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西安古城墙之上

2015-04-20 09:31文常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环城南门古城墙

文常

这些年我到过六七次西安,对这座有3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十三朝古都”,感觉每次都看不够。因为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无愧于一座活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前些日子再次出差到西安,我利用闲暇时光,第一次在这里最著名的城垣建筑——古城墙上走了一遭。事后,作家贾平凹的一句话不禁浮现:“要说西安就离不开城墙,有墙才有城。”

西安美,在古城墙

前几次的西安之行,我把西安古迹几乎看遍,但就是没有仔细看过这长达13.74公里、高12米、底宽15米到18米、顶宽12米到15米、从隋朝兴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现有的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策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其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以后又历经过三次大的整修。如今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

古城墙原城门有四座:长乐门 (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从修缮一新的南门登上城墙,发现城墙下的道路颇为壮观整齐。经过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整个城市的规划很具规模,古色古香的建筑随处可见。城墙很宽,几辆汽车对开都没有问题。为了方便游客,城墙管理部门还出租自行车和电瓶车供游人使用。然而我更倾向于步行,因为可以触摸城墙,细细体味它的神韵。

踩在厚重的青灰色城墙上,我的思绪回到了一千多年前战火纷飞的朝代。其实城墙的出现往往是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出现的。古人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往往通过高筑城墙把自己裹在里面,认为有了城墙就天下平安了,因此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城墙的故事和传奇。可以说,城墙是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每走几步,我就禁不住通过城墙的垛口向下观看:那是一片行色匆匆的现代城市景象,密集的车流环绕着广场前的盘道,一刻也不停息。然而在城墙之上,都市的噪音似乎都被隔绝在外,颇有隔世之感。目之所及,有几个金发碧眼的旅行者,他们对城墙的好奇和欣赏之情溢于言表。静默不语的城墙,就这样见证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播,穿越千年。

守住一个城市的灵魂

我想,像西安这样将古城墙保护得如此完好无缺的城市,仅此而已了。西安因为有了城墙,才更具历史的厚重感;若没有了城墙,西安作为东方唯一入选世界四大古都的地位也就无处体现了吧!贾平凹也曾说:“要说西安就离不开城墙,有墙才有城。”

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常常诟病:厚厚的城墙据守在城市中心,把一个城市弄得古不古,洋不洋;何况阻挡了都市宽街大道的建设,是城市交通痼疾的罪魁祸首。还有人认为城墙无法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氛围,是“城市中一座大而不当的孤岛”。

但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不能只为了现代化而抹煞了历史传承。一些新建筑完全可以在新区中进行,对重要的古迹应当修旧如旧加以保护,这样自己的特色才不会丢。遗憾的是,国内许多城市在工业革命中力求掘得万金,却把许多历史建筑都拆毁了,丧失了一个城市的独特标识,这十分令人痛心。

去年,为期两年的“西安古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完工并对外开放,在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媒体所言:三大隧道工程缓解了环城南路的交通压力,让环城南路不再是车主、的哥口中的“绕行路段”;护城河水上游览区工程,重塑了建国门至朱雀门段和沿岸景观,把这里变成了市民家门口的亲水乐园;南门箭楼修复性展示工程,让毁于战火的古老城垣恢复雄姿,南门再度昂起“龙头”……

不禁令人期待,西安古城墙将以它新的生机和活力,固守住一个城市的灵魂。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城南门古城墙
古城墙的凝望
清晨 我从环城公园路过
环城旅行
我的研学之旅
中天楼
南门小巷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