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葡萄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5-04-17 19:46占仕发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幼果灰霉病病斑

占仕发

(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355000)

灰霉病是葡萄栽培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的无性世代为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萄亚门,有性世代为富氏孢盘菌属子囊菌,主要危害幼穗、叶片、芽和嫩梢,对葡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福安市晓阳镇平均海拔在600 m以上,是晚收巨峰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产地之一。葡萄萌芽期至幼果期都处于高湿多雾时期,从而造成葡萄灰霉病发病期长、损失大,田间发病率在20%~30%之间,对晓阳镇葡萄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在长期指导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葡萄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1 发病症状

幼芽:幼芽在萌芽期开始发病,首先在外包鳞片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坏死,造成萌发停顿或无法萌发,随着病害加重,全芽感病,为褐红色坏死,形成的死芽晴天时干枯,轻碰即掉落。

嫩梢:在感病初期树梢茎部表皮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坏死,病斑逐步向茎部髓心侵染,病斑不断扩大,造成嫩梢发病部位逐步失水,萎缩为暗褐色,晴天时干枯脱落。最终全梢坏死。

叶:在叶脉边缘出现红褐色不规则坏死斑,并不断向外侵染,随着病害加重病斑扩大,高湿时病斑外长出灰色霉层。

果穗:首先在果梗和穗轴部位形成褐色至黑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加重,果穗和果粒健部组织以下产生萎缩并脱落,受害部位产生鼠灰色霉层。

幼果果粒:幼果果粒受侵染初期产生褐色凹陷病斑。随着病情加重整个果实软腐,并长出赤色霉层,最终干死并脱落。

2 发病原因

2.1 温湿度适宜

葡萄灰霉病最适发生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为严重。晓阳镇位于福安市北部高海拔地区,3月中下旬葡萄的芽开始萌动至幼果期,都处在多雨、多雾期,平均温度在18~25℃之间,适合灰霉病发病,受害比较严重。

2.2 病菌传播

灰霉病除危害葡萄外,还可危害番茄、茄子、苦瓜等作物。在多雾期,灰霉病病菌孢子黏浮在水汽上随风飘散,落于葡萄叶、芽、嫩梢、幼穗处开始萌发,并蔓延危害,受害病叶上的病菌随叶片上的水滴溅落于其他叶片上,造成病害传播。

2.3 施肥不合理

由于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过量,引发葡萄灰霉病的流行。或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农家肥带有大量病菌,增加了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导致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2.4 栽培管理不当

在建园时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园内通风透光不良、空气郁闭,发病较重。在栽培管理中,由于管理技术不到位,致使枝梢徒长,叶片增多而造成园内通风透光不足,病害发生也较重。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巨峰葡萄健壮植株育苗,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建园,进行配方施肥;在葡萄伤流期开始时应加强水肥管理,防止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用量,整个生产期按N∶P2O5∶K2O=1∶0.6∶1.2的比例进行施肥,以避免植株徒长而造成植株过密;花前追施促根类水溶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树势,提高抗性;设施内地面棚架薄膜覆盖空隙处采用地膜覆盖,防止雨水直接飞溅到植株上,可降低发病率;在葡萄伤流期后应及时对园内杂草进行清除,以防灰霉病病菌寄生于杂草中,在温度、湿度条件合适时对葡萄进行侵染。

3.2 生物防治

3.2.1采用诱导抗性防治 利用微生物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并形成局部或系统获得性抗性,可采用哈茨木霉菌300倍液进行防治。

3.2.2重寄生作用防治 利用微生物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对灰霉病进行抑制,可选用绿色木霉菌600~800倍液进行防治。

3.3 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芽、幼穗和嫩梢。从萌芽期开始至幼果期,应注意对果园的观察,一旦发现病害发生及时采用人工清除病部并集中果园外烧毁,以防在湿度大时病菌孢子随植株上的水滴滑落传播。之后应及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防治,以防止病菌孢子从伤口处侵入,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

3.4 化学防治

在冬季清园时,每15~20 d细致喷施200~24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以保护树体。在葡萄萌芽后可选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利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幼果灰霉病病斑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苹果幼果多酚对草鱼片保鲜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