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前期进展作用的探讨

2015-04-17 11:13张丽梅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空腹人群

王 羽 张丽梅

(开滦总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①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目前,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进展性慢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尿病前期阶段。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IGR),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或同时存在IFG和IGT[1]。在我国,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体质量增加或肥胖及体力活动缺乏是导致IGR的主要因素,加之疾病早期未引起人们重视,IGR患者19%~60%将转变为2型糖尿病。因此,积极对IGR人群进行干预治疗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实施个体化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对预防或延迟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向2型糖尿病进展,取得了阶段性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确定为糖尿病前期人群150例,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在5.6~6.9mmol/L)及糖耐量受损(IG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在7.8~11.1mmol/L)。入选病例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将所有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干预组在门诊常规疾病健康知识指导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心理、饮食习惯及运动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疾病健康知识指导。

1.2 方法 首先评估患者基本信息,与其建立信任和友好的关系,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饮食、运动、饮酒、吸烟)及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由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和2名糖尿病专科护师具体负责干预行为。

1.2.1 对照组。进行门诊常规疾病健康知识指导,如口头宣讲,发放糖尿病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等。

1.2.2 干预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科学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日常行为干预模式。①心理干预:通过电话随访、短信提醒、召集讲座等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培训,并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差异,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讲解糖尿病前期并不可怕,通过改善自身日常行为习惯,血糖可逆转恢复正常水平,增强患者对行为干预的依从性和对疾病转归的信心。②饮食干预:严格限制总热量摄入,降低食物中脂肪(<30%),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0%),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饭前喝汤吃蔬菜,主食要细嚼慢咽,以增加饱腹感。同时要严格戒烟、戒酒。③运动干预:根据患者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随时调整,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步行是最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以每次30~60min,每周3~5次,宜在饭后1h开始,运动过程中随身携带甜食,以防低血糖(心慌、手抖、脉搏加速等症状)时及时进食。适宜的运动量是患者运动后达到60%最大耗氧脉率,其计算公式=170-年龄,休息15min,能恢复正常心率,相当于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及睡眠良好。

1.3 监测目标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熟知情况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质量(BM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饮食知识、血糖监测知识、运动知识熟知程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前期人群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熟知情况比较[例(%),n=75]

两组经过t检验比较显示干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BM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BM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前期人群相关指标比较(±s,n=75)

表2 两组糖尿病前期人群相关指标比较(±s,n=75)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指标 干预组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IFG(mmol/L) 5.88 ±1.80 5.15 ±1.47※△5.86 ±1.51 5.75 ±1.43 IGT(mmol/L) 8.20 ±1.91 7.19 ±1.70※△ 8.22 ±1.95 8.18 ±1.88 TC(mmol/L) 5.75 ±1.33 4.55 ±1.01※△ 5.71 ±1.23 5.73 ±1.19 TG(mmol/L) 2.18 ±0.37 2.16 ±0.05 2.19 ±0.38 2.22 ±0.30 BMI(kg/m2) 24.88 ±2.60 23.29 ±2.50※△24.79 ±0.60 24.61 ±2.40

3 讨论

在我国20岁以上年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15.5%,即目前我国有1.482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2]。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预警信号,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其风险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开始,但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3,4],若能早期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健康管理、行为干预,将会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因此,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对于减低糖尿病所导致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是一组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制定的科学化、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干预方式,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干预,使其从最初对体检报告的无所谓心态,转移到对糖尿病知识深刻认识并掌握,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从而逐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糖尿病前期人群向2型糖尿病的进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对糖尿病饮食、血糖监测、运动等糖尿病健康知识熟知情况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常行为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数值均下降。通过日常行为干预逆转发生糖尿病进程,实则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达到减轻体质量的目的,将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逆转为正常血糖人群。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包括指导、督促糖尿病前期人群改变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并强化糖尿病知识知晓、进行心理疏导等措施,可有效阻止其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饮食干预是控制糖尿病前期进展的首要措施,指导患者饭前、饭时、饭后进餐方式及注意事项,合理控制饮食,对营养搭配细化,多食高纤维素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油脂性食物的摄入,能降低TC、TG水平,可明显改善糖、脂肪的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运动能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消耗热能从而消耗大量葡萄糖,有利于降低血糖,一般中等量的运动降糖作用可以维持12h[5]。适量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同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放松紧张情绪等。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饮食控制和适宜的运动可使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化的风险减低,本研究也证明对糖尿病前期进行日常行为干预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1]金彩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149 -150

[2]周秀凤,章 源,顾 菁,等.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护理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2,7(11):1065-1066

[3]关 彦.从护理健康教育入手谈防治糖尿病[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9(21):116 -117

[4]陈昌群.糖尿病前期病人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3):654 -655

[5]厉邦原.把糖尿病控制在萌芽期[J].家庭中医药,2011,(3):34-35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空腹人群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