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在回忆中幸福的人

2015-04-23 02:34龚学敏
草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九寨沟局长小镇

龚学敏

1984年的夏天,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回家乡唯一一所高完中教书的我,开始思考应该怎样让自己的生活,或者生命在小镇上过得有点意义。那时的我对生活既没目标,也没理想,像是一张白纸。就是在这个夏天,白林也从省城成都的一所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当时还叫做南坪的高原小镇。在我的心目中,这些被分配到高原上来的大学生,要么是有政治抱负的热心青年,要么就是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普遍家庭的工农子弟,对于前者,他们会很快地不教书,转行到行政单位,很快地提拔成为乡长、局长之类,对于后者,一生不贫困,不潦倒,临了退休,也是教书先生一个,在学校敲钟的核桃树下闲聊时,不过比年轻人声音大点,显得见过些世面。

我已经记不清在当时有着将近一百位教职员工的学校,和白林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了。我现在能够回忆起的最早的白林,是1984年的冬天,穿着军用棉大衣的他,给我还有几位同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在夏天从成都到南坪所在州的州府马尔康报到时的经历。四千多海拔的巴朗山垭口,终年的积雪,颠簸的山路,红军长征过的地方,冷,高原反映……所有这些,让我这个在山里长大的人,居然没有过他的这些经历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是不是十年后我一个人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跑了一趟,然后写下了我自己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一首写长征的抒情长诗的最开端?不得而知。

也是造化弄人,白林只是匆匆一过的地方,十八年后,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一年半,这一年半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之一也是与红军有关,达维镇上那座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纪念碑上的碑文是我刚到小金时定的稿。后来,慢慢知道了白林喜欢文学,并且在不停地写作,散文,小说,诗歌每样都在写。又知道了白林读过很多我没有读过的书,有些书,我连书名都没有听说过。再后来,我们开始把自己写的东西交给对方看。这就是我文学的开始,也是白林文学的开始吧。不管怎么讲,从我们所谓的工作的开始,从开始挣薪水养活自己开始,文学也开始决定我们人生的道路了。并且,一走就没有回头。

后来白林讲,他出生在老家武汉,父亲是一位技术很好的钢铁厂工人。五六岁的白林,随着支援三线建设的父亲,一家人溯长江而上,举家迁到了诗仙故里江油的一个小镇上。白林在这个小镇上长大,读书,直到考上成都的大学,直到大学毕业分配到高原上。白林小说中的豆腐镇便是这个小镇的原型了。关于豆腐镇的想象定是遍地的钢铁,一排排红砖砌成的房子,高大的烟囱,这些与高原上的静寂似乎永远都联想不到一起。可是,白林还是从一个那时工业化了的厂区到了农耕时代的慢慢过日子的小县城了,并且慢慢地这样到了50岁。

江油所在的绵阳市和现在的九寨沟,也就是过去的南坪所在的阿坝州相邻,小说中的豆腐镇,也就是白林长大的武都镇,距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的高原也就三百多公里。可是,四川盆地的地貌让这两三百公里的距离成了完全不同的风俗、民情,以及气候、出产。我曾经无数次地经过白林小说中的这个原型,在大山刚刚舒缓下来的平原边缘,每次车子从山上下到这里,和我一样在山里面长大的人,都要情不自禁地伸一伸已经坐得麻木了的腰,看看那些普通而又稀罕的水稻,桔子树,不一样的农具,不一样的穿着打扮,甚至口音。这里就是山上的人说的下坝了。在山里,下坝子这个词成了这里以及更远的平坝上的人的统称,最后演变成了对这些地方的人的蔑称。我小的时候,下坝子还是一句骂人的话,现在已经很难听到这个词了。偶尔出现在对话中,一般都用于怀旧,似乎也与骂人无关了,有种可能便是汉语的发展应该更准确了,用一个方位,一种高度骂人显得不那么淋漓尽致,不直接。用骂人选择的词来看,现在的人比过去恶毒多了,并且猥琐。

顺着涪江朝上走,再翻过一座叫做黄土梁的大山,三百公里,居然成了白林迄今为止的最重要的人生途径。黄土梁上过去是有匪的,山大林密,解放前几乎没路,做药材、鸦片生意的人不走这里,后来大树伐得差不多了,也就把公路修通了,山上大片大片的杜鹃林开花的时候就吸引了九寨沟平武两县的闲人来看花。有一年我在政府办公室上班,周末也来过,当时还请了县武装部的,说是搞军事训练,只是朝着无人的远处乱打了一阵机关枪而已。我和白林一起专门到黄土梁看过杜鹃花没有我已经记不得了,最近一次地一起过黄土梁是今年春天,平武有个诗会,请了白林,正好我有事在九寨沟的县城,便搭了九寨沟文联的顺风车一起和白林过了黄土梁,记得到了山顶,大雾,有小雪,我下车用手机照了些相片,用来发微信,白林见惯了这些,又怕冷,坐在车上抽烟,没有下来。人们吃饱了过后便开始看风景,看着看着,过去的地名就不好听了,就把黄土梁改成了杜鹃山。过去隔着白林的少年和现今的是一座曾经有过匪患的大山,现在好了,是开满了花朵的风景,这些和白林的命运会不会有关,不得而知。

