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垄断被处3.5亿元罚款

2015-04-21 05:42周琳陆文军
中国名牌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价罚单降价

本刊记者/周琳 陆文军

奔驰垄断被处3.5亿元罚款

本刊记者/周琳陆文军

Mercedes Was Fined RMB350 million due to Price Monopoly

观众在展会上参观奔驰推出的一款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的概念车

2015年4月23日,历时大半年的奔驰垄断案,以奔驰被课以3.5亿元罚金而靴子落地,创下中国汽车反垄断处罚史上单品牌的最高罚单。

时至今日,汽车、奶粉、黄金、白酒等行业的垄断罚款已有数十亿元,不少厂家面对调查纷纷“虚心”整改,但消费者疑虑的却是,垄断往往伴随高价,多收的钱能吐出来吗?

江苏省物价局依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九条规定,对奔驰公司处以上一年度相关市场销售额7%的罚款,计3.5亿元。这一数额,远高于此前奥迪2.5亿元、克莱斯勒3000余万元的罚款,成为中国汽车反垄断处罚史上单品牌最高罚单。

对此,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发布声明称,完全尊重、诚恳接受,并将立即遵照执行。与此同时,也通过全面自查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已获得相关执法机构的认可。今后将引以为戒,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在公司内部、经销商网络,以及各个业务环节加强法律规范和监管,坚决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并强调梅赛德斯-奔驰在世界各国都严格遵守当地法规,这一点在中国市场也绝不例外。

反垄断是为了理顺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竞争氛围,降价并非反垄断最主要的“目的”。但是,记者梳理近年来反垄断调查的案例发现,在被调查之后,不少企业都不约而同降价:2014年8月,汽车反垄断进入白热化阶段,克莱斯勒、宝马、保时捷、奥迪、奔驰等豪车品牌纷纷降价;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对多家奶粉企业启动了反垄断调查,惠氏、美赞臣等品牌也纷纷宣布降价策略……

此次调查结果出台,更是让不少消费者在网络上发出疑惑:“那些在过去近十年内买了奔驰整车,或者高价配件的车主,又不可能分到罚款,他们受的损失该如何得到赔偿呢?”

“垄断容易导致高价,而高价的受害者往往都是普通消费者。”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士廪说,但从目前的公开消息看,极少有消费者或因垄断行为而遭受损失的上下游企业,向垄断企业提出民事诉讼,并索要赔偿。“民事赔偿的成本比较高,消费者如果要向这些企业提出维权要求,需要拥有完整的证据链。”

而且面对反垄断调查,企业的应对策略也千奇百怪。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例如企业在整改方案中,会以套餐、优惠等方式“回馈”消费者,而这种方式最终在实际操作中沦为了变相营销策略,对消费者实际利好非常有限。而执法机关又很难强制企业,必须要做出具体的补偿方案。

专家指出,垄断行为的受害者除了消费者之外,上下游企业也常蒙受损失,而上下游企业提出诉讼的可能性更小。2013年,上海多家金店因垄断行为被处罚,曾有律师一度拟征集证据发起民事索赔,当时不少业内人士就认为,这一行为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或很难真正成功。

记者曾接到一个经销商关于某企业纵向垄断的举报,而该经销商面对记者的采访也非常谨慎,甚至已有执法机关开始调查该企业,需要经销商提供证据时,经销商也不敢提供所有的证据。

“以后还要继续做这个生意,就算诉讼最终拿回来的钱也不会太多,还是需要权衡利弊的。”上述经销商告诉记者,除非是已经决定要退出这一行业,否则上下游企业也不愿意做“出头鸟”。

魏士廪说,垄断行为的受害人应该得到怎样的补偿,是未来反垄断执法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执法阶段,执法机构应重点监督垄断企业进行整改,要求其在整改方案中多余的部分明确退回,让企业返还受害人的损失,用单个的调查撬动市场的公平杠杆,扩大反垄断的战果。

奔驰回应3.5亿元罚单:我们认了

相关链接:

汽车行业消费者缘何维权难

业内人士指出,汽车行业中消费者维权难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

消费者提出赔偿需求,可能需要举证自己购买的零部件是属于“垄断”协议范围内的产品,整车零件千千万万,确实很难判断具体到自己的种类、型号、批次是否在垄断“黑名单”的范围内。

有关部门也并未向社会公开详细的反垄断执法信息。

再加上我国集体诉讼的氛围还未形成,单个消费者想要去抗衡整个企业比较困难。

猜你喜欢
高价罚单降价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两张“复杂”的交通罚单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2019第一波饲料降价启示录
高价草莓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愚人节里的假罚单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个人消防罚单”,开得好!
奔驰女车主自贴罚单躲处罚被拘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