贵

龙凤和狮子是垂兽里最前面三个,也是最完整的三个,无论什么规格的古代建筑,只要有脊兽,便少不了它们。他们三个也很好认,龙有鳞片,凤有“拖尾”,狮子有“长发”。这三个分别代表四海龙王、四方禽王和诸兽之王,意思大概是,只要它们在,那么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归它们管,都不能侵犯这栋建筑。

当然了,这三个垂兽各有各的职责。龙大家都知道,是传说中的动物,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古代,皇帝称呼自己为“真龙天子”,是皇权的象征。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狮子威猛,在寺院中有护法之意。作为垂兽,狮子是“猛”、“仁”兼具的瑞兽。

天马海马:巡空分水兽

位置:垂兽第四、第五 (可以互换位置)

寓意:通天入海

我们时常说“天马行空”,寓意才思敏捷、豪放不羁。

天马的源头存在于中国远古的神话当中,《山海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汉代,西域大宛出产一种名马,可以日行千里,被尊为天马。传说汉武帝派使臣带上金银珠宝去换天马,大宛国国王毋寡杀了使臣侵吞财物。汉武帝大怒,派李广率军讨伐大宛国,取得西域天马3000匹。所以天马是尊贵的象征。“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屋脊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海马当然不是可以当中药的海洋生物,它也是传说中的神兽,喜欢穿行于波涛之中。作为脊兽,海马身上描有波涛和“山”形岩石,均是古代典型的吉祥纹样,称为“海水江崖”。

天马和海马是脊兽中长得不怎么像龙的,它们更像马,不同的是海马有角,而天马没有。把它俩放在屋顶,是寄托人类上天入海的心愿吧。

狻猊、押鱼、獬豸、斗牛

位置:垂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 (六七位置可以互换)

寓意:兴云作雨、灭火防灾、善断邪正、镇邪护宅

善男信女和玩香的人,或许认识狻猊。它是龙生九子之老五,外形像狮子。生平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他有耐心,便收了当坐骑,因此佛座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押鱼是海中异兽,也有说法是龙生九子之老八,这么算还是狻猊的弟弟,难怪可以互换位置。

狻猊和押鱼脸颊下方都有卷曲若祥云状的胡须,区别是押鱼无论样子怎么变化,都有个鱼尾巴。因为是龙子,所以都可以兴云作雨、灭火防灾。

獬豸也是传说中的猛兽,《神异经》云:“东北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因为善辨是非,它自古就是法的化身,被当成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在春秋时期,司法官员的帽子都是按照它的样子做的,名为“獬豸冠”,官员衣服胸口的“补子”也是用它当图案。将它用在屋脊上,象征公正无私,也有压邪之意。相比獬豸,斗牛则温和得多。它是传说中的虬龙,无角,与押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所以它是祥瑞的动物。立于屋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獬豸和斗牛大多为宫廷专用,所以大多是黄色琉璃瓦,偶有绿色琉璃瓦出现在皇家寺庙。

行什:催云布雨

位置:垂兽最后一个

地位:特殊,只出现在太和殿

所有脊兽中,行什算最特殊的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可见它的地方,只有太和殿一处。其他建筑,无论等级多高,垂兽最多9个,为了彰显太和殿无以伦比的尊贵,便又增加了一个。为什么叫“行什”,因为排行老十啊!因为只出现在太和殿,所以它均为黄色琉璃瓦。

行什的特别之处,还有外形。其他垂兽除了凤较为秀气,其余8个,都是半蹲装的龙形动物,外行人很难区分。而行什,却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它是垂兽里面,唯一一个站着的。且外貌独特,尖嘴、猴腮、鹰爪,背后还有两个翅膀,手里拿的就是金刚杵,这不就是雷震子么!

自然,行什的本领就很明显了。把它放在屋脊上,就是为了防雷。当年永乐皇帝修建故宫,三大殿刚修好就被雷劈,烧得干干净净,而后嘉靖、万历年间皆有雷劈毁屋的事情发生,皇帝无奈,不敢动雷公,就换个名字把它搬上太和殿——虽然穿了马甲,你总不好意思再劈自己吧。

脊兽的材质、数量、颜色都和建筑物的等级有关:普通脊兽多为瓦制成,高级建筑则选取琉璃瓦。其颜色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黄色只有帝王可以用,绿色王爷可用,黑灰色普通官员可用。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寺庙的脊兽就多为绿色。等级越高,中间的垂兽也越多,最多为9个,常见为7、5、3,均为奇数。譬如故宫的脊兽都是黄色琉璃瓦,且太和殿是唯一拥有10个垂兽的建筑,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乾清宫、大成殿去掉行什,为9个。坤宁宫去掉獬豸、斗牛、行什,为7个,其他宫殿多为5个。

猜你喜欢
太和殿屋脊天马
屋脊山之春
紫禁城在1918
“天马”鬛羚有绝技
浙西屋脊清凉峰
苜蓿:天马的食粮
在西藏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