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八洞村为试点探索精准扶贫

2015-04-23 07:14罗明
中国扶贫 2015年1期
关键词:洞村全县乡镇

罗明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视察,到贫困村民家中看望,询问有什么困难及打算,并察看谷仓、灶房等,勉励贫困户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总书记在这次视察中,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我们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以十八洞村为试点,突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展支柱产业、精准组织扶贫力量“三个精准”,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求走出一条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新路子。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对全县288个行政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村民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收入来源及发展产业意向等并建档造册,对外出务工村民进行电话调查,确保不漏户、不漏人。

以各村村情为依据,我们制定了《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办法》,确定了有楼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评、嗜赌成性及劳教不改的家庭不评、国家公职人员家庭不评等“9个不评”的识别标准。为防止优亲厚友等现象出现,按照“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初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核→入户登记”七道程序,全程接受民主监督,把识别权交给群众,公正、公开、公平地确定贫困户。至2014年9月,包括十八洞村在内,全县18个乡镇288个村,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74682人。

精准发展支柱产业

我们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核心举措,在十八洞村办点示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造性地提出“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的扶贫思路,与县内资金、技术雄厚的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共同创建了十八洞村果业公司。在道二乡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优质猕猴桃。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由苗汉子出资306万元(占股51%),十八洞村全体村民集资294万元(占股49%),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已形成湘西黄牛、生猪、山羊1500头的养殖规模。

成立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组织92名留守妇女发展苗绣产业,通过订单销售,人均月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苗族特色、山村特点的文化旅游业,目前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观光休闲游开始起步。

按照“一乡一品、多村一业、连片开发”思路,分别在县内前、中、后地区创建特种养殖、商品蔬菜、湘西黄牛、优质烟叶、特色水果等五大产业扶贫示范工程。目前,全县省州级龙头企业总数达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至199个,促进了“小群体”与“大市场”的有效联接。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创建花垣县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涵盖道二等5个乡镇27个村,规划总面积68.5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目前,示范区流转土地5万余亩,高标准整理土地2万多亩,入驻德农牧业等25家龙头企业,带动3万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花垣县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

精准组织扶贫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调研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要一村一策,一户一个脱贫计划。我们在组织扶贫力量上力求精准。一是精准组建队伍,解决“人力”问题。参照示范点十八洞村“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支书+部门干部+涉农专家”多元力量组织模式,开全省先河,在全县 18个乡镇设立扶贫开发办公室,分别配备扶贫专干1至2名。向162个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每个队安排干部3至5人。选派12名干部进驻12个重点移民村担任第一支书,协助开展精准扶贫。同时,依托边城爱心协会、县关工委等社会组织,解决了200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的就学、救助问题。

二是精准开展培训,解决“技力”问题。瞄准农业技术短板,开展党员干部“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田间课堂”“远教课堂”等技术培训活动,按照“1+1”或“1+N”模式,全县138个机关事业单位、18个乡镇的干部与3300余贫困户结成技术帮联对子,使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个联系人帮扶,做到“农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三是精准整合资金,解决“财力”问题。扶贫资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在全县9个乡镇31个贫困村建立“互助金”组织,入社农户2586户,落实互助金总额540多万元,受益人口2.85万人。完善18个乡镇金融机构网点,2014年共发放无需担保的小额扶贫贷款9.06亿元。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涌现出向农业转型的企业100余家。兴盛公司投资5800多万元创建果蔬加工厂,年处理蔬菜水果20万吨,解决了农产品“死在地头、烂在树上”的难题。该公司同时还创建“兴盛果蔬专业合作社”,安置680名贫困农民就近就业,被评为湘西州首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洞村全县乡镇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