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桂北游击队的运用

2015-04-17 17:32唐军富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桂北游击战略思想

唐军富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广西桂林541001)

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所探索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反映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基本规律的战略思想体系。其军事战略思想的精髓就是一切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以及与国内外强大敌人的长期作战中,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导问题,尤其是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游击战略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包含着极其广泛、深刻的科学内容。

桂北游击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桂北党组织领导的敌后游击武装。1947年7月,为支援解放区正面战场,中共桂北党组织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一切为着准备武装起义”的指示,在桂北地区的灵川、全州、灌阳、龙胜等县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游击队。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残酷“围剿扫荡”,桂北游击队正确运用和执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积极在桂北广大的农村区域创建游击根据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使桂北游击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拥有4700多人的革命武装。在两年半的战斗中,桂北游击队共歼敌7000多人,打垮国民党乡级政权60个,在桂林周边建立了10个县近百万人口的游击区,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解放桂北各县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广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实事求是分析形势,为桂北武装起义的发动及游击队的生存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基石。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准确地把握分析中国的国情和革命战争的形势,及时调整军事战略策略,对于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略、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等重要军事理论思想的形成,确保不同革命时期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广西各地武装起义,包括桂北武装起义的发动,可以说是中共广西省工委和中共桂北地下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和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广西的情况及起义前的形势而做出的决策。

1946年9月,中共广西省工委钱兴赴香港向中共华南党组织负责人方方汇报中共广西党组织情况,从而恢复了中断四年的中共广西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直接联系,也使中共广西省工委组织系统在抗战胜利后,第一次聆听来自党中央的指示。钱兴回到广西后,将上级党组织和中央指示逐件写出来,这些文件包括:毛主席思想报告、毛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国内外形势分析等[1]。钱兴除自己进行研究外,还将文件发给主要干部进行学习研究。1946年12月1日,中共广西省工委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向全省党组织发出《当前政治形势与我们斗争任务》,明确提出“在可能与有利的条件下,发动武装斗争,建立民主政权”[1]。1947年3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问题的指示》,指出:“目前蒋管区后方甚为空虚,许多省份只有保安团”,因此“在蒋管区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武装斗争的客观条件与时间是完全具有的”[3]。根据中共中央和华南党组织的指示精神,1947年4月7日至14日,钱兴在横县主持召开各地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干部会议。会议从广西的实际出发,对广西的社会性质和国民党广西政权的两面性和反动性进行剖析,要求各地党组织树立正确的认识,彻底肃清对国民党广西当局的幻想,准备斗争。会议对在广西开展武装起义的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全面分析,认为具备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各种有利因素。例如在桂北地区,有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并掌握了一批武器;有大量的进步青年;饥荒严重,老百姓忍饥挨饿、流离失所,大批饿死,但国民党广西当局不但不予救济,相反还强行征兵征粮征税,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群众自发或自觉起来反抗征兵征粮征税,并进行抢米、打谷仓要粮食的斗争时有发生,也就为广大的武装斗争造就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基于上述的实事求是对形势的分析判断,横县会议提出当时斗争的中心口号是“一切为着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确立了“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广泛发动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摧毁反动政权,建立新解放区”[2]的方针。

为贯彻落实横县会议精神,1947年6月下旬,中共桂北党组织领导人肖雷、阳雄飞、全昭毅、曾金全、邓崇济在灵川甘棠渡吴家村召开紧急会议。会上,肖雷传达了中共广西省工委关于武装起义的指示,分析了国内、省内的形势和桂北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会上成立桂北起义领导小组,定于7月25日在灵川、全县、灌阳同时发动起义。7月中旬,由于一名准备参加起义的党员被捕以及其他的异常情况,桂北起义领导小组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决定提前起义。7月23日,在全昭毅带领下,灵川起义队伍迅速攻占国民党灵田乡公所,俘敌官兵40多人,打响了桂北起义第一枪。7月24日、25日,全县、灌阳相继起义。拉开了桂北武装斗争的序幕。

