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演绎

2015-04-19 11:53陈海鹏隋志全
山西建筑 2015年16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建筑

陈海鹏 隋志全

(1.北京燕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2.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演绎

陈海鹏1隋志全2

(1.北京燕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2.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通过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方案设计实例,介绍了设计当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具体演绎方法,主张侧重于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理解,而不是形式上的生搬硬套,有利于把握与理解传统文化,从而探索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

传统文化,现代建筑设计,创新,传承,发展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秉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前提。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师提供丰富的思维空间,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又能够为传统文化的设计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结合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实例,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灵活运用。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内在统一

建筑是反映文化和艺术的长期存在的实体,建筑设计依附于文化环境和地域环境中,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和文化认同感,同时,建筑能够展示和促进文化发展,所以文化与建筑是内在统一的。

1.2 当代建筑设计作品缺乏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文化渊源流长,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化与多元化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各大城市高楼林立,发展迅速,钢筋混凝土与玻璃幕墙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流行设计语言。中国建筑业也迎来了空前繁荣,大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地而起,但整体来讲,中国现代的建筑设计作品,大部分缺乏中国文化的民族文化内涵。设计师需要从建筑设计中能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形成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延续,又能够体现时代特色。

2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分析

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需要分两个层次来把握:1)物质与形式层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从建筑的整体布局、颜色、空间、材质、形态等方面分析地域文化特点;2)精神内涵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风格讲究秩序、讲究对称、讲究稳重和谐、讲究端庄大气,同时也具有浪漫优雅的气质,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设计理念继承和演绎的关键所在。

3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1)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应该侧重于对其内在精神的演绎。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保守僵化的误区,避免机械的照搬中国古建筑的具体形式,由于时代不同,材料技术不同,建筑的功能体量和以前的建筑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设计当中,应该侧重于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演绎,创造性地结合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做到继承中创新。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表达形式。建筑是具体存在的实体,它通过空间、形态、色彩、质感等建筑基本元素的组合来实现建筑艺术的视觉感受和精神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这些元素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并以此来反映它的文化倾向,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反映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a.建筑形态。建筑形态是指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大小、尺度等,中国传统文化对事物的形态具有自己的审美习惯,讲究对称,秩序,讲究不同的形态创造不同的意境,现代建筑师通过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结构、比例、均衡、节奏等造型符号元素的理解和分析,选择适合建筑类型的组合方式,达到所要表达的建筑文化意义。b.建筑色彩。建筑色彩是构成建筑视觉认知符号系统的必要元素。色彩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立的建筑形式元素,中国的建筑色彩丰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象征意义,比如红色象征热烈、喜庆、吉祥、浪漫,黄色象征富贵和皇权。现代建筑利用色彩和传统文化的呼应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c.建筑材料和质感。材料和质感的运用是建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与形式的融合是建筑设计的理想目标,建筑材质符号就是指建筑的表面特征。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质感,给观赏者不同的审美和文化感受,比如谈起灰砖,谈起白墙灰瓦,人们会自然的联想到中国传统建筑。利用人们熟知的材质肌理来向观赏者传达建筑印象,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联想,增强现代建筑的文化意义。

4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演绎

4.1 项目解读

1)文化背景解读。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我国培养各民族青年及高级人才、研究各民族文化的最高学府,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单体建筑风格而言,设计应考虑具有民族风情并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表现。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不宜采用某一民族特定的民族建筑风格,而选择整个中华民族传统建筑中的成熟元素加以演绎,综合起来形成人们亲切熟悉而又有新意的“民族化”建筑形象,体现“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及“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2)时代背景解读。设计不但要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更要体现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自信,体现作为现代文明传播的载体所应具备的建筑形象,烙上时代的烙印。以现代演绎的手法同时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和传统文化已成为设计的主流趋势。3)建筑区位解读。图书馆位于校园的南北中轴线上,南侧紧邻团结广场,是中轴线上仪式性序列空间的高潮部分,建筑形态应具有强烈的“中央”气质,计算机中心及博物馆分列东西两侧,三栋建筑围合八角形的团结广场,从整体性考虑,本设计应统一考虑三栋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造型,以形成统一的校园核心区整体风格。

