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15-04-17 19:46吴文星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芽眼晋江市切块

吴文星

(福建省晋江市农业局 362200)

马铃薯又称为洋芋、土豆、荷兰薯、山药蛋、洋芋艿等,为茄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适应性广、生育期短、产量高、用途广的粮、菜、饲料兼用农作物,比其他蔬菜作物耐贮藏及长途运输,可调节蔬菜供应。2014~2015年晋江市有8个乡镇(街道)种植马铃薯,面积为214.93 hm2,规模在1.33 hm2以上的种植基地有25个。全市现有4家企业的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马铃薯产地认定,认定面积102.66 hm2,认证产量为3840 t。现将无公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田块选择与规划

马铃薯对种植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好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微酸性或中性 (pH值不高于8.0)砂壤土。土壤孔隙度大,能满足马铃薯对养分、氧气需要,促进根系发育,生长的块茎干净,薯形规整,商品性好。前茬以豆科、禾本科、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为好,不宜连作。建设完善的田间主干道、支道,修筑农用大井、蓄水池、排灌水渠和管道,安装微喷设施等。

2 品种选择

要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本地栽培、商品性好的脱毒马铃薯品种。种薯表皮要光滑、柔嫩、皮色鲜艳,以有粗壮芽、无病斑、无虫眼等不良性状的块茎为好,淘汰薯形不规整、表皮粗糙老化、芽眼凸出、皮色暗淡、具丛生芽且纤细的块茎。在一般情况下,以重量为50~80 g的小型种薯整薯播种,重量超过100 g的种薯可切块播种。近几年,晋江市主要种植希森3号脱毒种薯,其株型直立,株高60 cm左右,茎绿色;复叶大,叶缘波状,花冠淡紫色,不能天然结实;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

3 播前准备

3.1 种薯催芽

播种前15~30 d将经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黑暗处平铺2~3层,当芽长至0.5~1.0 cm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 d轻轻翻动1次,不断淘汰有病、烂薯和纤细芽的种薯。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

3.2 深耕整地

在深耕细耙前先撒施基肥,耕深30 cm左右,耕细整平。

3.3 施足基肥

每667 m2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800 kg、尿素15 kg、过磷酸钙20 kg、硫酸钾25 kg作基肥,结合深翻整地施用,与耕作层混合均匀。马铃薯是忌氯作物,禁止施用氯化钾等含氯肥料,否则会造成裂薯。

4 播种

4.1 播种时间与密度

10月下旬至11月播种。每畦种植2行,畦宽50 cm,畦高30 cm,沟宽50 cm,沟底宽25 cm,行距25 cm。

4.2 种薯切块

种薯切块种植可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重以30~40 g为宜。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刀具要严格消毒,减少用具带菌传播。

4.3 播种方法

晋江市播种时温度较高、雨水较多、湿度大,因此提倡整薯播种。若采用切块的方式,每个块茎宜切分为2~3块,每667 m2需要块茎200 kg左右。近几年,推行机械播种,种薯倒放、芽眼朝上覆土,覆土厚度不少于6~10 cm,出苗后逐渐培土至15~20 cm。

4.4 覆盖地膜

因地温低和天气干燥,可采用地膜覆盖。盖膜要选择超薄膜,地膜平贴畦面拉紧拉实,膜边压紧盖实防风刮。经常到田间进行检查,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压实。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培土

中耕可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促进发根。齐苗后及时中耕锄草,苗高6 cm左右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可深耕。在现蕾初期进行培土,要合理浅耕,以免伤到匍匐茎。封行前进行最后1次中耕培土。

5.2 适时追肥

齐苗后要及时施提苗肥,每667 m2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10 kg,现蕾时再施1次结薯肥,每667 m2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料20 kg,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

5.3 水分管理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晋江市开始推广应用自动喷灌设施。在整个马铃薯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从下种到出苗前不宜喷灌,否则易烂种引起缺株。苗期植株小,一般可以不浇水。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喷水,块茎膨大期需要水分较多,缺乏水分会导致减产。在雨水较多季节,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而造成烂薯。采收前7~10 d停止喷水。

5.4 摘蕾

摘除马铃薯花蕾可减少养分消耗,明显提高产量。在马铃薯植株现蕾开花25%时,进行第1次人工摘除花蕾,以后每隔3~4 d摘除1次,连续摘除2~3次。摘除花蕾时用手捏住花序基部,向上提捏,以免损伤叶片。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6.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进行合理品种布局。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姜或茄科类作物轮作。加强田间排水,防止积水。若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病株和地下块茎,连同病穴的土一并带出田外,集中无害化处理,病穴处撒施石灰消毒。

在切掉种薯脐部的同时,要观察其健康状况,淘汰带病种薯。切刀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切好的薯块应放置在纸箱或竹筐内,避免直接放在地面或塑料薄膜上,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6.3 药剂防治

6.3.1用药原则 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用量与浓度适当,合理混配药剂。禁止施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滴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农药。

6.3.2病虫草防治 在覆盖地膜前每667 m2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mL对水喷雾预防杂草。结合翻地整畦,在播种前每667 m2用40%高渗辛硫磷乳油80 g喷雾预防地下害虫。低温高湿天气有利于晚疫病发生,经常进行田间观察,一旦出现第1例病株,立即将病叶摘掉或拔除病株,进行无害化深埋。每667 m2使用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 g对水喷施预防,叶片正面和背面都应均匀喷药,隔7 d喷1次,连续2次。马铃薯青枯病发病初期每667 m2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8 g对水灌根。在早疫病发病初期每667 m2用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 g对水喷施预防,隔7 d喷1次,连续2次。

7 及时采收

马铃薯生长期为80~100 d,在茎叶淡黄、基部叶片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脱离,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即可采收。在采收前要清除马铃薯秧和残膜,选择在晴天、凉爽、无霜冻、无露水条件下进行。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10 d杀秧。采收过程尽可能避免损伤块茎,如有破损,应分开存贮。收获后块茎置于阴凉处摊晒2~3 d,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变绿。

猜你喜欢
芽眼晋江市切块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马铃薯芽眼图像的分割与定位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