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

2015-04-17 01:57朱晶沐单来友江淑芳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申请单指征不合理

朱晶沐,单来友,江淑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输血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经验介绍·

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

朱晶沐,单来友,江淑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输血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 探讨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方法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附件《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分别统计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输血前评估)和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输血前评估)的不合理输血例数,比较两个时间段不合理输血率。结果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的不合理输血率为5.0%,较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的不合理输血率(16.4%)显著下降(χ2=263.0,P<0.05)。结论 进行输血前评估是降低不合理输血率的有效措施。

输血;质量保证,卫生保健;合理化

输血前评估是合理用血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可确保医生在合适的时间给病人输注正确的血制品。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形势下,进行输血前评估是临床工作者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旨在探讨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输血科在这两个时间段的输血治疗申请单分别为3 626份和3 946份。

1.2方法

查看输血治疗申请单中记录的临床症状、输血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需要输注的血液成分、用量等,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附件《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的输血指征进行对比,评价每次输血是否合理。分别统计两个时间段的不合理输血率。所有手术用血均认为是合理输血。

1.3结果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输注红细胞共1 782例,不合理输注283例,不合理输血率为15.8%;输注血浆共1 373例,不合理输注253例,不合理输血率为18.4%;血小板输注186例,冷沉淀输注285例,不合理输血率为12.6%;该时间段总的不合理输血率为16.4%。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输注红细胞共1 834例,不合理输注95例,不合理输血率为5.1%;输注血浆共1 548例,不合理输注104例,不合理输血率为6.7%;血小板输注228例,冷沉淀输注336例,基本合理;该时间段总的不合理输血率为5.0%。进行输血前评估后,不合理输血率大幅下降(χ2=263.0,P<0.05)。

2 讨 论

输血前评估包括临床医师对病人是否需要输血进行评估和输血科人员对输血申请单的审核。临床医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包括病人的年龄、贫血的原因、输血的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传染病的风险、输血的利弊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病人符合《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的输血指征,医师填写《临床输血治疗申请单》送至输血科。输血科人员对输血治疗申请单进行审核。内容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疾病的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相关的检验结果(血常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试验等),血液成分及用量、输血时间,申请医师及上级医师签名等。对符合输血指征的申请及时发放血制品,不符合指征的申请单则退回。

本次调查显示,实施输血前评估后不合理输血率降低,其原因如下。①血制品不合理输注显著减少。经输血前评估,盲目用血、随意用血、人情用血、输安慰血和营养血等滥用红细胞和血浆的现象明显减少。本文结果显示,各血液成分的不合理使用率至少下降10%。②规范输血前的检查,特别是传染病9项在输血前必须检查,原因有三点:若发现病人具有传染性疾病,可以尽早开始治疗,减少传播风险;医院可以采取必要消毒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为减少医患纠纷提供客观的依据。③对输血治疗申请单进行审核,把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单退回修改,会使医生在输血前多考虑几个问题:是否符合输血指征、能否用其他方法代替输血、输血带来的效果能否大于潜在风险、出现输血反应能否及时采取措施补救[1]。

在实行输血前评估后,我院不合理输血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和血浆方面。从输血申请单上实验室检查结果看,不合理用血的表现一是红细胞输注指征过宽,如外科病人血红蛋白大于100 g/L、内科病人血红蛋白大于60 g/L而无明显贫血症状输注了红细胞;二是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将血浆与红细胞搭配当全血用,用血浆补充蛋白和营养。《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外科病人血红蛋白大于100 g/L可以不输血,血红蛋白在70~100 g/L应根据病人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血红蛋白小于70g/L时应考虑输血;内科病人血红蛋白小于60g/L应考虑输血。血浆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于正常的1.5倍时考虑输血。

要继续减少不合理输血,需要输血科同行和临床医生持续不断地努力,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对输血知识的学习,改变如下一些陈旧的输血观念。①输血就希望输全血,没有全血就把红细胞和血浆搭配使用。有临床医师认为只有输注全血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此搭配输注来达到输全血的目的。在急性失血时,失血量达到循环血量的30%约1.5 L时才需要输血。若失血量不到1.0 L,输入血浆代用品就有疗效,输入总量为2.0~2.5 L。若失血量为1.0~2.0 L,按1∶2输红细胞和血浆代用品。②用血浆来补充蛋白和营养。补充蛋白最佳方法是输注血清蛋白;补充营养正确方式是通过饮食和静脉供给,因为异体蛋白质必须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合成,血浆蛋白半衰期为20 d,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且人体必需色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低,所以用输注血浆补充人体蛋白和营养的作用是很有限和不合理的,病人还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3-4]。③用血浆来扩充血容量。输血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用血浆作为扩容剂。扩容时应首选晶体液、胶体液和清蛋白,血浆可能会引起血传性疾病,也可能使机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而晶体液、胶体液和清蛋白引起上述反应的风险较小[2-3]。④凝血常规实验结果大于正常就给予输血浆。输血规范中规定,PT或APTT大于正常1.5倍,可以输注血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血浆使用量为10~15 mL/kg才能达到止血目的[4]。在部分输血申请单中,PT或APTT虽然延长,却在正常值1.5倍范围内。输血记录显示,部分病人输注剂量不足。我院是全军肝病中心,做血浆置换的病人较多,故对血浆的需求较大,但目前血源紧张,血浆供需不平衡,所以较多地出现病人输入剂量不足的情况。

除了自身的提高,还需要医院的支持。为确保输血前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减少不合理输血,医院为我科增设了电子病历浏览系统、检验结果查询权限,可让我们更加客观及时地检查临床输血情况。

输血是挽救病人生命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合理输血会增加病人不必要的风险,而且也可造成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因而进行输血前评估很有必要。

[1] 张晓立. 注重输血评估及用血申请降低不合理输血比例[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9(23):360-361.

[2] 杨玉萍.段立中. 我院临床用血合理性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12,17:134-135.

[3] 孙波,刘术臻,程聪,等. 医院临床用血现状调查分析[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6):531-532.

[4] 褚晓凌,黄锦红,刘丽霞,等. 福州地区临床输血现状调查[J]. 中国输血杂志, 2008,21(5):336-337.

(本文编辑 马伟平)

2015-02-17;

2015-07-30

朱晶沐(1987-),男。

R457.1

A

1008-0341(2015)06-0742-02

猜你喜欢
申请单指征不合理
PDCA 循环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书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分析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