4.2 设计要点

1)现代的语言演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设计用现代的语言表达传统的中国文化精神,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抽象,提炼出一系列现代的建筑语言,追求在气质上的传统文化的神似,而非简单复制的形似,从而塑造出简约端庄大气的文化教育建筑形象,具体措施如下:a.以有着方正对称中心感强的秩序组织简洁庄重大方而雕塑感较强的建筑形体,表达出中国文化中四方平顺、贤良方正的形象气质(如图1所示);b.建筑顶部采用平屋面与坡屋面相结合的方式,屋面与建筑立面使用同种材料,并采用直接交接的方式,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具有较强的雕塑感;c.建筑主入口采用象征坡顶形式的玻璃雨棚,形成中轴线上的视觉焦点,并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d.以中国古文字和中式花棂窗抽象出现代建筑语言,形成整个建筑幕墙的表皮,尺度宏大规整,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同时又兼具现代建筑的气质(如图2所示);e.建筑主要材料为米色石材、灰色陶板及玻璃幕墙,突出“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同时,体现大学建筑亲切、典雅、自然的风格特点。

2)中轴对称的均衡布局。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博物馆三栋建筑共同围合了八角形的民族团结广场,其中图书馆位于校园南北中轴线上,计算机中心及博物馆分列东西两侧,均衡布局,形成整个校园的核心区域,设计统一考虑三栋建筑风格和建筑造型,以形成统一、完整、气派、均衡的区域空间(如图3所示)。

3)树立绿色节能建筑的典范,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绿色、生态、环保、节能、低碳排放等议题在建筑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一大主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不谋而合,本工程考虑以下绿色节能措施:a.生态绿化屋面。本工程首层有较大面积的屋顶绿化,生态绿化屋面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蓄水性能、滤水性能、吸尘降噪性能、防辐射和调节温度湿度功能,达到建筑的绿色生态化,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提供宜人的室外学习交流活动空间。b.积极利用太阳能。太阳能 是一种没有环境污染,永不枯竭的新能源,利用太阳能可提供照明、热水、光伏发电等需求,本工程拟在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纤导入照明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c.自然采光及光导利用。本工程积极利用自然采光及光导利用,合理控制立面的窗墙比、尽量增大自然采光面;节约人工照明成本;利用光纤导入照明系统将太阳光经聚光元件高效采集、传输至建筑内,具有节约电能、无污染的特点,可提供绿色、环保、清洁、安全的照明环境。适用于地下空间引进阳光。d.自然通风与气流组织。自然通风既可为室内提供良好的空气品质,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本工程充分利用外部地形空间条件合理布置建筑主动构造良好的自然通风体系,同时利用方正的建筑形态、中庭、窗户的通风布置等积极的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e.绿色建材。提倡使用原料提取、产品制造、使用及再循环、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材料。

5 结语

当今世界的建筑设计已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建筑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相结合,体现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传承和发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起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更好的应用于现在与未来,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1] 董豫赣.预言与寓言贝聿铭的中国现代建筑[J].时代建筑,2007(5):60-65.

[2] 文爱平.罗哲文:留住历史的记忆[J].北京规划建设,2004(5):180-182.

Dedu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Chen Haipeng1Sui Zhiquan2

(1.BeijingYanhuaBuildingDesignCo.,Ltd,Beijing100088,China; 2.BeijingDongfangChangxiangBuildingDesignCo.,Ltd,Beijing100083,China)

Based on Chinese 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scheme desig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specific deduction metho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pplying in building design, prefers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to style reference, which will be some help for grasping and under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ploring Chines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yle.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creation,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1009-6825(2015)16-0009-03

2015-03-29

陈海鹏(1979- ),男,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隋志全(1979- ),女,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TU201

A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传统建筑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