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5-04-17 09:35余红兵文彤周小梅黄琛
福建建筑 2015年10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余红兵 文彤 周小梅 黄琛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1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

国内众多高校都开展了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由于各高校背景不同,其培养方向也各有侧重。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知识结构及教学体系等一直有所争论。且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研究不深入、不细致,鲜见有从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着眼,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的训练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明确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质,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应用型高校亟待探索的课题,本课题从地方高校角度如何有效地提高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与实践。

2 风景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实施素质教育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各二级学院和相关处室全年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和教师学术讲座,教务处组织校内博士和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学生讲座,反响良好。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项学术科技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开阔视野,充分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而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必备的条件。

2.2 提高教师队伍创新意识

2.2.1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与前提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企业与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教改实践的新途径,形成“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创新的产出效率和效果。

再者,以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为主旨,学校通过培训、进修等手段提高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组织、引导和指导教学的能力,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指导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2.2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

一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每一位新分配来的年青教师,都要指派一名思想好、业务强、教学效果好、工作认真负责、教风严谨的老教师作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三是校内外短期培训。校内短期培训:如学校举办的外语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建筑与规划学院进行的现代建筑规划设计软件应用培训等。校外短期培训:送到北京林业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进修等。

四是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论坛活动。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要求每位参加人员给院内教职工作相关学术报告,以提高会议效率。

五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

2.3 创建基于“能设计、懂施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突出学校城市特色,优化利用教育资源,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并适应市场需要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和风景园林施工管理能力,构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强化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通过每年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了应用性较强,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2.3.1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1)加强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支持教师参加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及教材建设工作会议,加强教材建设;教材选用时都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择优选用,尽量选择公认的优秀教材,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材适用率逐步提高。

(2)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科技等不断出现。为了保证最新的科研教研成果进入课堂,我们要求每位授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改革和优化,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让过时的内容退出课堂教学,最新的内容及时进入教堂。例如,风景名胜区条例、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等内容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知识。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内容的改革,可以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建筑设计原理”为省级精品课程,“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

2.3.2 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强调“主动探究、学生主体、产学研的互动”,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格的完整建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耦合,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校企合作多种模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该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开设了植物学实验课程,开设了园林认识和树木学实习、美术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建筑模型实践、测量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等。

(1)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工作。

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建有签订长期协议的实习基地多个,提高实习实训、实践质量。

(2)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为给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敏锐性、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我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研究性创新性项目的开展。

(3)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划拨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作为重要的必修实践环节列入教学计划,提出了时间和任务要求。

2.4 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训练平台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素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训练平台。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建立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2)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引导学生以“合作、互学、互教”的形式开展多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3)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建设和利用好课程教学网络平台;

(4)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5)指导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开发实验课程和构建“学生主体、创新导向和开放管理”的创新实验模式,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6)重视应用型人才执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

注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初步实现了由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注重学生执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上好“实习、实训课”,使毕业生技术过硬“用得上”;产学研用结合上好“创新创业课”,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干得好”。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大课堂,探索工程素质培养新途径;实施“项目”教学,以产学合作的实际项目为课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了毕业设计答辩大课堂,跟踪工程前沿。

3 结论

因此,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院校的教学经验,以市场为导向,以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风景园林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也有利于为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地方高校的科学发展。

[1]杨建民,王广友,聂庆娟,等.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3):14-17.

[2]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7020-7022.

[3]陈丽丽,王松涛,邓小莉.园林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1(9):93-95.

[4]贺坤,赵阳,张志国.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184-187.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