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发展县域经济思考

2015-04-20 14:38吴国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进贤县对策建议

吴国平

摘要:县域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显现新情况新特点,区域发展面临新形势,担负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等更加重要历史任务。进贤县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应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项措施,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升级。

关键词:进贤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5004502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新的形势下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大局,是需要我们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来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进贤县是南昌市的一个远郊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了加快发展的新起点上。

1进贤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是省会英雄城南昌的东大门,为南昌市管辖,面积1971平方公里,人口85万,辖21个乡镇,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优越、资源生态一流、特色产业蓬勃的鲜明特点。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2.7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854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2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8.9∶509∶30.2。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4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477260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增加值160724万元,增长4.2%;林业增加值5087万元,增长5.6%;牧业增加值145534万元,增长7.0%;渔业增加值158252万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663万元,增长6.5%。粮食生产及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水稻、大豆、芝麻、油菜等,培育了军山湖清水大闸蟹、中粮(江西)米业系列、永湖牌大米、永湖牌黑芝麻等有机产品。

工业经济日趋壮大。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41亿元,同比增长11.5%。供电部门完成工业用电量366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2027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完成工业增值税20056万元,同比增长12.5%。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品牌响亮、竞争能力强、地方特色鲜明的“六大产业”,即医疗器械、烟花鞭炮、文化用品、钢网结构、纺织服装、食品加工。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28亿元,同比增长14.8%。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完成零售额为15.70亿元,同比增长9.5%。现代商贸物流加快发展(如天集广场完工运营、弘洲物流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房地产业兴旺,金融业繁荣(如九江银行、瑞丰银行落户县城),招商引资较快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如一批文化项目建成投产,促进了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港被评为中国毛笔之乡、全国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单位,并通过华夏笔都复评)。

2进贤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总量、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存在较大差距。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一产生产力水平低、比重偏大,农业经营没有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弱;二产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数目众多,但是规模较小,产业层次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压力加大;三产滞后,除经济总量偏低之外,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效益偏低,主要是仍以传统服务业住宿、餐饮为主,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等仍然发展不足,市场化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突出。

(2)骨干企业偏少,创税能力偏弱。仅从工业方面看,2014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1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95.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41亿元,户均实现工业总产值25491万元、工业增加值6070万元,仍然比先进县区少。大型骨干企业少,使县域经济缺乏活力,严重制约了县域创税能力,直接影响到县域财政收入的增长。

(3)农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一是农业发展滞缓。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突出,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二是小城镇建设相对落后。工业化发展不均衡,南部以李渡、文港、温圳、民和镇等为代表发展快,北部发展较慢,导致进贤总体城镇化水平不高,反过来又影响了工业化发展,使县域经济缺乏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不仅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4)经济后劲不强,财政不够宽裕。一是县域投资不强。2013、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90.75亿元、108.86亿元,分别增长24.8%、20.0%;其中工业投资分别为45.14亿元、60.32亿元,分别增长329%、33.6%,增幅虽然在全市排位靠前,但总量在全市居后。二是发展资金缺乏。很多企业反映面临资金短缺的主要问题,企业扩大规模缺乏足够资金支持。三是人才、用工、土地等生产要素缺乏。进贤本土人才流失较大,特别是各类高级人才严重短缺,企业面临用工、用地难题,已经成为制约进贤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瓶颈。四是县乡财政不足。县级财政只能疲于应付人头费用,而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县域基础设施较落后,城镇发展不够,造成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活力严重不足。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以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眼光,以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气魄和勇气,抢抓机遇,趋势而动,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endprint

3.1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奋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的思维、新方法发展地方经济,强化市场观念、开放意识,把县域发展融入到全国、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不断推进项目发展升级、产业发展升级、开放招商升级、城市建管并重、城乡统筹发展、民生优先发展,推进县域特色崛起、发展升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抓住事关县域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重点工作,把各项工作项目化、具体化,成立项目推进指挥部,研究制定项目推进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员上,以项目的新突破实现县域发展的新突破。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县域良好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一是在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上加大工作力度,对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进行整改提高,做好新建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推进城镇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工业发展所需的水、电、路等生产、生活必须设施供应,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三是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政府机构转变工作作风、更新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优化政策发展环境对进贤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改革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制定有利于特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通过减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税费优惠减免、改进金融服务等,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政府威信,抓好社会综治稳定工作,营造安商、敬商、富商良好氛围,让县域真正成为投资的热土。

3.3以工业化为核心,坚持二三并举、双轮驱动,做强产业支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发展项目化、具体化,充分发挥政府监督促进作用,加大督查力度,加快项目推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规划出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形成优势产业群,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一是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工商企业从事农业领域的开发,支持发展农业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二是以园区作为经济建设主阵地,坚持区域聚集、产业聚集、政策聚集、资源聚集,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努力使园区成为县域工业的增长点、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使县域工业迅速壮大。三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县域第三产业,不断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四是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支持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控股、租赁国有和集体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并在税收、贷款、工商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使民营企业真正享有“国民待遇”,实现国民共进。

3.4大力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结合县域实际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有效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一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迅速发展壮大现有城镇,逐步形成县城和小城镇梯度网络式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城从事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民在城里住的下住的好,促进人的城镇化。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四是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又快又好地发展。五是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补足民生短板,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风臣.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11.

[2]蔡国华等.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3]朱丽萌.城镇建设与江西县域经济发展[J].企业经济,2001.

[4]宋俊骥,王安邦.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总量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进贤县对策建议
喜看进贤县公司供区划转一周年
南昌市进贤县城篮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强化组织保障 扎实开展宣讲活动
精准扶贫SWOT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精准扶贫SWOT分析
——以进贤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