小镇上的生活平静得让人觉得时间像是花不完的钱一样。在这种平静中,白林娶了一位藏族女子做妻子了,这在自古以来就是汉藏交汇的小镇是件极为普通的事,我想就这件事对于白林三百公里外的家人,甚至一起长大的同学,工厂里的邻居而言,绝对是相当一段时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完全可以演绎成豆腐镇上又一个传奇,又一篇好看的小说,因为现在的很多比白林名气大的中国作家,他连把一个故事讲好听的能力都正在丧失。然后,白林放弃了教书的职业,去做了一名警察。因为他先做了警察的原因,1993年,他把我介绍给了当时的公安局长,我也从文教局调到公安局,也当了近5年的内勤。记得白林带我去第一次见公安局长是一天晚上,我特意买了一盒好烟,想着见面时拿得出手,可是局长不抽烟,反到给我递了一个桔子过来,没多说几句,事情也就成了,这和社会上传说教师改行要跑多少关系,送多少礼一点都不相符。多年以后,局长已经不是局长了,我在九寨沟口遇见了他,正好有位朋友给我送了一床毛毯,我便送给了局长,这是我唯一一次给局长送礼,几天后,白林给我说,局长说,我没有看错人。

在一起教书的时光里,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相互读对方刚刚写下的东西。读完之后,自然是要说话的,白林比我口才好,多数时候是他说,我听,说着说着,就离开诗歌和文学,上天入地,海阔天空了。除此之外,就是当愤青,学校领导有时也拿着头疼。还有一件事情便是,我们都学会了打麻将。白林先结婚,他的家里成了我有段时期打麻将次数最多的地方,学校的同事,我读中学时小镇上的同学都成了彼此的麻友。关于麻将,在我的记忆中,白林的手气一直都不是很好,现在,老朋友坐在一起聊天时,偶尔会提起当年我是如何赢他们钱的一些往事。说是我结婚时打家俱的钱都是赢他们的,我也不反驳,只是笑笑,因为这些过去,不管是输赢,都成了朋友们的一种温暖了。过去白林每次来成都都要玩一下麻将的,现在也不玩了,只是吃饭,喝茶,聊聊过去,哪位我们共同的熟人又如何如何了,或者聊聊文学圈子里的事情。在成都这座遍地是麻的城市,现在我麻将也打得少了,一是太忙,时间少了一些,还有就是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打麻将就像当贪官一样,赢得越多和贪得越多一样,出事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一想,那些输了的人,也就坦然了,人生也许就是这样。

白林教书,当警察,后来又换了一些单位,便当了九寨沟县的文化局长,现在是县里的文联主席,也算是与他的初衷相关了。前些年,白林把多年来写的散文收拢一起出了本书,名字叫做《九寨缘》。是的,人的一生是要讲缘分的,九寨沟自然是白林最大的缘分,文学是白林一生中最大的缘分,当然,也包括在九寨沟他认识的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我算是一个。

白林把《远亲近仇》发给我看后,我说,我没有把它当小说读,我在每一篇中都想找到你的影子,即使找不到,我也知道你在那些故事发生的场景中。与其说白林在写小说,不如说白林在写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创作都是这样的。

前两天,编辑部的一位编辑向白林约诗歌稿子后到我办公室来说,其实,白林的诗歌是很有功底的。我说,是的,因为他写诗歌的时间差不多有你年龄大了。是啊,我经常对人讲我的头发白了,可是,白林的头发比我白得还凶,是不是笔名用了白的原因,怕不是。说到白头,一想,白林比我大一岁,都是五十岁的人了,还这样地爱着文学,不易。

前段时间发了一条微博,说是现在的诗坛,给诗集写序的人多数写成了评论,算不得是序,言外之意给小说写序的人写得要好些,没想到白林把它《远亲近仇》就送来了,又不能还凑合写,写成这样,不知行不?

猜你喜欢
九寨沟局长小镇
虹彩仙境九寨沟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九寨沟:仙境的背后
穿毛衣的小镇
有难题找领导
不倒翁
玩具警车
下来