实事求是的军事战略思想,为桂北游击队在关键时刻的生存发展指明了方向。灵川和全灌起义爆发后,国民党桂系集团大为震惊。随即调兵遣将,对桂北起义部队进行疯狂“围剿”。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起义队伍遭受严重损失,灵川起义部队被迫转移到潞江河山区,全、灌起义队伍在与优势敌人周旋了半个多月后被打散,起义骨干不得不南下与灵川游击队汇合。汇合后的游击队只有40多人。后在灵川盘古岭遭敌人偷袭,又有几名队员被捕。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追剿以及强化村、甲制度,推行五户联保,使得群众不敢与游击队接触,队伍只能在大山里与敌人周旋,行动和给养非常困难。面对这严峻、残酷的现实,队员中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灵川地处白色恐怖的中心,群众基础差,武装斗争的条件不成熟,主张化整为零,分散隐藏,等待时机再起。这样的思想不利于游击队的生存发展,甚至会使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解体。为了统一认识,坚持斗争,11月,游击队在潞江河粟木岭进行整风学习。游击队队员学习了毛泽东的有关军事著作和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全体队员开展了面对面的大辩论,用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军事思想,讨论了中国革命的趋势、广西的形势以及部队所处的困难,分析了在桂北和灵川坚持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使大家认识到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只有坚持开展武装斗争,游击队才有前途。只要游击队不散,桂北就有一面指引的旗帜,使敌人恐慌,给群众信心。通过整风学习,游击队全体队员坚定了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可以说粟木岭整风学习,是桂北游击队根据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作出的正确的军事决策,是桂北游击队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生存发展、并坚持到最后胜利的关键。

2 发动群众,建立游击根据地

创建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指出: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而来的”,“长期性加上残酷性,处于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根据地是不能支持的”[4]。他强调在游击战争中,必须驱逐李自成式的流寇主义思想,确立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基于这一军事战略思想,1947年5月,在中央给华南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要求除琼崖外的华南各地游击队“应将武装力量散布的愈广,发动群众愈多,先从多多消灭乡村地主联保武装做起,便愈能在广大乡村站稳,为根据地奠立基础,而不致引起保安团队过早集中地调来清乡”[5]。

桂北游击队在起义初期之所以遭受重大挫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游击队活动缺乏群众的支持,情报不灵,部队陷于孤立和被动。灵田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在敌人的重兵追剿下,由于没有根据地,只得转移到人烟稀少,粮食极缺、情报获取困难的潞江河山区。全灌起义后,部队迅速发展到800多人。敌人集结数千兵力及保安部队,围攻镇压起义部队。为打破围剿,起义军分成两路活动。但在敌人疯狂的“围剿”下,缺乏根据地支持的两路部队都被打散而最后失败。后来全灌起义领导人在写给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桂北民变情况报告》中,将失败的原因归纳为:“一、群众基础不巩固,二、队伍不能灵活作战,三、情报网不周密、四、无根据地,五、军事技术及弹药缺乏,六、声势浩大,惹敌政府注意,因而派大军围剿,……”[6]。这几条原因中,群众基础、周密的情报网、队伍的灵活作战,在很大程度上和根据地密切相关。

1947年9月,中共桂柳区工委组织委员李福海到灵川游击队驻地木马村,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中共香港分局关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的指示精神,总结了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决定就地坚持斗争,部队化整为零,以小组或武工队的形式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始了艰苦的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武工队在白天帮助农民劳动,晚上到群众家里,宣传进步思想和革命道理,组织秘密群众组织。游击队最早在灵川雍田村成立了“农民小组”这一群众组织,后并扩展到灵川中部、东部、北部等众多的村庄。1947年11月粟木岭整风学习后,部队分成五个武装工作小组,到灵川五个平原乡进行活动,摧毁地方反动势力,建立农民武装和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反抗敌人的征兵、征粮、征税,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在敌人扫荡频繁的村庄,通过统战、选举等各种方式建立“白面红心”政权和两面政权。这些村庄名义上是敌人统治区域,实际上却是游击队所控制。

由于灵川处在国民党桂系统治集团中心桂林市和第八区行政督察专署兼保安司令部所在地兴安之间,游击队难以有回旋发展余地。因此,1948年3月,桂北游击队组建由傅一屏任队长,邓崇济任指导员的北上先遣分队,北上全县、灌阳,恢复全灌起义时的群众组织。为桂北游击队主力北上全灌地区,建立游击根据地,打开桂北游击斗争的新局面作准备。北上先遣分队到达全灌地区后,紧紧依靠群众,通过建立群众联络点,发展联络员,袭击反动的全州大地主,扩大游击队的政治影响等方式,创建以立田村和巨望乡为中心的两个游击根据地,初步在全灌地区站稳了脚跟。1948年8月24日,桂北游击队主力由队长、代政委全昭毅率领,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于9月27日到达全州天神岭,与北上先遣分队胜利会师,标志着桂北武装斗争和游击根据地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桂北游击队主力北上全灌后,全灌地区和灵川都建立了游击根据地。但横隔在灵川和全州、灌阳间的兴安,没有中共武装组织,也没有建立可供游击队回旋的根据地。为打通这一通道,桂北游击队组成民运组,到全州、灌阳、兴安、灵川、临桂的交界的高源区,发动群众开展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斗争,不到两个月时间,建立了从灵川通全州内建乡的十几个立足点,创建了桂北游击队高源部队和高源游击根据地。

