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设计

2015-04-17 07:00李乐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镇城镇化

李乐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50)

探究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设计

李乐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5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在不断推进,对于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城郊社区土地的征用规模随着社会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使失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针对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的设计研究,本文从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的背景与成因为出发点,对城郊失地与农民安置小区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设计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安置小区

0 引言

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国城镇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郊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的重点地区,由于城镇建设会对城镇周边的土地有所影响,导致城郊失地农民群体不断扩大,为可以妥善安置城郊失地农民,政府正在兴建安置小区。因此,对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设计进行研究,对当前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1 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的背景与成因

在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已经渐渐改变历史的进程,先是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全世界。人类历史发展中工业革命是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对城市有着很深的影响,农业革命具有造就城市的影响,工业革命具有改变城市的影响,并且也改变了城市和乡村间的比例。在农业革命中,它使一部分人脱离农村,变成城里人,而工业革命使大多数人变成城市人。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空前的城镇化。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中转移,我国第二、第三生产向城镇靠近的过程,使城镇化变快,规模也较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城镇化是物质文明快速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向前推进的一种历史进程。作为历史进程的城镇化,是城市规模逐渐变大的过程,也是城镇结构和城镇功能转变的过程。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内容的实施,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城区的开发,农地被征用等,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新阶层——失地农民,还带来了长期存在且不能避免的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我国失地农民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现行的农民失地模式有住房安置、货币安置、社会保证等基本模式。

2 城郊失地与农民安置小区

2.1 失地农民

在城镇化进程中,使农民造成失地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主动型和被动型区别的。失地农民是指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征收后,会失去全部土地的农民,失去后,这些人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农村户籍,但在生产资料的丧失以及与传统的农民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成为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根据所在的区域、与城镇距离的远近,还分为远郊失地农民、近郊失地农民。

2.2 安置小区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安置小区以特殊的居住形式存在着,属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安置小区建设时,主要分为3种类型,一是老城区再造进行的拆迁安置,二是新城区建设进行的征地,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安置和拆迁安置。

3 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设计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3.1 规划设计

规划是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设计问题,在进行安置小区的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规划中需要考虑的有很多,具体内容如下。

3.1.1 地形问题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以及地形尺寸。地形地貌是安置小区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属于平原、山地还是丘陵等。二是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地形没有很大的高差,看是否有水流、池塘,以及土质类型等问题,这些对规划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决定着规划的成败,利用好现场条件,是规划要注意的问题。地形尺寸是指用地形状的一种客观反映,对规划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狭长形的地块只能用较为单调的行列式,尺寸较为合适的矩形地块可以运用很多种规划手法,创造出怡人的空间。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地形,需要设计者运用智慧的结晶,精心设计。

3.1.2 选址问题

设置小区的选址问题主要是要对安置小区在城镇中的位置的确定,位置的规划能够反映出小区与城镇的密切程度,会对安置户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安置小区作为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对城镇整体空间形态产生作用。针对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有2种选址方法,一是就地选址,二是异地选址。就地选址是指在征地范围内,选择较为合适的区域作为居民用地,用于建筑房屋,安置失地农民。在这种情况中,一般都是城镇扩张中的新建区,作为住房建设,对失地农民进行安置。异地选址是指在征地范围外,选用进行住房建设,进行安置失地农民,一般是城镇扩张中工业园区的假设,被征收范围内,并没有对居民用地性质进行规划。选址的问题对城镇空间形态塑造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安置户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选址问题,城郊失地安置小区选址要按照城镇规划,从城镇的整体发展进行考虑分析,避免选址带来的后续问题。对选址问题,可选用协调一致的原则和合理运用技术的条件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是指选址要与城镇的发展相一致,要与区域的发展一致,充分考虑安置小区的整体形态,并在区位形态形象上进行定位,整体形态趋势要与城镇进行协调。

在合理运用技术条件原则上,技术一般是对规划有一种制约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规划手段。例如,利用日照的要求对这个技术条件,通过对日照进行计算,然后确定出日照等实线的位置,并由南至北层层推进布置建筑,从而形成规划设计方案。

3.1.3 安置小区内外部道路问题

城镇道路作为安置小区外道路,是一个整体与城镇建立联系的道路,在小区内部道路中,要在合适的位置与城镇道路有一定的关联,来保证小区对外交通的顺畅性,外部道路相交接的地方,一般是规划小区的出入口。小区内部也需要一套健全的道路体系,来满足内部日常联系的需要。因此,说外部道路是城市规划既定不变的话,那么安置小区内部道路就是可以变化的,不同的道路布置方式,对安置小区内建筑布局的影响会很大。怎样在交通便利的条件下,可以与经济问题同步,运用科学的道路体系,来合理安排小区内部交通,是城郊安置小区的重点内容。

3.1.4 安置小区内外部建筑问题

包括内部建筑的形成和外部建筑的影响。城郊设置小区在城市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对小区周边的城镇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小区本身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区位选址中城市空间形态的一个表现。在安置小区实际时,要考虑城镇的整体风貌,让小区可以融入周边的城镇中。如果对于外部建筑,安置小区就应该有一定的呼应和协调。对安置小区内部,则要求讲究统一,使每一幢楼的位置和层数以及长度和宽度,都应该进行统一,这对小区的整体形态有直接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城镇建设所征用,使城郊失地农民全体数量逐渐增大,对城郊失地农民进行合理的安置,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进行设计与研究对目前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张驰.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左文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对策[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0.

[3]邱晨.济南市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规划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

[4]丁冶.城郊失地农民征地安置政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5.

TU984.1

A

1673-1093(2015)08-0063-03

李乐(1982),男,讲师,就职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物业管理。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8.015

2015-03-28;

2015-04-10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