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油类测定情况调查

2015-04-17 10:51郭晶晶王岚云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光度法分光检出限

郭晶晶,王岚云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191)

1 引言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机构对于海水油类的测定情况,更详细地考察相关质控数据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6家“近海网”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分析方法、仪器情况、试剂情况、标准物质、检出限、质控手段等。其中23家单位不开展海水油类的测定工作,3家单位未能按期回复,最终收到有效回复50份。

2 分析方法及依据

经过统计,有45家单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7378.4-2007[1](13.2),占比90%;3家单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2007(13.1),占比6%;2家单位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此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因此用于海水油类的测定是不正确的),占比4%,三种方法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3 仪器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三家单位所使用的仪器型号和生产厂家均不相同。分别为970CRT型分子荧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RF-530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Cary Eclipse型分子荧光光度计(美国安捷伦公司)。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45家单位均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生产厂家情况如图2所示。

4 试剂

主要针对萃取剂种类、纯度和生产厂家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发现,萃取剂主要有正己烷(36家单位,占比72%)、石油醚(9家单位,占比18%)、正丁烷(1家单位,占比2%)、环己烷(1家单位,占比2%)和四氯化碳(3家单位,占比6%),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萃取剂的纯度对于测定结果有直接影响,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萃取剂纯度和生产厂家情况

5 标准物质

主要从标准物质成分和生产厂家两方面进行了调查,目前使用的标准物质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产的标准油(成分为20号重柴油和润滑油),占比68%;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生产的标准油(成分为正十六烷:异辛烷:苯=65∶25∶10),占比16%;两者共占使用量的84%;此外,标准油缺失情况突出,占比10%;还存在6%自制标准油的情况,如图4所示。

6 质控样品

针对用于稀释质控样品的溶剂种类和生产厂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用于稀释质控样品的溶剂主要有4种,分别为正己烷(占比54%)、石油醚(占比10%)、四氯化碳(占比8%)和正丁烷(占比2%)。采用的质控样品主要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生产。有13家单位不进行质控样品的测定(占比26%),如图5所示。

7 检出限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海水油类测定的检出限不唯一,由于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检出限不同;分析方法相同,检出限或分析依据不同,结果往往也存在差异。在45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单位中,有27家将3.5 μg/L作为海水油类测定的检出限,占比60%;有7家选用的检出限为0.05mg/L,占比16%,见表2。

表2 方法检出限情况汇总

8 校准曲线绘制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3家单位绘制的校准曲线见表3。

表3 荧光分光光度法校准曲线绘制情况调查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油类的45家单位绘制的校准曲线情况见表4。

表4 紫外分光光度法校准曲线绘制情况调查

由表4可以看出,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校准曲线参数范围整体跨度很大。标准油成分不同,校准曲线a、b值不存在可比性;标准油成分相同,溶剂种类不同时,参数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标准油成分相同,溶剂种类也相同的情况下,参数范围依然很大。

9 质量控制手段

主要考察全程序空白实验和试剂空白实验、实际样品现场平行样相对偏差、实际样品现场加标回收率情况等。

50家单位中,有11家未进行全程序空白实验,19家未进行试剂空白实验,开展空白检验工作的单位所提供的空白实验值均低于其提供的检出限值,空白实验频次和占比情况见表5和图6、7。

表5 空白实验频次情况

通过统计发现,50家单位中,有9家不进行海水油类实际样品现场平行样的测定,其余41家单位实际样品现场平行样相对偏差范围在0~15%之间;有26家单位不进行海水油类实际样品现场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其余24家海水油类实际样品现场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2.1%~110%之间。

10 采样器

通过分析发现,50家单位中,有19家单位采用单层采水瓶;17家单位采用有机玻璃采水器;8家单位未填写采样器情况;2家单位采用表层油类采水器;1家单位采用NIO标准采样器;1家单位采用UPVC卡盖式采样器;1家单位采用Xy型底部液体石油取样器;1家单位采用青岛恒远HY-6003水质采样器,具体占比情况见图8。

11 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油类测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分析方法、标准物质、质控样品、萃取剂不统一,测定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2)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3)采样环节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无法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12 结语

海水油类是海洋环境评价监测和跟踪监测中必不可少的监测项目,在《海洋监测技术规范》(GB 17378-2007)[2]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 442-2008)[3]中对海洋监测提出了通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然而,对于海水油类的监测来说,由于它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特殊性,所以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保障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这将是今后的研究和工作重点。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998.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378.1-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998.

[3]环境保护部.HJ 442-2008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S].北京:环境保护部,2008.

猜你喜欢
光度法分光检出限
4种检出限确定方法的讨论
——以离子色谱法测定冬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例
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高铬铸铁中硅含量的方法研究
定量NMR中多种检出限评估方法的比较
农药残留检测检出限的测定方法探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铜检出限测量结果评定报告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槽液中铁含量
饮用水中铅、镉、锰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铁复合物的铁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曲札芪苷的解离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