3 机动灵活,开展游击战争

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高度,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重要特色。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革命武装总是处于弱小的地位,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游击战争的理论和原则,包括主动、灵活的在战略上的内线持久的防御战,战役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战略上配合正规战争,达到削弱敌人、牵制敌人之目的等等。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空前伟大的作用。而桂北游击队能够在国民党桂系集团的心脏地区生存,在敌人的重重围困“围剿”中发展壮大,并配合解放区正面战场的反攻和大军南下解放桂北,是因为机动灵活的运用了毛泽东游击战略思想。

桂北起义失败后,桂北游击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认为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游击战略而造成的。起义队伍在遇到敌人突然袭击时,未能做到迅速迂回和转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能避实就虚,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桂北起义领导人之一的阳雄飞在《“长白山区”工作报告》中谓:起义队伍“凭了勇气和敌人硬打,没有运用游击战术和敌人作战”,“固守老地区,不敢突出包围圈,分散活动,被动地挨敌人打”[7]。为改变这一状况,1947年10月,桂北游击队在灵川堡里村后的白云山,进行政治、军事和政策等教育。大家联系实际,学习《社会发展史》、《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毛泽东有关游击战争的军事著作。通过学习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在凶恶强大的敌人面前,游击战略是消灭敌人,保存、发展自身力量的最好的军事策略,从而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略,使桂北游击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粉碎了敌人的多次疯狂“围剿”。1947年12月,敌人命令灵川、龙胜、兴安等县联防,出动保安部队,“围剿”游击队。桂北游击队得到情报后,除留少部分队员在灵川县城一带活动外,主力则跳出外线,寻机打击敌人。1948年1月14日,游击队主力奔袭国民党金石乡公所,歼敌30多人。同时,留在灵川活动的游击队趁夜潜入县城,袭击国民党县政府岗哨,使敌人大为恐慌,不得不将“围剿”游击队兵力抽调县城防守,敌人历时一个多月的“围剿”,以失败告终。1948年3月,敌人集中2000人的兵力,对活动在灵川的游击队进行重点“清剿”,并同时进行全面清乡,企图一举歼灭游击队。为打破敌人的“清剿”,桂北游击队派遣先遣分队北上全灌地区,开辟新区。游击队领导机关率一分队跳出敌人的包围,转移到兴安。留在灵川的队伍,紧紧依靠群众的支持,采取麻雀战术,主动出击。先后攻打了潭下乡公所和镇义乡公所,镇压了几个村的地主恶霸,使得敌人到处追击,到处扑空,疲于奔命。4月底,在全灌地区站稳脚跟的北上分队,向全县白沙乡守敌发起进攻,敌人不得不分兵北上救援,打乱了敌人重点“清剿”灵川计划,至5月中旬,敌人持续二个多月的“围剿”宣告破产。后来,敌人又进行了几次“围剿”,但都被游击队的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略所打破。

为配合南下的解放大军的正面作战,桂北游击队开展各种各样的游击活动,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一是集中力量进攻敌人。在湘桂铁路、桂黄公路和漓江两岸展开伏击战,打击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有一次还伏击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主任白崇禧乘坐的车队,白崇禧逃回桂林后大为光火,对部分官员进行撤职查办。二是破坏敌人交通线。袭击灵川甘棠渡火车站,炸毁三街和甘棠渡铁路桥,破坏兴安大榕江公路桥,延缓了国民党桂系部队的南撤时间。桂北游击队的积极、主动、灵活的袭扰、歼灭小股敌人,扩大游击根据地,破坏敌人交通线的游击军事战略,对国民党广西省会桂林和湘桂铁路交通线上的敌军形成了包围夹击的态势,成为国民党桂系集团的心腹大患,迫使敌人从前线抽调正规部队来对付桂北游击队,减轻了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的压力。

总之,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桂北游击队的运用,对于桂北武装起义的发动和桂北游击队的生存发展、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及扩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桂北游击队在强敌“围剿”下的军事斗争实践,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军事斗争史上的宝贵遗产。

[1]钱兴.广西X报告[M]//作者不详.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广西武装斗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2]钱兴.当前政治形势与我们的斗争[M]//作者不详.任务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广西武装斗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3]佚名.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问题的指示[M]//作者不详.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广西武装斗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4]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5]佚名.中央关于华南工作的指示[M]//作者不详.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广西武装斗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6]佚名.桂北民变情况报告[M]//作者不详.解放战争时期桂北文献资料选编.桂林:不详,1988.

[7]阳雄飞.“长白山区”工作报告[M]//作者不详.解放战争时期桂北文献资料选编.桂林:不详,1988.

猜你喜欢
桂北游击战略思想
β−-Decay Half-Lives for Waiting Point Nuclei Around N= 126∗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桂北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游击专家”罗炳辉的指挥艺术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